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相关治疗分析
2020-05-18王志杰
王志杰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综合治疗;疗效
CHB是顽固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根治难度,疾病初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而后产生明显的病毒感染,严重者可进展为肝硬化[1]。临床多通过药物治疗该病,但单纯的保肝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应给予综合治疗。本研究主体为77例CHB患者,旨在探究相关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体为2016年7月-2019年7月间来院治疗的77例CHB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分别是39例与38例。其中,A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范围是29-67岁,平均(49.68±0.57)岁;病程范围是6个月-4年,平均(1.24±0.68)年。B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范围是28-69岁,平均(49.86±0.43)岁;病程范围是5个月-5年,平均(1.98±0.76)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B组行常规治疗,即症状轻者严格卧床、坚持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与易消化饮食,适度补充热量。同时行保肝治疗,口服齐墩果酸(国药准字H22023293,吉林龙泰制药),每次剂量为60mg,每日3次。
A组基于B组,行综合治疗:使用强力宁(国药准字Z22022075,吉林一晟达药业),每次剂量为80-120mg,每日1次。或使用甘利欣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2171,江苏正大天晴药业),每次剂量为150mg,将其稀释于250ml的葡萄糖溶液(5%-10%)中,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若HBV-DNA呈阳性,且HBV复制,则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可口服拉米夫定(国药准字H20103763,山东罗欣药业),每次剂量为100mg,每日1次。或使用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100129,苏州东瑞制药),每次剂量为0.5mg,每日1次。加用胸腺肽α1(国药准字H20103308,上海苏豪逸明制药),每次剂量为1.6mg,行皮下注射治疗,每周2次。加用180μg的聚乙二醇干扰素(简称peg-IFNα,派罗欣,国药准字S20160001,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每周皮下注射1次。
1.3 观察指标
利用视觉模拟量表(简称VAS)评估肝稍触痛程度,分值为0-10分,0分示无痛,10分示剧痛,分数与疼痛度负相关。
1.4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症状消失,肝脾大缩小,肝功能正常,肝区无叩痛或压痛;有效:症状有改善,肝脾大稳定不变,肝功能较原值下降50%以上,肝区有轻微叩痛或压痛;无效:症状无变化,肝脾大继续扩大,肝功能异常,肝区伴有明显的叩痛或压痛[2]。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x±s)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結果
2.1 对比总有效率
A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B组为78.95%,差异显著(P<0.05)
2.2 对比肝稍触痛评分
治疗后,两组的肝稍触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
3讨论
CHB的高发群体为青壮年男性,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患者多伴有急性肝炎史[3]。该病多于体检时被发现,病理表现为肝大、面部颜色晦暗与肝掌等,同时伴有全身不适与乏力等症状。病情发展至后期,可出现腹腔积水或黄疸加深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保肝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辅以peg-IFNα治疗,可发挥免疫调节和抗病毒蛋白等功效[4]。强力宁具有抗病毒与抗炎疗效,可激发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样与干扰素功能,进而提高细胞免疫活性,且用药不良反应少。甘利欣可保护肝功能与肝细胞膜,促进病情转归。拉米夫定可抑制HBV病毒聚合酶与逆转录酶复制,阻断病毒核酸的合成过程。恩替卡韦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与用药安全性,HBV-DNA的阴转率高达90%[5]。
本研究结果中,A组的总有效率(94.87%)高于B组(78.95%);肝稍触痛评分低于B组(P<0.05),说明综合治疗可改善CHB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肝稍触痛感,可作为该病的常规疗法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豫萌,朱丹燕,张国强.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9):1101-1103.
[2]张丽翠,钟晨,张砚, 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20):2539-2542.
[3]赵兴辉,叶柳凤,林小田.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采用替比夫定治疗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29):143-144.
[4]时恺芸,韩国鑫,张雯雯, 等.小柴胡汤联合抗病毒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9):1039-1043,1050.
[5]李桂霞,陈富明,彭武建, 等.抗乙肝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8):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