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旅游区域与城际轨道站的分析与探索
2020-05-18武香林
武香林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1 引言
在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中明确提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全民旅游的时代已经来临,特别是临近大中城市周边区域的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但是,根据针对大中城市居民中短途旅游出行特征调查分析,公共交通运输体系依然不乐观,相当大比重的居民首选私家车出游。由此,结合旅游区域的特色,尽快建立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旅游区域,打通快速高效的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直达休闲旅游区域的快速通道,分担旅游交通出行需求,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提出的完善旅游交通服务,重点旅游景区要健全交通集散体系,增开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之间的列车和旅游专列,加强高铁车站与城市、景区的交通衔接的要求,积极促进道路运输业的优化转型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2 当前大中城市周边旅游交通区域出行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无论是黄金周假期还是周末,很多家庭出游更倾向于周边休闲游,所以大中城市周边休闲旅游区域的出行需求很大。为了更好地分析中短途休闲旅游的相关交通特征,项目组展开了对出游主体人群的交通出行特征调查问卷。
2.1 调查对象与内容
本次调查选择广州和上海的中青年从业者。这部分人群年龄为20~50岁之间,工作处于上升及稳定期,比较注重通过休闲旅游缓解压力,是中短途休闲旅游的主体人群。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工作出行交通方式,休闲旅游的距离、频次及旅游出行特征等。
2.2 调查实施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网上电子问卷方式,具体调查工作的展开采用非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中的配额抽样法,按城市和性别对调查对象进行分类,以一定的配额选取样本,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176份,有效问卷151份,其中广州100份(占66.2%,男性53人,女性47人);上海51份(占33.8%,男性26人,女性25人)。
2.3 调查结果分析
2.3.1 上下班出行交通方式
平时上下班出行主要采取哪几种交通方式(可以多项选择)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平时上下班出行交通方式私家车占比43.05%,而平时采用公交车/地铁的交通出行占比约61.59%。由此分析工作出行公共交通分担率略高于私家车,当公共交通系统较便利时,交通出行方式选择会倾向于采用公共交通系统。
表1 平时上下班出行交通方式占比
2.3.2 中短途休闲旅游出行特征
由表2可以分析,中短途出行距离(可以多项选择):多分布在城市周边200 km范围,其中100 km以内占比41.72%,100~200 km范围占比49.01%,中短途休闲旅游以放松压力为主要目的,适用就近的原则。对出游频率的调查数据分析:每月出游1~2次占比32.45%,每季度出游1~2次占比33.75%。说明目前大中城市家庭中短途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常态并且平均每月至少1次出游。对休闲旅游出行交通方式(可以多项选择)的调查数据分析:私家车出行占比72.19%,承担较大份额的休闲旅游出行需求,相对于公共交通,有明显的优势。
2.3.3 中短途旅游休闲出行交通方式选择原因调查
在针对中短途休闲旅游交通方式选择(可以多项选择)的调查中,私家车出行者的选择倾向于私家车出行的快速便捷(占比86.24%)以及舒适安全(占比62.39%)等方面,同时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因为没有公交或者公交不方便等原因(共占比36.7%);而采用公共交通出行者的出行选择也是倾向于公共交通出行的快速便捷(占比74.65%)以及舒适安全(占比67.61%)等特性,同时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因为没有私家车而必须选择公共交通出游(共占比25.35%),如表3所示。
表2 中短途休闲旅游出行特征
表3 中短途休闲旅游交通方式选择特征
2.3.4 快速公交无缝衔接系统主要功能
如果构建一个快速公交系统衔接城轨站/地铁站直达休闲旅游区域,调查者最看重的因素(可以多项选择)如表4所示:比较看重的交通功能主要是无缝衔接(占比85.43%),安全舒适(占比59.6%),班次频密(占比52.32%),换乘信息全面及时(占比49.01%)。在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对价格不是很敏感(占比29.8%),也基本吻合了休闲放松的主旨,如果能够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衔接系统,价格适当提高也是可以接受的,如表4所示。
表4 无缝衔接快速公交系统功能调查
2.3.5 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倾向
如果已经构建了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城轨/地铁站点,约有83.44%的出行者会选择公共交通出游。之所以选择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原因(可以多项选择)是无缝衔接方便快捷(占比84.925%),轻松出行(占比61.9%),觉得公共交通系统安全舒适(占比47.62%),还有部分出游者认为私家车出游开车很累(占比40.48%),支持绿色交通出行的占比56.35%。
而不会选择公共交通系统出游的主要原因(可以多项选择)在于家庭出游携带较多行李,换乘过程会不方便(占比48%);也有部分出游者认为开私家车出游更加自由(占比56%),如表5所示。
表5 无缝衔接系统选择倾向
2.4 中短途休闲旅游交通出行问题分析
中短途休闲旅游频率较高,反映出现阶段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平常家庭的日常需求。但是公共交通系统在休闲旅游交通出行的分担率较低(仅占27.81%),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目前中短途休闲旅游出行中公共交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4.1 公共交通系统无法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中短途休闲旅游重在“休闲”二字,出行者同时也是休闲旅游者,这就决定了这部分交通出行乘客独特的交通需求:舒适、便捷、安全、轻松。目前到达休闲旅游区域的公共交通体系通常包含一种或多种交通方式,且交通子系统之间换乘体系不够顺畅,在乘客出行日益看重服务与体验的交通需求下,无法满足乘客的出游交通需求。
2.4.2 休闲旅游通道交通压力大
中短途休闲旅游独特的交通出行需求让更多的出游者选择私家车出行,特别是出游比较集中的大小黄金周假期,通往休闲旅游区域的交通通道压力剧增。休闲旅游区域道路网无法承担过大分担率的私家车出行,拥堵就成了唯一结果。同时,大量的私家车出行还导致停车需求增大,景区往往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容纳,又导致了路边随意停车,进一步扰乱了道路交通秩序。这些随意停放的大小车辆影响了休闲旅游区域的景观,加剧了旅游区域的交通混乱状态,也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
2.4.3 公共交通系统的宣传欠缺
公共交通系统因为缺乏统一宣传和规划,使得很多人不知道公共交通线路或者换乘体系。而且各种交通子系统之间信息不互通,特别是通过城际铁路到达了目标城市,但是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快捷的到达景点,迫使一部分出行者最终放弃了公共交通出行计划。公共交通系统虽然已经通达各个旅游休闲集散点,但是没有系统的宣传,乘客信息不对称,再加上换乘麻烦周折,时间延误大,加深了出游者对公共交通服务差的出行体验。
2.4.4 休闲旅游景区周边交通不便
从各个城际轨道站点到休闲旅游景区的终端交通出行衔接不畅,也是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休闲旅游集散交通要求“快进”,而恰恰是城轨站点到景区短距离的终端衔接成为短板。休闲旅游景区周边的交通不便,往往造成乘客在轨道站点望景兴叹,这些也极大的影响了公共交通出游的吸引力。
3 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旅游区域与城际轨道站的必要性
3.1 道路运输业的转型升级契机
传统道路运输业面临中短途客流被私家车分流、中长途客流被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分流的发展困境,道路运输企业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提供高水平的接驳运输服务,体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吸引私家车客流的回归。随着综合运输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出行者的出行服务需求更侧重内涵,要求更加注重省心、省力、便捷、舒适、安全。积极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旅游区域,直达城际轨道网络,优化公共交通衔接换乘体系,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便捷体验满意度,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就显得非常必要而且迫切。使各种道路运输交通方式在各自的优势阈实现无缝衔接,沟通发挥互补优势,也是传统道路运输业在新的出行需求情况下的适应和转型契机。
3.2 真正实现“快进”的需求
在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旅游交通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旅游交通服务功能明显改善,服务质量有效提升。要真正实现“快进”的交通需求,必须打通旅游区周边的终端无缝衔接体系,使得乘客能够在城际轨道站点快速集散,无缝衔接,满足走得了、走得快、走得轻松的接驳需求。
3.3 促进公共交通体系优化,缓解交通压力
节假日期间哪里最堵?无疑是各个休闲旅游景区,车满为患,道路交通不堪重负。因为没有更好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更多的人出行选择私家车出游,导致更多的车被堵在路上。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旅游区域与轨道交通站点,促进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减少私家车出行客流,缓解休闲旅游区域进出通道的交通压力。
3.4 绿色出行,保护“绿水青山”的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对环境的破环和污染,保护休闲旅游景区的绿水青山,前提是需要有一个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衔接换乘体系。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快进交通体系,提升公共交通出行舒适度和便捷性,吸引更多的人放弃私家车出行,采用绿色交通出行,保护环境。
3.5 减少驾车疲劳,实现真正的休闲旅游
现阶段每个人的工作压力增大,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中短途休闲旅游大部分分布在周围200~400 km,通常需要连续驾车2 h及以上,这样紧张的大脑更加容易产生疲劳,不利于安全行车,更加达不到休闲放松的目的。中短途家庭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休闲放松,如果有可以与私家车舒适度和便捷度媲美的公共交通无缝衔接体系,既舒适安全高效,又能够减轻驾车疲劳,对很多出行者有极大的吸引力。
4 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旅游区域与城际轨道网络的体系研究
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城际轨道网直达休闲旅游景区主要集散点,贯彻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交规划发〔2017〕24号)中明确提出的“快进”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增加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发展的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快速公交系统快速通道衔接各区域旅游景点,无缝连接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与各旅游景区客流集散点,实现真正的快速和便捷,结合换乘体系优化设计,从而形成快速公交系统的交通走廊,如图1所示。
4.1 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旅游区域与城际轨道网换乘体系设计
4.1.1 旅游区域休闲出游乘客的交通特征
休闲旅游出行不同于其他的交通出行,有自己的交通特征。主要表现在休闲游的乘客行李较多,可能还会携带帐篷、摄影架、钓具等休闲用具;同时,休闲游多数是家庭出游,有老人和孩子等;出行时间不确定,因为有老有小,整体行动时间上会相对有一定的不准时。
4.1.2 无缝衔接换乘体系设计
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旅游区域与城际轨道网的换乘体系设计要充分考虑休闲出游乘客的交通特征和基本需求,无缝衔接规划布局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纵向布局交通换乘设施,尽量减少乘客换乘距离,要求有电梯扶梯等自动传输装置,以利于大件行李的轻松运输,真正达到以人的交通需求为着眼点。同时,在与城际轨道网无缝换乘系统设计时应该按照人车分流、动静分流等原则合理设计,科学设计旅客换乘流线和信息诱导标识,从而构建快速公交系统与城际轨道网的无缝衔接体系。
4.2 换乘信息要实现无缝对接
在调查中,有部分出游者因为路线不熟悉或者公共交通换乘不方便而放弃公共交通出行。建立交通换乘信息共享平台,统一规划和发布各种交通子系统的班次、时间、站点分布、主要景点等换乘信息,实现换乘信息的无缝对接,使乘客随时随地的及时了解所有的相关的换乘路线班次时间等信息,减少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焦虑,更加有利于乘客合理规划自己的出游路径。
4.3 旅游区导览信息无缝对接
旅游区的各景点位置、衔接线路、站点设置、车辆班次、发班时间等导览信息也要实现无缝对接,在换乘平台设置信息显示屏,让出游者能够一键查询,迅速获取所需要的游览信息。充分展示“吃住行游购娱”的各种信息,借助景区周边的“慢游”交通网络,因地制宜地将旅游风景道,沿线景观风貌和旅游资源等信息进行有效组合,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线路,并根据需求增设租车服务等信息。
4.4 快速通道班车运营一票通行
快速通道班车可以实现一票通行,或者采取1天票、2天票等,在约定时间内无限次乘坐换乘,免去每次都要买票的麻烦,使得乘客的出游更加自由,提高乘客的换乘体验,增加快速通道的吸引力。
5 结语
积极探索“交通+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完美融合,必须构建快速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系统直达旅游区域。借助城际轨道网络的快速交通体系,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轨道站直达旅游区域,打造“快进慢游”的交通无缝衔接网络,降低私人交通出行率,缓解景区日益增大的交通压力与负荷,不断提升旅游交通服务水平,达到交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旅游区,使生态旅游绿色运输服务吻合人们旅游休闲出行的交通需求,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分担率,保护好旅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