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2020-05-18黄丹丹
黄丹丹
【关键字】 优质护理 急诊 老年冠心病 高血压 合并 患者 应用
前言 冠心病和高血压大多是发生在老年群体当中的心血管类疾病,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急诊当中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大多和自身的饮食方式、运动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对于这类患者而言,有效的治疗方式固然重要,但是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其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正是基于此,选择了64例患者为对象,对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分析了64例患者治疗资料,依据数字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齡在58岁至80岁,平均年龄为(68.92±10.64),病程时间在1.6年至12年,平均病程为(6.98±2.36)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在56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67.92±9.87),病程时间在2年至11年,平均病程为(6.11±2.74)年。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时间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存在意义,可以进行后续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有正常用药护理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等。观察组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主要内容为:1、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很多患者在患病后容易出现抑郁、恐惧和焦虑的情况,大大增加了其治疗难度,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对其进行交流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1]。2、健康宣教:医护人员面对的大多都是老年群体,因此,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必须尽量适应通俗易懂的方式告知患者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更加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式。3、环境护理:在患者入院治疗后必须为其安排适当的病房,确保病房的舒适度以及安静程度,为患者提供舒适卫生的病房环境。4、用药管理: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提醒患者服用药物,告知患者药物服用方面的注意事项,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但与,一旦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5、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之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延期护理,监督患者养成良好和规律的生活习惯,告知患者定期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别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患者护理完成后舒张压降低到正常值,且降低富度高于10mmHg,或不在正常值内降低幅度高于20mmHg,心绞痛改善程度高于2级,心电图检查显示正常为显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在90mmHg之内的正常范围中,或者降低幅度在10至20mmHg之间,心绞痛改善程度为1级,发作的时间缩短为有效;患者护理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患者治疗总有效概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使用医院内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患者分数越高说明其对于护理服务越满意,结果主要有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层次,总满意度为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后P<0.05说明组别间对比存在意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使用检验方式分别是X2检验方式和t检验方式。
2结果
2.1两组别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概率低于观察组患者,组别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如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组别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如表2。
3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也逐渐成为了老年群体当中的常见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和复发率,且在临床当中,该疾病患者往往会合并高血压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优质护理作为当前新型的护理方式之一,在护理过程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对患者病情进行改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疼痛,还可以在精神方面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为急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加贴心的护理服务。在本研究中,选取分析了64例患者治疗资料,依据数字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在患者护理完成后对比两组别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发现,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概率和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组别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对进行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护理工作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具有显著效果,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海娟. 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01):62-64.
[2]马影. 开展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