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涪陵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5-18汪永忠

商情 2020年18期
关键词:涪陵区绿色发展问题

汪永忠

【摘要】近年来,涪陵区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如生态建设仍需加强、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制度体系有待健全、条件保障不够完善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成长缓慢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绿色发展。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涪陵区绿色发展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涪陵区   绿色发展   问题     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落实“八项行动计划”,认真做好“三篇大文章”,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一、涪陵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建设仍需加强

全区森林覆盖率为46%,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压力较大;全区25°坡耕地占农耕地总面积的7.2%,退耕还林任务艰巨;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60.37%、石漠化、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生态破坏等问题较为突出,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脆弱,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压力大。

(二)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涪陵城区地理位置特殊,静风频率高,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重化工企业废气排放、秸秆燃烧及日益增加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硫、PM2.5超标,治理难度较大;全区重点河流流域基本都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榨菜浸渍盐水排放、畜禽养殖粪污排放及农药化肥等污染源污染,导致流域内部分水体氨氮、总磷、类大肠菌群等超标,水源安全面临挑战;全区沿江重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源量大面广,三峡库区水环境风险防控难度大;矿山企业渣场治理不到位、废弃矿山恢复不及时、酸雨(年均22%)及重金属污染(铬超标)威胁土壤质量安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未开展、处理方式落后导致生活废弃物处理压力增大;噪声扰民投诉量仍在高位运行;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挥发性有机物(VOCs)、臭气、电磁辐射等新出现的环境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

(三)制度体系有待健全

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制度体系、执法监管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仍不健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仍不明晰,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员机制、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入推进。

(四)条件保障不够完善

生态环境专业人才队伍薄弱,具有绿色发展理念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缺乏;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不到位,不能支撑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治理体系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绿色环保经济的生产、办公、生活方式普及度不高;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技术落后,生态环境对工业的正面激励效应不明显。

(五)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成长缓慢。

制造业转型升级仍然处于“爬坡过坎”的量变积累阶段。在有效需求不足、核心竞争力缺乏、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要素成本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制造业整体盈利水平持续下降,且由于经济放缓、成本上升及国内外市场风险与技术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阻力,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异常艰难。传统支撑行业如船舶、石化、建材等产业高速扩张期已过,短期内又难以找到体量相当、带动力相近的新兴产业板块替代。

二、涪陵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着力构筑绿色屏障

(1)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强化总体谋划,构建以長江、乌江两大流域和武陵山、黄草山、木鱼山、大梁子山四大山系为骨架,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为支撑,以点状分布的禁止开发区域为重点,以交通廊道、城市绿地为补充的“两廊一环”生态空间格局,构筑保障全区生态安全的主体区域和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的绿色本底。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保护,一体化治理好城乡居民生活污染,提高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山清水秀、林密田肥、湖青草绿为目标,大力实施森林、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修复,加强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矿山环境、石漠化、消落带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确保生态环境只有优化、不能恶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迁地保护,开展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平台,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检测技术体系。

(2)推进全域国土绿化。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保护与修复森林生态系统,坚持守住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努力实现应绿尽绿、宜绿则绿,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1%以上。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在25度以上坡耕地和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推进长江防护林三期、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工程,种好滨江景观林带、中山产业林带、高山生态林带。三年营造林27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870万立方米。积极推广以厚朴为代表的乔木型中药材种植。争取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加强生态退化区保护和建设,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科学修复生态敏感区、脆弱区、退化区。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展农村林旁、水旁、路旁、宅旁植树,形成“绿带、绿廓、绿楔、绿心”等城乡绿化结构。推进森林培育由单一绿化向整体绿化与美化、高效化转变。坚持集约节约使用林地,强化林地使用管理和执法。

(二)加快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1)大力培育新兴产业。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开放优势和创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环境质量高的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着力在页岩气产输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硬件、节能环保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和产业竞争优势。到2020年,建成成渝城市群和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500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300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千亿级国家高新区、500亿级市级经开区,培育百亿级龙头企业6个。全力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围绕展示涪陵浑然天成自然之美和悠久厚重人文之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武陵山旅游区、白鹤梁、816地下核工程等一批核心旅游度假区和精品景区品质,建设长江上游知名人文风景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业科技水平、文化内涵、绿色含量,展现“诗”和“远方”的结合,让人民获得审美上、心灵上、精神上的享受。围绕创新链构建服务链,发展系统集成、增值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咨询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壮大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2)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大力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型农业,开展试点示范行动,推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实施绿色产业提升六大行动。实施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大力开展中介招商、专业招商,加快引进和实施一批扩链、补链、强链的关键项目,把链条做长、规模做大,到2020年,累计实现绿色产业招商引资突破600亿元。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积极鼓励企业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到2020年,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0家,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载体达到30家以上。实施优势品牌打造行动,大力推广涪陵榨菜、中药材、白茶等优质特色产品,提升优势品牌影响力。实施绿色企业培育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绿色意识突出、创新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到2020年,培育绿色企业50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行动,采用聘请咨询、讲学、技术合作、兼职、短期聘用、承担项目与课题研究等灵活方式引智,到2020年,从海内外引进和培养10个掌握先进创新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广阔的创新创业团队,200名高层次人才。实施产业平台升级行动,推进涪陵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动龙头港升格为国家开放口岸,加快创建武陵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涪陵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和创建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一批市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三)营造宜居宜业环境,加快建设绿色家园

(1)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好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城镇体系和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市设计理念,强化城市建设精品意识,传承巴渝特色,注入现代元素,体现人文精神,促进建筑风格整体协调,彰显山水园林风貌。加强城区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标志性建筑设计,做好城市高度分区、密度分区、天际线控制。推动新老城区协调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合理有序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生产力布局,以新区拓展带动老城有机更新。突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着力培育一批高端产业集群,加快完善新城区各项城市功能,建设生态、智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区。加强老城区功能疏解,有序推进老城区优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区延伸覆盖。推进内畅外联,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实现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秉承“山中有林、林中有城”的理念,大力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實施城市增花添彩、增绿添园等行动,推进“两江四岸”生态及游憩功能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的城市景观带、风景线和观景阳台,每年新增城市绿地20万平方米,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

(2)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美乡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强化乡村振兴的规划引领,把城市作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核心点,把小城镇作为乡村振兴的联结点,把村庄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统筹谋划城乡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和乡村建设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守住绿水青山,留住最美乡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设农村小康路2500公里。到2020年,村民小组通达率、通畅率分别提高到100%、80%。

(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绿色发展机制

(1)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深化排污许可制改革,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推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协调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实现对环境监测活动全程联网监控,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加强环境监察体制和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监察制度体系,推进环境监察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制度。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项目建设,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推动现有企业关停并转、改造升级、进入园区。严格环境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和促转型中的作用,实行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的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的“三挂钩”。

(2)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落实好推动绿色发展的結构性减税政策。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风险管控、生态修复、环保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等领域。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创新信贷服务和环境金融产品,拓宽绿色金融服务渠道,推动节能、清洁交通、清洁能源、污染防治等行业企业上市挂牌和再融资。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

(3)加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产业发展始终,渗透到企业规划、研发、投入、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通过工艺改造、技术创新等方式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绿色化,逐步转化形成投入少、能耗低、环境好、产出高的绿色企业。加强对企业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生态环保责任意识,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绿色价值观,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永续发展的“生命线”,真正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自觉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五)建立健全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的保障制度

(1)强化法治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法治思维,完善依法治理体系、提高依法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法治化水平。注重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审理,强化法律法规实施监督检查。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共享环境信用信息,建立企业环境信用“红黑名单”,在公共采购、金融支持等领域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建立企业环保社会责任认证体系,提高企业环保违法成本,增强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2)调动各方力量。坚持社会联动,党委、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建议咨询监督职能,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完善政府及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公告制度和有奖举报等机制,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广泛参与。关心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培养使用好适应绿色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稳步发展环保公益组织,壮大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注重培育典型,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媒体立体宣传网络加强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使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为全区上下的共同责任、共同行动。

参考文献:

[1]涪陵区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工作方案.

[2]涪陵区2019年绿色家园建设进展情况的报告.

[3]涪陵区2019年绿色屏障建设进展情况的报告.

[4]涪陵区发展绿色产业调查报告.

猜你喜欢

涪陵区绿色发展问题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