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县旱地蚕豆-有机甘薯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
2020-05-18沈学善屈会娟周全卢朱玲王昌桃郑盛华
沈学善 屈会娟 周全卢 朱玲 王昌桃 郑盛华
摘要:为分析旱地甘薯种植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设置了蚕豆-有机甘薯旱地两熟新模式和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CK)大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较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原粮产量降低了78.47%~84.08%,但总产值提高了36.61%~49.46%,净产值提高了65.67%~87.38%,纯收益提高了3.64~4.64倍,劳动净产率提高了1.01~1.27倍。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在西充县及类似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旱地;蚕豆-有机甘薯种植模式;效益;西充县
中图分类号:S531;S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0)03-0025-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03.005
Benefit analysis on new planting patterns of broad bean-organic sweetpotato
with high efficiency in Xichong dryland
SHEN Xue-shan1,QU Hui-juan2,ZHOU Quan-lu3,ZHU Ling2,WANG Chang-tao1,ZHENG Sheng-hua1
(1.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in Southwest Mountain Areas of Ministo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Chengdu 610066,China;2.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 and Nuclear Technology,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engdu 610066,China;3.Nanch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ong 637000,Sichuan,China)
Abstract: To research 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new planting patterns with sweetpotato in dryland, new double cropping planting pattern of broad bean-organic sweetpotato and traditional pattern of maize-wheat-sweetpotato(CK) were conducted in Xichong county, Nanch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local traditional patterns, the unprocessed food grain yield of new planting pattern of double cropping that broad bean-organic sweetpotato was decreased by 78.47%~84.08%, but the total output value of that were increased by 36.61%~49.46%, net output value of that were increased by 65.67%~87.38%, net benefits of that were increased by 3.64~4.64 times than control, agriculture labour net productivity of that were increased by 1.01~1.27 tim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new pattern of broad bean-organic sweetpotato has a good prospect in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Xichong county and other similar regions.
Key words: dryland; planting pattern of broad bean-organic sweetpotato; benefit; Xichong county
西充縣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北部,浅丘地貌,2011年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创建县[1],随后获得国家有机食品示范县称号[2],认证有机产品逾100个[3]。以小麦-玉米-甘薯为代表的旱地三熟制是其旱地传统种植模式,但该模式劳动强度较大,比较效益相对较低[4]。近年来,该县示范推广了小麦-玉米-大豆、豌豆(蚕豆)-玉米-甘薯、豌豆(蚕豆)-玉米-大豆、小麦-玉米、油菜-玉米等多种类型的三熟或两熟种植新模式[5-9]。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锐减以及农业机械的推进,旱地农作模式的总体趋势是一年两熟面积增加,一年三熟面积下降[10]。西充县素有“苕国”美誉,常年种植甘薯1.33万hm2,甘薯生产以套作为主[11]。为探索旱地两熟有机甘薯种植新模式,本研究构建了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其中有机甘薯选用紫心、淡黄心、橘红心类代表性品种,分别为南紫薯008[12,13](四川省选育的第一个鲜食型紫心薯品种,基于集团杂交基因聚合的紫色甘薯选育与应用,2013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西充黄心薯[14](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早熟、优质、高产品种,1983年被列入国家优质种质资源)、南薯88[15](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重点研究新模式周年产量产值、物质投入和经济效益,以期为丰富川东北旱地两熟种植模式及提供旱地种植效益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双凤镇16村进行。试验地为紫色壤土,土层深厚,肥力中等均匀一致。
1.2 试验设计
设置4个种植模式, 分别为蚕豆-鲜食型紫色有机甘薯(模式1)、蚕豆-鲜食型淡黄心有机甘薯(模式2)、蚕豆-鲜食型橘红心有机甘薯(模式3)、小麦-玉米-甘薯(CK)。其中,前3种模式共用1个蚕豆处理。采用大区试验,小区面积800~1 000 m2,3次重复。
1.3 供试品种
所用蚕豆品种为成胡10号,紫色、淡黄心、橘红心有机甘薯品种分别为南紫薯008、西充黄心薯、南薯88。对照模式(CK)中,小麦、玉米、甘薯品种分别为川麦101、科茂918、南薯88。
1.4 试验过程
蚕豆-有机甘薯模式中,蚕豆于2017年10月14日播种,2018年5月4日收获。蚕豆播种时基施复合肥(N、P2O5、K2O含量均为15%)75 kg/hm2,行距35 cm,穴距20 cm。有机甘薯于2018年3月7日大田地膜+拱棚覆盖育苗,5月13日移栽,10月24日收获。甘薯起垄净作,垄距80 cm,垄面宽30 cm,垄高30 cm,密度5.25万株/hm2。
对照中,采用“双六尺”模式,即4 m开厢,小麦和玉米各占2 m,小麦在2017年11月4日播種,2018年5月9日收获,每厢种8行,播种量75 kg/hm2。春玉米在2018年3月15日播种,8月19日收获,每厢播种4行,行距0.6 m,穴距0.4 m,每穴种2株,种植密度4.80万株/hm2。小麦收获后移栽甘薯,每厢起2垄种甘薯,垄距0.90 m,每垄种1行,株距0.17 m,种植密度3.00万株/hm2,2018年5月17日移栽,10月25日收获。小麦铲沟前基施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玉米基施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于大喇叭口期和开花期分别追施尿素150、75 kg/hm2;普通甘薯基施复合肥(N、P2O5、K2O均为15%)300 kg/hm2。
1.5 测试项目与方法
1)茬口衔接。记录不同种植模式中各作物的播种和收获时间。
2)产量调查。收获期,各作物全田实收测产,并折算成原粮产量。其中,蚕豆为鲜豆产量,甘薯为单薯块大于50 g的商品鲜薯产量。
3)物质投入。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中各作物的种子、肥料、农药和地膜投入数量和成本[16]。
4)机械作业成本。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中各作物翻耕、旋耕、播种、收获等机械作业成本。
5)劳动力投入成本。记录不同种植模式中各作物耕作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数量和成本。
1.6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xcel 2007和DPS 14.5统计软件计算与分析试验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模式的周年产量和产值变化
不同模式间的周年原粮产量和总产值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1)。模式1、模式2、模式3这3种蚕豆-有机薯的原粮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84.08%、80.98%、78.47%,其原因主要是蚕豆不折粮,且甘薯的折粮系数较低。蚕豆-有机甘薯模式的总产值均显著高于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模式1、模式2、模式3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6.61%、48.58%、49.46%,其原因主要是有机甘薯的鲜薯售价较高。
2.2 不同种植模式周年物质投入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的周年物质投入远低于传统小麦-玉米-甘薯模式,模式1、模式2、模式3的周年物质投入仅是对照的81.99%、44.08%、44.08%。其原因主要是有机甘薯不施肥、不用农药,物质投入大幅压缩。
2.3 不同种植模式周年机械作业成本
不同种植模式的周年机械作业成本差别主要体现在播种和收获环节上(表3)。蚕豆仅旋耕后人工点播和收获,甘薯采用人工移栽和收获,且由于对照模式种植带较窄,甘薯种前仅旋耕,导致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的周年机械作业成本较对照低47.83%。
2.4 不同种植模式的周年劳动力投入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净作甘薯与套作甘薯在育苗、起垄、移栽、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的用工量基本相同,且蚕豆采用轻简化栽培,其用工量低于小麦和玉米,导致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的周年劳动力投入成本仅为对照的82.61%(表4)。
2.5 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的净产值和纯收益比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分别提高了65.67%~87.38%和3.64~4.64倍。劳动净产率反映了劳动耗费与劳动力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蚕豆-有机甘薯模式的劳动净产率比对照提高了1.01~1.27倍。从资金利用的经济效益分析来看,蚕豆-有机甘薯模式的物质费用收益率和成本收益率较对照分别提高2.20~3.92倍和0.79~1.08倍,表明其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3 小结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生猪集中养殖的发展,四川甘薯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已由2006年的93.33万hm2锐减到2016年的47.68万hm2,总产1 044.0万t,但面积和总产量仍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8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了打造农业“10+3”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单独列出了川薯特色产业。因此,构建高产高效的旱地种植新模式是甘薯生产中的迫切需求。本研究在西充县构建的蚕豆-有机甘薯种植新模式,以鲜食型有机甘薯为主,包括紫心薯、黄心薯和红心薯3个类别。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相比,新模式虽然原粮产量比传统模式减少了78.47%~84.08%,但其总产值提高了36.61%~49.46%,净产值提高了65.67%~87.38%,纯收益提高了3.64~4.64倍,劳动净产率提高了1.01~1.27倍,表明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在西充县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为完善和发展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笔者所在研究课题组与西充县薯宝宝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相关探索。在节约劳动力投入方面,在部分劳动力严重缺乏的偏远乡村采取休闲-有机甘薯种植模式[17]。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在相对平缓的丘陵旱地,笔者所在研究课题组组建了甘薯机械化栽培技术[18,19],以东方红804型拖拉机为动力,先后搭载1LYF-427型翻转犁和1GN-1800型旋耕机进行土地深耕和旋耕,然后以东方红ML404轮式拖拉机为动力,先后搭载1QLGS-1型施肥起垄机、4JHSM-900型秧蔓还田机、4GS-600型单行收获机,分别进行开沟起垄、薯蔓粉碎和甘薯收获。在作物品种开发方面,在县城近郊,用叶菜类的甜豌豆代替蚕豆;紫心薯品种试种近年来新选育的鲜食型品种川紫薯6号[20]、南紫薯018;口感方面试种川薯294[21](2017、2018年荣获中国甘薯产业博览会好吃红薯评比大赛一等奖);高β-胡萝卜素品种试种川薯228等。
参考文献:
[1] 杨 平,王晓明.西充县:有机农业大县的绿色崛起[J].中国科技投资,2013(Z6):50-53.
[2] 沈茂英,杨 程.乡村振兴战略的丘陵地区实践及其可持续性探究——来自西充县的调查[J].决策咨询,2018(2):6-11,16.
[3] 敬華英.浅谈助力“有机西充”的绿色防控策略[J].四川农业科技,2018(2):36-37.
[4] 王龙昌,谢小玉,张 臻,等.论西南季节性干旱区节水型农作制度的构建[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2):1-5.
[5] 雍太文,任万军,杨文钰,等.旱地新3熟“麦/玉/豆”模式的内涵、特点及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6(6):48-50.
[6] 熊 瑛,王龙昌,赵琳璐,等.保护性耕作下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土壤呼吸、碳平衡及经济-环境效益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6(11):1653-1662.
[7] 刘永红,何文铸,杨 勤.耕作制度与“三农”问题——四川盆地多熟超高产技术途径探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8] 陈远学,刘 静,陈新平,等.四川轮套作体系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6):68-79.
[9] 郭 庆.荷兰豆—甘薯栽培模式效益分析及主要配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8):27,32.
[10] 刘永红,岳丽杰,杨 勤,等.西南地区玉米农作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玉米科学,2017,25(3):99-104.
[11] 田 波.西充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设施建设(甘薯贮藏窖)探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16):92-93,97.
[12] 李 秋.四川省南充市农科院育成“南紫薯008”新品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2):21.
[13] 黄 钢,沈学善,屈会娟,等.供给侧改革与现代绿色薯业技术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4] 四川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四)[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2(5):52-53.
[15] 占子勇,杜杏花.南薯88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1993(2):36-37.
[16] 屈会娟,刘莉莎,沈学善,等.川东北旱地马铃薯多熟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0):46-51.
[17] 乔月静,王雪娇,武宝悦,等.不同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及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6):800-803.
[18] 高清海,袁兴茂,陈敬者,等.河北省甘薯种植及其生产机械现状与发展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18,22(4):72-75,100.
[19] 曾燕楠,程润东,王 勇,等.江苏丘陵地区鲜食甘薯轻简化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3):76-78.
[20] 杨 航,李 云,李晓慧,等.贵州甘薯品种筛选试验[J].农技服务,2018,35(4):30-32,35.
[21] 冯俊彦,赵 珊,李 明,等.四种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及I. trifida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18,16(17):5667-5674.
收稿日期:2019-05-28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21);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专项(2016GYSH-027;2018GYSH-001);“十三五”四川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项目(2016NYZ0051)
作者简介:沈学善(1981-),男,河南新乡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作物高产栽培研究,(电话)13980624141(电子信箱)shenxueshan@126.com;
通信作者,屈会娟(1982-),女,河南新密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薯类高产栽培研究,(电话)13982236464(电子信箱)qhjuan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