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心”关爱学生成长

2020-05-18郭美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4期
关键词:快乐成长潜移默化感染

郭美好

摘    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善意的提醒、一句中肯的批语,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获得信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书育人,爱在点滴,爱心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潜移默化;感染;宽待;快乐成长;自信心

教师的形象影响着学校的校风,而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培养。教师不仅仅是教知识技能,更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肩上就有了一份教书育人的责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平凡,教师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教师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善意的提醒、一句中肯的批语,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获得信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教书育人,爱在点滴。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责任,这是一项关乎祖国未来的事业。因此,我们要始终以旺盛的工作热情和朴实的工作作风投入教育教学,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古训严格要求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前行的道路上,心怀热爱与敬业,脚踏实地地付出,兢兢业业地恪守,积极大胆地创新,付出点点滴滴的关爱。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对于学生的成长,我的做法是: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架起情感信任的桥梁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教育既要面向全体,更要注重个体。一个个有个性的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是每个教育者都要面对的问题,师生融洽与否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1. 真挚之爱由心而生

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都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了。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

记得第一年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兼化学教师,学生是从原八年级几个班分过来的,有一位男生叫李××,非常调皮,不爱学習,而且经常欺负同学,家长拿他也没办法。第一天进教室,我对学生的过往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跟他们聊了一节课,发现李××并没有那么“孺子不可教也”,最起码他愿意听老师说。我想,这孩子应该是缺少爱吧?如果是,那就好办了。在班会课上,我说:“只要你们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能做到的一定会帮忙!”他几次来找我,饭卡没钱了、鞋子湿了、嘴唇裂了、想吃家里妈妈做的菜等,我就立马按照他的要求,给他的家长打电话,而且还会说起他在校积极向上的一面。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觉得李同学的要求高,或者过分,我认为,他只是想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家长、老师都喜欢的好学生。逐渐地,他对我产生了信任,认为我对他的爱是真诚的,时间久了,他喜欢上了我教的化学课程。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他、表扬他,渐渐地他有了自信,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由于七、八年级的知识基本没有学,于是有时我会单独把他叫到办公室辅导,他感受到我很看重他。从这点看出,我平时对他的关爱是值得的,最起码他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两个多月之后,他的化学成绩基本保持在80分左右,家长和其他同学都感到很惊讶。

2. 宽待孩子,培养习惯

一种好习惯的养成能使孩子终身受益。著名哲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就会收获品格,种下品格就会收获命运。”但是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过于严厉,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来培养他们的习惯呢?我觉得,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少一些批评,好习惯自然就能养成,而不是用成人所谓的成熟的思想去束缚他们,应该让孩子保留童年和少年时光里的一些天真和浪漫。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而是能力和方法。有经验的老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教学摸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而年轻教师应该取长补短,将教育理论与学生的实际、教学实际相结合,纠正一些不妥的教育教学行为,耐心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做到有的放矢。

3. 带着爱走进学生的内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设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打开教育的局面。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第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第二,对待学生,态度要和蔼可亲,要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精神教化学生。要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有长者的风范,切莫小肚鸡肠,和学生斤斤计较。第三,要抽时间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进一步与学生沟通,并和家长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第四,学生犯了错误,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要静下心来和学生交流。教育学生的方式绝不能简单粗暴,要讲究方法和艺术,要让学生感觉到温暖。第五,要学会尊重学生,要将心比心,不要动辄就胡乱批评学生,甚至谩骂学生,或污辱学生人格。第六,教师对待学生要满腔热忱,心中要装得下学生,要有容人之德。要具备“带着一颗爱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情怀;要胸怀坦荡,大公无私;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

教师只有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有可能向你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到那时,教育便会是一片阳光明媚的春天,教育才能鲜活有力,教育的天地才会更加宽广和开阔,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二、对“后进生”的转化

后进生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家庭、环境、学习经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找到学生落后的原因,必须先将各种情况摸清楚,然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认真阅读学生的档案,了解学生成长的过程;细心观察学生的日常言行,发现其症结所在;和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其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等,以便找到谈话的切入口;多与家长交流,了解其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方式;留心与其关系好的同学,并通过他们的言行来了解后进生的交际环境。通过这些做法,查找影响他们心理和性格的不利因素,对症下药,积极预防,耐心突破。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1. 用微笑感染他

微笑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教师面带微笑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更容易感染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对于后进生,教师的每一个微笑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师对他们的一种肯定。后进生自制力比较差,上课总爱开小差、搞小动作。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会很快调整自己的情绪,微笑看着他,如果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慢慢走过去,轻轻敲敲他的桌子。这样的做法,既不会让他觉得老师很严厉,又让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反而会让他觉得不好意思,很快就能将心思放回课堂上来。教师的微笑,给了学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 用关爱滋润他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耐心地去教导他们。后进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更需要爱的阳光雨露,更需要教师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健康成长。如我班的邓同学,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级的末尾,上课时思想游离在课堂之外。面对这种情况,我多次和他交流,询问他不懂的地方,及时帮他补课;上课时,我也经常向他投以询问和关怀的目光。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很聪明,就是自觉性太差。经过多次交流和课外补习,他上课时开小差的次数减少了,偶尔还能举手发言,课后也能主动向同学请教了。

3. 不断激励,使后进生产生前进的动力

后进生由于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肯定,时间久了就会变得自卑、自弃,甚至会因为被批评得太多而产生对抗行为。对于这样的后进生,教师首先要挖掘他们的优点,启发其自觉性和自我效能感。如果教师经常指责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看不到其优点,那么无论教师讲多么动人的道理,提出多么严格的要求,他们只会充耳不闻,没有反应,师生之间找不到共同语言。其实,后进生所犯的错误,很多都是自觉不自觉中出现的,事后,很多学生也会后悔。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只要善于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其优点而不是批评缺点,不断激励,学生就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从而解决厌学的问题。

4. 赏识学生,促进其发展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从而处于良好的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成功。赏识教育是对学生多加赞赏、多多鼓励,这其实也是从需要的角度出发,因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一旦被认可,就会感受到存在的价值。给学生提供舒适、愉悦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快乐成长,这是每个教师需要考虑并做到的。特别是在家长期望值很高的今天,学生的自由度越来越小,很多时候学生的情绪未被注意、理解。除了家长,和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是教师,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肯定学生,心平气和地与学生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教育,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5. 用鼓励激发他

没有人甘心落后于他人,不管是谁,都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赞美。尤其是当自己处于孤独、气馁、悲伤等消极情绪时,更想得到他人的鼓励。后进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更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同学的认同。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引导、鼓励和帮助,调动其热情,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进取心,使其融入集体,积极面对困难。

在教育的征途上,我始终信奉:爱心可以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快乐成长潜移默化感染
精读深悟 复述出彩
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快乐成长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爱”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让孩子的心灵在诗意阅读中悄然成长
谈诵读经典诗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