益生菌和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价值分析
2020-05-19刘飞
刘飞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400)
0 引言
炎症性肠病主要指的是缺乏明确病因的一种慢性肠道疾病,比较常见的是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可累及回肠、直肠以及结肠等部位,以腹泻、腹痛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的情况下,还可出现血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当前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时,通常以药物为主,包括柳氮磺胺砒啶、益生菌以及美沙拉嗪等,但是不同药物的疗效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本文研究了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价值,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年1 月收治的114 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7 例。观察组病程(4.52±2.12)年,年龄(34.2±9.1)岁,其中25 例为女性、32 例为男性,疾病类型:25 例为克罗恩病、32 例为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病程(4.55±2.17)年,年龄(34.4±9.3)岁,其中26 例为女性、31 例为男性,疾病类型:23 例为克罗恩病、34 例为溃疡性结肠炎。两组的疾病类型、病程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炎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美沙拉嗪治疗,即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生产厂家:黑龙江天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59,规格0.25 g),1g/次,3 次/d,8 周为1 个疗程。而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益生菌治疗,即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生产厂家: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规格0.5 g),2 片/次,每天3 次,1 个疗程为8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效果:根据《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评价疗效:①显效。经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肠道黏膜恢复正常,且反酸、嗳气等症状消失;②有效。腹痛、反酸等症状改善明显,且经内镜检查,结果显示肠道黏膜病变改善明显;③无效。症状和体征变化不明显。
1.3.2 炎症因子: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5 mL 肘静脉血,经离心处理后,对血清进行分离,按照常规方法,对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包括干扰素-γ(INF-γ)、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
1.3.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包括腹泻、皮疹、纳差以及恶心呕吐等,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由SPSS 24.0 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比较行χ 2 检验,并且运用t 检验计量资料对比,以P<0.05 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经过8 周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IL-6、TNF-α 以及IFN-γ 水平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组别IFN-γ(pg/mL) IL-6(pg/mL) TNF-α(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7) 9.48±1.22 4.37±0.61 20.05±2.17 15.33±1.45 3.51±0.62 1.99±0.23观察组(n=57) 9.56±1.25 2.86±0.43 20.12±2.33 10.07±1.03 3.59±0.66 1.18±0.16 t 0.863 9.563 1.108 10.673 0.454 6.97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虽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是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炎症性肠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以及肠道免疫系统失调等有关[1]。临床上在对炎症性肠病进行治疗时,美沙拉嗪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药物,其成分主要为5-氨基水杨酸,能够对炎症介质如血小板活动因子、白三烯B4 以及前列腺素E2 等合成进行抑制,使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并且美沙拉嗪进入机体后,能够向乙酰化合物转化,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一般为5-10 h,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有文献报道,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炎症性肠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若肠道微生态失衡,则会减少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数目,增加致病菌数量,危害肠道免疫系统,损伤上皮组织,从而导致炎症反应[3-5]。益生菌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其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点:①平衡肠道菌群。可以使肠道有益菌增加,使有害致病菌数量减少,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②增强肠黏膜免疫功能。可以增加非T 细胞依赖性IgA 的分泌,使巨噬细胞对病原菌的吞噬能力提高,并且还能对巨噬细胞释放TNF-α 进行抑制,对肠黏膜免疫功能进行调节;③使黏膜屏障功能增强。益生菌可以生成大量的乙酸和乳酸,可以使肠道内酸度降低,对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行抑制,并且还能生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阻止[6-8]。
综上所述,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联合运用美沙拉嗪和益生菌,不仅可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还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