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愁重几何 易安细说

2020-05-18但晓梅

读天下 2020年6期

摘 要:《武陵春》作为李清照中晚期的作品,在意境上较早期之作品显得沉郁悲凉。整首詞紧扣一个“愁”字,通过露愁情、绘愁态,揭愁源、称愁重等过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李清照内心世界的窗户,看到了她用细腻的笔触、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了心中浓愁难解的压抑、悲痛,也领略了婉约派“曲径通幽”的词风。

关键词:露愁情;绘愁态;揭愁源;称愁重

多愁善感是古代文人的共性,“愁”更是古代文学的永恒主题。“愁”字频频出现在唐诗、宋词中,恰如一杯值得细细品味的浊酒。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表现了愁的绵绵不断;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现了愁的滔滔不绝,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展现了愁的轻灵缥缈。诗言志,词言情。在抒发情感方面,词的确比诗更有优势。“愁”是一种消极负面的情绪,用“婉约”词来表达,优势显而易见。作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的李清照,愁是她作品表达最多的主题,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满庭芳》中的“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那么,在《武陵春》这首词中,她又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情“愁”呢?

《武陵春》作为李清照中晚期的作品,在意境上较早期之作品显得沉郁悲凉。这首词的上阕写愁容、愁态,侧重于对现实生活本真感受的描摹,表现词人心灵深处的痛楚。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运笔细腻,错落有致,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满地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成泥的韵味,透露出词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一个“尽”字似乎蕴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愫。接下来,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所写的是另外一种心境,“倦”本义是疲倦、懈怠;梳头,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此时,词人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对梳头的懈怠,流露出的是词人身心的疲乏、对生活的苟且,因此日上三竿,懒于梳理。承接上句而来的“欲语泪先流”鲜明而又深刻,看似平易,实则用意精深,词人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一个“语”字,内涵丰富。李清照中晚年孑然一身。又欲对谁“语”?又说些什么?是对这“花已尽”流逝的时光?还是对已的逝夫君思念?抑或其他?不禁让人万千感慨,悲涌心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这一句揭示了愁的源头。这一阶段的李清照几经丧乱,眼前的春景虽然美好,也似曾相识,可志同道合的丈夫猝然长逝,俨然在她心头凝成一片无法驱散的愁云,曾经的生离之愁变成了死别之恨。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家破人亡之痛、颠沛流离之苦和黍离之悲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这种家国情怀,让词人身心憔悴,万念俱灰,她手中的笔愈发沉重,流淌出来的文字又怎么会不充满了愁苦?

词的下阕抒写愁情,浓墨展现词人内心的矛盾、痛苦与无奈。这位女词人是很喜爱游山玩水的,她在南京时,“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尚且如此,春天自不必说了。词人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第一句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悲痛之中,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节奏明快,措辞轻松,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瞬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念,十分勉强,并不急切。“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做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两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读到最后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得不赞叹词人想象力的丰富!愁如何能用船来载?我们知道愁是十分抽象的情绪,是无影无形、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而能用船装载的是有形、有重量的物品。在这里词人巧用比喻、夸张,化虚为实,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具体有形的事物,不仅为身陷悲愁的自己暂时寻得一丝慰藉,更为后世开辟出一条抒写愁情的蹊径。深刻的思想,通过完美的记忆手法表现出来,独特的写作角度,不得不令人称奇!

如果说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那么李清照则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那么浓的愁,那么层层压迫的愁,让词人喘不过气来,也让读词的人倍感抑郁。

李清照曾享受过幸福美满、富足悠闲的生活,也历尽了国家破败、丈夫去世、文物丧失、再嫁离婚、没有子嗣等苦难,对于一个弱女子而言,这些苦痛淤积于心,无人可诉,无法可解,因为在男权社会中,根本无人愿意聆听她内心苦闷的呐喊,她只好行走在落叶、黄花中,内心咀嚼自己凄凉、品尝沉重的哀愁!

整首词紧扣一个“愁”字,上下阙浑然一体,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肆意挥洒,通过露愁情、绘愁态,揭愁源、称愁重等过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李清照内心世界的窗户,看到了她用细腻的笔触、委婉曲折的手法抒发了心中浓愁难解的压抑、悲痛,也领略了婉约派“曲径通幽”的词风。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文人骚客笔下的“愁”大多具有家国情怀。像李清照这样写闺阁之愁的并不是主流;即使是写自身之愁,也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体现了浓浓的国愁乡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哲们想要“为民请命”,他们要“治国、平天下”,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我们学习他们为民为国、“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最好的坚守和传承。

参考文献:

[1]刘越峰.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灵魂:李清照《武陵春》词赏析[J].名作欣赏,2005(3):24-26.

[2]蔡宏.一阕清词照古今:易安词《武陵春》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7(4):59-60.

作者简介:

但晓梅,湖北省潜江市,湖北潜江江汉油田广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