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地方文化系统中的关帝庙文化

2020-05-18刘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5期
关键词:苏三关帝庙关公

刘璐

摘 要:关公信仰是中国特有的信仰,它不是宗教和纯粹的民间信仰,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为统治者和民众普遍接受,为佛、道两教弘扬的一种信仰典范。但是,地方文化中的关公信仰又各有不同,当普世的忠义英勇的关公信仰被蒙上地方文化的面纱,又会碰撞出异样的火花。

关键词:洪洞关帝庙;苏三文化;地方文化

1 洪洞关帝庙简介

山西省临汾市几乎每个县都有关帝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洪洞县的关帝庙。这座关帝庙被当地人称为“小关庙”,目的是与旁边的大士庵有所区别。该庙的特殊之处在于历史上苏三曾在此许愿、还愿,所以它又有“苏三还愿处”之称。洪洞关帝庙景区的简介如下:

苏三还愿处(关帝庙)因苏三在此许愿还愿而得名。位于洪洞县城闹市中心,创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历代均有修葺增建,现存为元、明、清三代建筑。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①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独特的历史故事与传说背景,身处闹市的关帝庙不再只是忠义英勇的象征。因为苏三的愿望成真,所以关帝庙在地方文化系统中有了一种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许。这也是其庙号让位于地方旅游文化中的“苏三还愿处”称谓的原因。称谓的改变与让位,正体现了关帝庙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第一步。

2 洪洞关帝庙文化

2.1 关帝庙文化中的苏三情

洪洞关帝庙因为苏三曾在此还愿而广为人知,所以它成了与苏三监狱一起并票开发的旅游胜地,二者之间仅一街之隔。并票开发不仅提高了关帝庙的知名度,还完善了苏三故事的旅游文化,为之后的苏三旅游景点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表明关帝庙的文化重心倾向于与苏三有关的文化场域。关帝庙展厅是苏三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它通过大量实证资料真实详尽地帮我们走近历史上真实的苏三,进一步了解现实中、艺术中、演绎中的苏三文化。展厅从“苏三身世”“苏三遗迹寻踪”以及“艺术中的苏三”这三大部分将苏三这一人物从历史传说故事中剥离出来,揭开神秘的面纱,露出真实面目。展厅讲解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旧社会求签十分盛行,每次遇事人们就会去庙里神佛前抽签占卜吉凶。关帝庙用来占卜的专用签称‘关公签。据说当年苏三在这里跪拜求得一签。于是苏三给关公身上披挂一件又一件的红袍,正应了董文焕老先生的那句话:关公大帝对跪拜他的人特别钟爱,有求必应。”②因此,苏三跪拜求签并成功还愿不仅是对关帝庙文化的补充,也丰富了民众对关公大帝的神性祈愿,从推崇关公忠义英勇大无畏的精神到满足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2.2 关帝庙的建筑史

洪洞关帝庙是明代建筑,在庙宇建筑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洪洞关帝庙的讲解词如下:

据《洪洞县志》记载,这座楼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距今近五百年的历史,是我们县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高层楼阁式古建筑。关帝庙分二个殿,前面的殿叫献殿。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卷棚顶,琉璃瓦剪边,初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明嘉靖十年(1531)由城内张天禄出资扩建,后屡有修葺,但仍具明代木构特点。位于献殿正后方的是关帝庙正殿,始建于元大德十年,明嘉靖十年扩建成现状,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与献殿前后间隔一米左右,中间飞檐接覆,属元代建筑风格。内正中供奉的就是关公大帝。③

洪洞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丰富的地上地下文明遗存是其特有的县情和优势。就古建筑而言,洪洞县现存有自宋金至民国时期的建筑438处,而关帝庙作为洪洞县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建筑,其附属文物,譬如砖、石雕、石碑、木雕等都是其最重要的艺术载体。因此,关帝庙才能在洪洞县旅游发展道路规划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2.3 关帝庙中的石刻记

关帝庙中除了年深日久的建筑,还有碑刻与造像。碑刻内容有抒发登临关帝庙三真阁时的感受,如明代进士韩士奇撰文的《三真阁记》,清晰地表达了他的心灵感触:

登斯阁也,忽若飄腾,以超乎埃□,则见远山偕来,显设天际,长波奔涌,洋溢空冥。幽阒辽蔓,一览无有余矣。至其效原雨霁,林树有辉,山洞日斜,烟云异状。昔人所谓心旷神怡,其喜洋洋,盖有旷百世而相感者。则知斯阁之建,为大有益也。①

这则碑记将诗人登临三真阁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登临约22米的阁楼,云霄雨霁,郎朗日韶,涧河奔涌,青山远驻的美尽收眼底,完美再现登临阁楼时诗人目之所及的盛景。

关帝庙的廊檐下还有很多待保护与研究的石刻,它们大多是残存碑记,鲜有完整。从内容来看,多属于墓志铭。墓志铭有记载一人独葬的,也有记载伉俪合葬的,时代集中于明代且罕有资料记载,只能凭借残存的碑记唏嘘墓志铭上的鹣鲽情深。

关帝庙正殿内有一尊北魏时期的象征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石像,很是珍贵。“石碑高270厘米,宽82厘米,厚32厘米。碑座长107厘米,宽76厘米,高5厘米。造像碑没有纪年,通过石碑雕刻的风格和内容分析,应当为北朝遗构,造像碑四周雕刻佛像、菩萨、弟子、伎乐、飞天、佛本生故事等。”②这座造像将洪洞地区的宗教、文化、民族都囊括其中,证明了洪洞地区曾在北朝时期宗教信仰复杂,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造像地区属于多民族聚居区,民众积极参与各项佛事活动,推动了洪洞地区的民族信仰融合。可惜的是,目前尚未发现有关该碑刻的其他文献资料,也缺乏这尊造像碑刻的发愿文的碑记,很多结论暂属于空中楼阁的猜测,虽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研究方向,但终究缺少夯实的理论基础。

苏三情、建筑史以及碑刻造像是洪洞县关帝庙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洪洞地方文化表现最为突出的部分。它们从名人故事、游记碑刻、石刻造像等方面将曾经人们驻足停留的感受与所得发挥到极致,洪洞地方文化中的关帝庙得以在方志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3 地方信仰中的洪洞关帝庙

洪洞地区信仰纷繁,庙宇众多,且寺庙香火繁盛,鼎盛不衰,如洪洞广胜寺、霍州兴唐寺、洪洞唐尧故园、历山庙等。除却传统的信仰,当地还有众多民众信奉天主教,位于县城中心广场附近的天主教大教堂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不同宗教的庙宇的存在反映了洪洞地区宗教信仰的繁杂,但只有洪洞县关帝庙在众多宗教信仰中杀出重围。关帝庙因苏三还愿而有“灵签”之称,所以当地民众多选择关帝庙来祈福祷告求庇佑。除此之外,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即民间流传的“磨刀日”,关帝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庙会,大摆戏台,连唱五天,让大家享受戏曲的魅力,提高了关公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正是凭借着与苏三文化的联结与独特鲜明的建筑历史,地方信仰中的关帝庙为当地旅游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关公信仰在洪洞地方文化中颇有影响,至今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拥有自己的信仰主体并发挥着文化功能。以苏三文化作为点睛之笔,吸引游客驻足欣赏;以明代建筑史和石刻碑记作为文化支撑,促使关帝庙更具学术性和专业性。正是因为这三者的联结才有了洪洞县关帝庙在地方文化中的长盛不衰,拥有属于自己的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侯娟.从解州关帝庙发展看山西关帝信仰[J].山西档案,2014(6):14-18.

[3]刘耀辉.从洪洞关帝庙北朝造像碑看“伽蓝七堂”[J].文物世界,2017(3):26-28.

[4]柴香玉,女,36岁,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关帝庙景区工作人员,2019年9月1日访谈记录.

猜你喜欢

苏三关帝庙关公
临汾关帝庙沿革考证
关公面前耍大刀
请关公
“关公文化旅游节”9月22日运城开幕
关帝庙
古代青楼女子的收入,吓人
周口关帝庙中的佛道文化研究
快脚周仓
珍爱身体,健康电竞
论横滨中华街的多文化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