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评”: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突围的新路径

2020-05-18苏妍

新闻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闻评论融媒体创新

苏妍

【摘    要】媒體融合现已步入“深水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新闻评论报道形式正在发生转变。主流媒体不断拓展在融媒领域的评论阵地,创新评论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手段,不断扩大主流声音的有效覆盖面,以期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融评”,赋予了评论更多可能性。本文试以当下现有“融评”产品为线索,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突围之道,并试图为今后新闻评论更好的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融评;融媒体;新闻评论;创新

媒体融合现已步入“深水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评论的传播内容、方式也在发生转变。如何发挥新闻评论的优势,既保持新闻评论的特性又让其符合受众口味,除了要继续遵循传统新闻评论生产规律,还必须多研究融媒体时代用户的阅读习惯。由此,“融评”逐渐成为当前让新闻评论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将宏大叙事和抽象概念细化并具象化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内容更“接地气”,为网友所喜闻乐见 。

一、多元立体:“融评”表现形式的创新

融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和新闻产品形态的变化,主流媒体积极开拓融媒评论新阵地,逐渐摸索出了新闻评论在融媒体时代的操作模式和呈现方式,伴随移动终端的多元化,让新闻评论“融”得巧妙、精彩。

评论视听化。新闻评论体现了主流媒体尤其是报纸的特色,但一直以来它给受众的印象是严肃、刻板,尤其是一些时政类的新闻评论,往往带有说教意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闻评论的传播效率。融媒体时代,媒体为了扩大主流声音的影响力,将“图、文、影、音”形式全方位融入新闻评论中,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评论模式,实现了新闻评论的多元化呈现。如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推出的短视频系列微评《两会听我“蒋”》,视频采用的是评说方式,独特的语言风格拉近了其与网友的距离。同时,节目也符合用户碎片化观看的特点,兼顾评论表达方式的创新,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除了视频评论外,音频评论也逐渐崛起,如四川新闻频率评论员徐小辉的独家声音观点栏目《声张》就取得了不错的反响。音频类的新闻评论可以让受众“听取”各类资讯,能够放松双眼,非常符合当下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和媒体移动传播的特点。

融入“跨界”元素。除了在视频、音频等呈现形态上做文章,主流媒体还纷纷“试水”在新闻评论中加入“跨界”元素,如快板、音乐、漫画、脱口秀、说唱等,在消解传统新闻评论过于严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评论部将新闻评论与快板元素相结合,形成了“快板评论”,一档《两会“石”评》系列节目以新奇活泼的形态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节目中,评论员一身长衫装扮,打起了快板,将热点话题如“老年人再就业问题”“00后写提案”等以“段子”的形式讲出来,精简的“段子”将观点阐述得非常到位。不仅如此,节目还运用了多种曲艺形式,比如有一期节目“致两会上最美的她”,将尤克里里和快板结合在一起。节目多元表现形式的融合,既体现了评论内容的思想性,又创新了评论的表达方式 ,在轻松的氛围中传递了主流价值观。

“图解”评论能够为受众带来直观的感受,要用一张图将观点和视觉效果相融合,这对制作者的创意水准有较高要求。如人民日报评论部推出的“画里有话”栏目,画中体现出观点,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在今年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评论部推出了32张图,包含了32个热点话题,32句评论,如“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偏见和傲慢”就是针对美国某电视主持人在节目中公开要求中国就新冠肺炎疫情道歉的评论,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和转发,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017年,人民网推出了《习近平关心的六件小事》,将一些热点话题用说唱的方式演绎出来,既好听又有“范儿”,如:“可污染的情况让人心焦,肥料沼气发电好处可不少,有机范儿的废弃物还可以变成宝……”,短视频别具一格将受年轻人追捧的说唱方式和传统新闻评论结合起来,让评论更“押韵”更“动感”。

“漫评”近年来越来越火热。“漫评”采用的是“漫画+论点”的方式,直观表达出新闻事件的内涵,能够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作进一步解读。如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网推出了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系列漫评,动态的漫画加上文字评论,既生动又保持了思想内核,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二、更快更活:“融评”的传播效果

在信息获取快捷和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主流媒体新闻评论需要发挥舆论场“定海神针”的作用,在热点事件面前不缺位,及时发声,表达理性的声音。“融评”既保留了传统新闻评论的专业性,又融入了多种形态的传播技术,有着独特的竞争力。

交互性强。传统的新闻评论生产是以作者或媒体机构为中心和主导的,而融媒体时代要求新闻评论注重双向互动性,打造出吸引用户关注的内容产品,并将受众视角融入其中,吸引用户参与,提高传播效率。

近年来,主流媒体平台纷纷在融合评论上持续发力,推出高质量的H5评论产品。例如人民日报评论部推出的H5产品《快看!我把我印在了长江上》,结尾处设置了互动环节,用户可以在阅读完评论内容后,制作属于自己的个人头像明信片分享到朋友圈,达到了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是一款集专业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融媒评论力作。

“融评”产品频频发力,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在不断转型,增强与观众的互动。《中国舆论场》是国内首档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实时关注全网的新闻热点,并邀请网友一起探讨。节目中还创造性地引入“在线观众席”,网友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抢票,成为当期节目的“现场参与者”,直接向嘉宾提问。融媒体新闻评论节目不仅具有趣味性和新鲜感,还具有即时传播性与互动性,形成了高效的传播形态。

高效引导舆论。新闻评论是舆论引导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海量的融媒体时代,受众不仅仅满足于新闻“是什么”,而更探究新闻的“为什么”“怎么样”,在遇到一些重大政策出台或突发事件发生时,特别需要新闻评论的及时发声,“融评”的出现给了受众更多期待,能够有效地引导舆论。

新华社推出了专门的融媒体政论产品“辛识平”,对于一些重大问题,如美国一些政客处心积虑地借新冠病毒不断对中国搞污名化,“辛识平”给出了很好的回应,有力驳斥了美方狭隘的价值观,也表达了鲜明的观点。

“辛识平”上线以来,不断丰富评论内容,评论员专业的解读、视觉化的呈现方式让评论更有条理性,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融评”的优势就在于它既有传统新闻评论的权威性和深度性,又具备移动端的广泛传播性,因此能高效地引导舆论。

拓宽了传播渠道。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对于新闻评论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稀缺,为了更精准地找到用户,主流媒体加大了新闻评论的力度,不断探索融媒体背景下新闻评论的发展新路径,借助“两微一端”的矩阵格局,创新表达方式,不断打造有深度、有内涵、有权威性的“独家评论”,从而更好地传递主流声音。

三、立足长效:“融评” 的未来探索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评论应坚持思想深度,将主流声音传递给受众。“融评”在未来也应不断升级,不断突破,力求长效发展。

“融评”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步入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阶段—— 品牌竞争阶段,加强媒体品牌建设是主流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主流媒体可持续发展层面来讲,主动“拥抱”融合实践,打造品牌评论产品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主流媒体推出的“融评”爆款产品虽然在短时间吸引了大众的关注,但是在“融评”产品如何保持创新活力上,还未形成长效机制。“融评”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继续引领新闻评论的发展潮流,就必须打造“融评”的品牌栏目,确保它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出优质内容。此外,评论员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践行“四力”,这才是“融评”未来的制胜之道。

科技赋能助力“融评”创新。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协作”将是未来新闻评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主流媒体以科技创新为“硬实力”,以技术为支撑,通过进行业务升级,为“融评”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打造了一些颇具特色的融媒产品。

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研发的虚拟主播“AI小明”,率先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用于视频评论中,推出了《光明政论·小明说两会》,这是光明日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也让评论焕发新的活力。目前,人工智能在社会各领域已运用得比较广泛,也给新闻传播业带来了革新,人工智能技术让信息传递更便捷,同时也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当下的新闻评论面临选题同质化的问题,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往往会被“扎堆”讨论。人工智能技术能通过大数据进行筛选,避免选题同质化问题,还可以通过“算法推荐”让评论员找到新的观察角度。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打开新闻评论的新局面。

结语

融媒时代,媒介技术的进步和全媒体矩阵格局的形成改变了新闻评论生产的组织方式、传播方式,主流媒体的新闻评论正在不断提升主流舆论影响力,为评论赋予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在未来,推动“融评”产品优质化生产仍然是一项值得探索和實践的新课题。主流媒体在坚守正确价值取向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文风创新,不断促进新闻评论的多元化发展,以开创新闻评论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J].传媒评论,2019(04):8.

[2]章晨曦,董立林.“融评”,给评论更多可能性[J].传媒评论,2019(04):9-12.

(作者:江西科技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专任教师)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新闻评论融媒体创新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闻评论教学改革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新闻评论”中的教学模式探索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新闻评论中的“神话”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