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房内径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2020-05-19郭宥廷庄心宇刘荣宸谢坤高秀芳施海明
郭宥廷, 庄心宇, 刘荣宸,谢坤,高秀芳, 施海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 上海市, 20004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 房颤)作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不仅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1],还会导致罹患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骤升至5 倍左右[2]。鉴于左房的解剖结构与卒中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由超声所衡量的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被认为能够反映卒中风险,并进一步改善CHA2DS2-VASc 评分的局限性[3-4]。
既往研究表明,LAD 增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5-6],甚至会伴随抗凝治疗失败,从而提高房颤患者的卒中复发风险[7-8]。然而,亦有研究提出矛盾的观点,即LAD 增大无法构成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9-10],也无法为房颤患者带来卒中预测效益[11-12]。
为进一步解决存在的争议,并明确LAD 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LAD 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关系,并分析其对CHA2DS2-VASc评分的改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心房颤动诊断标准;符合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如有)。排除标准: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中至重度二尖瓣或三尖瓣反流病;中至重度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病;既往实施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 扩张性和肥厚性心肌病; 瓣膜性心房颤动。基线资料内容包含:人口统计学、临床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药物史、手术史以及超声参数。
1.2 方法 从心脏内科,神经内科,老年科等科室的病史数据库中,提取具有心房颤动和血栓栓塞性卒中诊断的病案首页和出院记录,采集相关基线资料。将信息严重缺失、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剔除,最终纳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21 例。病例组有175 例, 具有缺血性卒中史的房颤患者,即为房颤伴卒中组(AFS 组);对照组则选择146 例同期入院,且无缺血性卒中史的房颤患者,即为房颤不伴卒中组(AFWS 组)。使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 组资料,所有流程均严格遵循医院伦理规范和赫尔辛基宣言。
1.3 标准定义 房颤确诊需要满足下述任1 项标准:(1)12 导联心电图明确诊断为房颤;(2)24 h 心电图(Holter)显示为房颤;(3)有规范完整入院房颤病史和用药记录。缺血性卒中确诊需要满足下述所有标准:(1)CT 或MRI 影像学检查中显示新发梗死灶;(2)由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神经内科医师确诊;(3)诊断报告显示血栓栓塞性或者心源性卒中。CHA2DS2-VASc评分及危险因素均按照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指南的标准进行计算和定义[13],如缺血性卒中为首次发生,则不将其计算在评分内。eGFR 采用针对中国人群的特定公式计算,即eGFR=175× (SCr/88.4)-1.234× (年龄)-0.179× (0.79 如女性)[14]。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为eGFR<60 (mL/min/1.73m3)。超声参数均由具备3年以上诊疗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医师,在患者入院后的两周内进行测量。LAD 的定义为左房的前后径;LVEF 的定义为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其余超声指标被用于排除可能会影响左房结构大小的疾病(重点是排除二尖瓣狭窄)。其中,LAD 大小被进一步划分成3 个亚组,分别为正常(女性≤38 mm;男性≤40 mm),轻度增大(女性39-42 mm;男性41-46 mm),重度增大(女性≥43 mm;男性≥47 mm)[15]。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 [IQR])表示,并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变量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不同影响因素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绘制ROC 曲线评估LAD 对CHA2DS2-VASc 评分的改善价值。<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AFS组具有较高的CHA2DS2-VAS评分,较多比例的慢性肾脏病和非卒中栓塞史,以及较大的LAD0.001)。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对不同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卒中栓塞史、慢性肾脏病、LAD、LAD 重度增大均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呈正相关<0.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选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重度增大在3 个模型中均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呈正相关<0.05),提示LAD 重度增大是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慢性肾脏病在模型1 和2 中显示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相关,但在模型3中则不再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2.4 不同评分模型对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 在证实LAD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将LAD 纳入至CHA2DS2-VASc 评分中,以观察其对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改良后的LAD+CHA2DS2-VASc 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629<0.001),提示其具有较好的缺血性卒中风险预测效能。见表4。
3 讨论
左房结构重塑被认为是房颤促使卒中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16]。有研究表明,房颤会通过TGF- 信号通路,来激活心肌成纤维细胞,增加MMP-2 和MMP-9的分泌,从而引起左房纤维化和结构重塑。这会进一步造成血流停滞和内皮功能损伤,并导致卒中和血栓栓塞形成的概率大幅度提高[16-17]。因此,LAD 作为反映左房结构的首选指标,被认为能够为预测卒中风险带来一定价值。Hamatani 等[6]2,731 例日本房颤人群进行了平均965.5 d 的跟踪观察。结果表明,LAD增大是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gata等[8]在另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有采取规范的抗凝治疗措施,具有LAD 增大的房颤患者仍有较高的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Hrynkiewicz-Szymanska 等[3]则指出,将LAD 增大结合CHA2DS2-VASc 评分后,其对卒中的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表1 2 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表4 不同评分模型对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
表2 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但迄今为止,一些研究也报道了对立的结果。Broughton 等[11]在近期对4 752 例房颤患者进行了一项长达13年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LAD 增大无法构成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Froechlich 等[12]则在荟萃分析中指出,LAD 增大对房颤患者不具有任何卒中预测效益。此外,早期一些回顾性研究也显示,在校正多个危险因素后,LAD 增大与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无关[9-10]
无论如何,本研究显示LAD 重度增大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过去多数得出的结论一致[3,6-8]。另一方面,本研究还发现CHA2DS2-VASc 评分在纳入LAD 后,可进一步提高对缺血性卒中风险的预测效能,说明 LAD 对CHA2DS2-VASc 评分具有一定的改善价值,并且有望为卒中危险分层提供新的依据。
有几种机制可以解释本次发现。首先,LAD 增大可能是一种继发于慢性高血压的器官损害表现。由于循环长期处于高阻力状态,左室射血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残余血量增加,继而加重左房的负荷,导致结构增大。因此LAD 增大或许实际反映的是高血压的后期状态。其次,由于房颤会引起自主神经活动的改变,肾功能会因RAAS 系统的过度激活而发生减退,继而引起内皮功能障碍、神经激素代谢紊乱、亚临床炎症、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而这也被认为是导致结构增大的原因[18-19]。另外,肾功能减退还会进一步让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从而造成血脂代谢紊乱,并加速粥样硬化的进展[20-21]。这种恶性循环的机制或许能解释为什么LAD 增大在房颤患者较为普遍,并会引起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增加。
本研究有几点不足之处。第一,鉴于本研究资料纳入的样本量较少,且均来源于单中心的病史数据库,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移。故未来需要实施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进行验证。第二,左房容积参数(LAVi)被认为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左房大小。但由于LAD 的证据较充分,也更易于获取,本研究仍采用LAD 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