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耦合协调分析

2020-05-18郭萌王怡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熵值法精准扶贫耦合

郭萌 王怡

摘要: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陕南秦巴山区为例,选取陕南三市2009—2018年产业和扶贫数据,通过构建耦合模型,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对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耦合平稳,但耦合度不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进一步深度融合和互动协调发展。基于此,从紧抓政策机遇、严格质量标准、加大科技投入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旅融合;精准扶贫;耦合;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3-019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03.043

Analysis on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eep poverty areas

——Taking Qinba Mountain Area in south Shaanxi as an example

GUO Meng1,WANG Yi1,2

(1.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luo University,Shangluo 726000,Shaanxi,China;

2.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Abstract: Deep poverty-stricken areas are the backbon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aking Qinba Mountains in southern Shaanxi which is a concentrated area of extreme poverty as an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ourism and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Qinba Mountains in southern Shaanxi were evaluated by building a coupling model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entropy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based on the data of industr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three cities of southern Shaanxi from 2009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pling of agri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Qinba mountain area was stable, but the coupling degree was not high, and there was a large space for improvement, which needs further in-depth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Based on this,the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uts forward from three aspects, grasping policy opportunities, strict quality standards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hiev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coupling; entropy method

2017年6月,習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中指出,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要全面把握深度贫困的主要成因,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1]。秦巴山区是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主体位于陕南地区,片区内地形复杂,产业支撑能力弱,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其中陕南秦巴山区(包含汉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陕西省政府确定的限制开发地区。由于受到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国家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色农业和旅游业是陕南地区的主导产业。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旅游产业与农业、林业等融合发展。2019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陕南地区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长期占到陕西省的95%以上,陕西省的生漆、油桐子、五倍子、棕片、核桃、板栗等特色农产品也主要产自陕南;陕南地区的旅游业贡献率和旅游收入依存度均高于全国和陕西省平均水平,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成为陕南地区经济增长的突出贡献力量。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深入研究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与精准扶贫的融合、互动发展,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有着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模型构建

农业、旅游业和精准扶贫耦合表示农业、旅游业和精准扶贫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程度。学术界有不少关于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耦合的研究。蒋辉等[2]深入探讨了贫困地区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复合减贫系统,运用经验数据测算了皖滇黔三省减贫系统的耦合度。周书应等[3]以湘西地区为例深入研究了全域旅游与城镇化耦合的减贫效应。王中雨[4]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进行了评价。张英等[5]依据产业融合理论,运用耦合模型测量了湖南省张家界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情况。参考国内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结合陕南地区农业、旅游业和精准扶贫的发展实际,构建耦合模型如下。

1.1  产业评价指数

设产业评价指数为Ui,表示对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6]。计算公式为:

式中,Ui为第i个产业的评价指数;m为第i个产业评价指标的个数;?棕j为第i个产业第j个指标的权重;Xj为第i个产业第j个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无量纲化数值。

1.2  耦合度

设耦合度为C,表示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程度[7]。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第1到第n个产业之间的耦合度;Un为第n个产业的产业评价指数。

1.3  耦合协调度

设耦合协调度为D,表示不同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程度[8]。计算公式为:

2  耦合实证与结果分析

2.1  评价指标体系

在参考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业、旅游业和精准扶贫的内涵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选取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等10个指标反映陕南秦巴山区农业发展的综合水平;选取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等6个指标反映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水平;选取GD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低保人数等4个指标反映精准扶贫的综合水平(表2)。数据来源为2009—2018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和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和商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  数据标准化处理

采用极差标准法进行无量纲处理,为了避免标准化处理结果的无效性,在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统一加上0.01,计算公式为:

式中,Xij为第i列第j个数据;Xmax和Xmin分别为该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3  熵值法确定权重

选取陕南三市2009—2018年农业、旅游业和精准扶贫的发展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获得指标权重,从而减弱主观赋权法中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9]。计算结果见表2。

2.4  评价结果与分析

按照耦合协调模型计算陕南三市2009—2018年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见表3。

2.4.1  产业评价指数  由表3可知,陕南秦巴山区农业10年来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平稳上升的发展趋势,从2009年的0.032 7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0.995 4;旅游业在2009—2018年的综合发展水平亦呈现出平稳上升的发展趋势,从2009年的0.011 9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1.010 0;精准扶贫10年来的成绩显著,从2009年的0.100 0逐年递增至2018年的1.010 0。

2.4.2  耦合度  由表3可知,陕南秦巴山区2009—2018年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耦合度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状态,在0.288 2~0.333 3徘徊,总体处于低等水平,波动幅度很小。此外,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综合协调指数T处于平稳上升的发展趋势,说明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三者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并且协调度越来越高。

2.4.3  耦合协调度  由表3可知,陕南秦巴山区2009—2018年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协调等级从极度失调等级变化为勉强协调等级,变化幅度较大,由此充分说明10年来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融合互动的程度得到较大的提高,农旅产业和精准扶贫融合的实践成效较显著并且有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2.4.4  综合评价  通过构建耦合模型,对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融合发展进行定量测评,得出结论:2009—2018年10年间,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且都达到了相对较高的发展水平。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耦合平稳发展,但耦合度不高,说明农业、旅游业和精准扶贫的发展各自具有一定的孤立性,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作用不够强烈;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T值上升幅度较大,说明陕南秦巴山区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协调水平逐年平稳提升;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耦合协调度平稳上升,从极度失调发展到勉强失调,但提升空间仍然很大,这说明农业、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需进一步深度融合和互动协调发展。

3  政策建议

3.1  紧抓富民政策机遇,以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陕南秦巴山区在农业、旅游业发展与精准扶贫融合过程中仍需大力响应国家的富民帮困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将自身的资源、区位、生态、特色产业等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规模扩张和产业振兴,吸纳更多的贫困农户加入到特色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经营和服务中来[10]。同时,重视加大培育和壮大农旅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应通过整合资源、强强联合等方式,以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品牌专业化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培育和壮大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头企业,将区域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其中,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效应,使得农旅小镇地理标志农产品突破地域的局限,在更广阔的市场环境中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以农旅深度融合实现特色小镇健康蓬勃可持續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嚴格产品质量标准,提高农旅产品市场竞争力

陕南秦巴山区在农业、旅游业发展与精准扶贫融合过程中须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秉承“宁缺毋滥、质量第一”的原则,由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制定和完善严格的准入程序和产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管和品牌维护,对使用地理标志品牌的农产品进行严格质量检验,定期公布检验结果,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坚决予以剔除,并向广大消费者公示和通报农产品清单,从而赢得消费者信赖和市场认可。同时,根据职能侧重分别建立品牌营销的战略规划,通过挖掘地理标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开展品牌定位和形象设计,以文化营销、体验式营销、事件营销和网络营销等方式,推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形成和健全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营销机制,从而有效提升其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3.3  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农旅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陕南秦巴山区在农业、旅游业发展与精准扶贫融合过程中需加强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持续推动农旅产业不断转型升级[11]。通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进一步丰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类别,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形成具有产品深度和关联度的产品体系,延长产业链,为农旅地理标志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为品牌营销竞争提供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J].社会主义论坛,2017(10):4-8.

[2] 蒋  辉,刘兆阳.贫困地区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的耦合协调分析——基于贵州、云南、安徽三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6,36(11):132-140.

[3] 周书应,徐  爽,冯元元.全域旅游与城镇化耦合的减贫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J].当代经济,2018(11):86-88.

[4] 王中雨.休闲农业中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4):232-236.

[5] 张  英,陈俊合,熊  焰.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关系研究及实证——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6):109-113.

[6] 赵俊远,王金献.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测评研究[J].茶叶通讯,2019,46(1):55-60.

[7] 薛海波,吴文良,渠鲲飞.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的实证分析与优化建议——以沂蒙山区桃业与旅游业为例[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4):85-94.

[8] 荣慧芳,陶卓民,刘  琪,等.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4):280-285.

[9] 刘和东,陈文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链的耦合协调度——以中国大中型企业为对象的熵值法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8):106-108.

[10] 郭  萌,王  怡.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机理及脱贫路径[J].商洛学院学报,2018,32(2):6-12.

[11] 王  怡,周晓唯.精准脱贫与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基于2010—2017年扶贫经验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6):47-56.

收稿日期:2019-10-11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S040);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9Z047);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2019KRM048)

作者简介:郭  萌(1981-),男,陕西商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制度创新研究,(电话)15109141518(电子信箱)gm9645@163.com;

王  怡(1978-),女,陕西商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制度创新与经济学研究,(电子信箱)slwangyi@163.com。

猜你喜欢

熵值法精准扶贫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