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国内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与解读*

2020-05-18李文满尚美云李博文郭利芳孙献歌任晓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图谱可视化聚类

李文满,苏 宁,尚美云,李博文,郭利芳,王 柳,魏 昆,孙献歌,任晓东,任 赛,黄 庆△

(1.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检验科,重庆 400042;2.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重庆 401331)

2019年12月底,我国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随后被确认为导致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病原体。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同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又将其正式更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世界卫生组织于同日将该病毒导致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随后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英文缩写标准化为COVID-19[1-2]。COVID-19传染性极强,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3月13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 824例,累计死亡病例3 189例[3],境外12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52 427例,累计死亡1 793例。随着疫情的发展,国内外针对COVID-19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研究内容涉及SARS-Cov-2的病原学特点、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诊疗、疫情防控等各个方面,发表的文献数量急速增加。及时科学、客观地呈现并解析出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当前COVID-19重大疫情的防控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可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图谱的形式可视化分析结果,揭示某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4]。本研究采用VOSviewer软件,对国内专业期刊发表的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从整体上展示研究现状,解析研究热点与趋势,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疫情防控策略与方案提供线索和指引,并为今后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及处理 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检索主题词为“新型冠状病毒”,检索时间限定为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共检索到952篇文献。

1.2分析方法 采用VOSviewer软件,根据其操作指南,使用作者合作及关键词共词分析2个模块,分别绘制作者共现图谱及关键词共现图谱,然后,结合参考文献深入解析共现聚类图谱。

2 结果与讨论

VOSviewer是一种常见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可提供聚类、叠加、密度等3种独特视图,多角度展示某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5]。本研究从最初检索到的952篇文献中,人工剔除报纸报道及与主题无关的期刊文献,最后得到有效文献664篇。随后,针对664篇有效文献,采用VOSviewer软件,对文献作者及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并深入解析国内研究现状及热点。

2.1文献作者共现分析 文献作者共现分析是指对文献作者之间的合作进行分析,得到作者合作网络的可视化结果。在作者可视化结果中,1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节点的大小代表作者的发文量,网络中的连线代表了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见图1。分析结果表明,文献高产作者(发文量≥3篇)形成了五大聚类,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王玉光和天津中医药大学杨丰文为中心的第一团体,四川大学罗凤鸣为中心的第二团体,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文全为中心的第三团体,海军军医大学张伟为中心的第四团体,上海中医药大学张岩为中心的第五团体,但是,五大团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发表较少,提示各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应适当加强。

2.2关键词的共现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可展现文献中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及相互关系,揭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本研究的检索词,故在数据处理时人工将其剔除,同时一并剔除与其意义相近但表述不一致的近义词。此外,对于其他意义相同但表述有差异的关键词进行了近义词的合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关键词共现的阈值设置为5,即当其出现频次≥5时,才被纳入共现分析。单纯的频次分析结果表明,排名前10的关键词分别为疫情防控(62次)、中药(47次)、诊疗方案(35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次)、CT(25次)、感染防控(20次)、临床诊断(19次)、医院感染(19次)。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网络共形成7个聚类,见图2。各聚类之间的联系密切,其研究主题分别为疫情防控、中药、儿童的感染及防护、医护人员防护与管理、临床特征与病因病机、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见表1。

2.2.1COVID-19疫情防控 COVID-19疫情防控是主要的研究热点,在可视化图谱中形成聚类1,与其他各聚类的关系最为密切,见图2,表1。该聚类的主题关键词“疫情防控”出现频次高达62次,位居高频关键词榜首,充分反映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该聚类中的关键词“中共中央”进一步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此次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该聚类中的关键词“SARS”表明,此次疫情的SARS-CoV-2与SARS关系密切。研究结果表明,SARS-CoV-2与蝙蝠和人类SARS的基因同源性分别达到84%和78%,也因此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命名为SARS-CoV-2[2,6-7]。由于SARS最初暴发在我国广东,因此,关键词“广东省”也出现在该聚类中。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则提示本次疫情与SRAS一样,也是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健全公共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关键词“医院感染”提示医院感染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染防控”“流行病学”“管理策略”“防控工作”“防控措施”等关键词提示要根据COVID-19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建立预警机制,制订管理策略和防控措施。目前,通过全国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态势初步向好,但随着境外COVID-19疫情的发展,我国输入性病例在增加,疫情防控工作仍必须慎终如始,不可松懈。可以预测,在当前疫情结束之前,疫情防控仍会是一个持续的研究热点,且针对输入性病例的疫情防控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图1 中文文献发表作者群体的可视化视图谱

图2 文献的热点关键词聚类共现网络图谱

2.2.2医护人员的防护与管理 医护人员的防护与管理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热点[8]。可视化图谱中,以“医护人员”为核心,形成了聚类4,充分印证上述现状,见图2。该聚类中出现的关键词除了“管理”“防护措施”“预防”等之外,还有“焦虑”和“心理干预”,表明除了基本的感染防控之外,医护人员的心理防护也必须得到重视,见表1。研究结果表明,一线工作的部分医护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心理应激反应,因此,持续推进医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和引导措施具有重要意义[9]。

2.2.3儿童感染与防护 随着COVID-19的蔓延,国内各省市已陆续出现多例儿童病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报告确诊儿童病例300余例,因此,儿童的感染与防护也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在可视化图谱中形成聚类3,为了更好地对儿童群体进行有效防护和精准救治,国内外先后发表了多个针对儿童群体的感染防控建议及专家共识,相关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大量思考与解读,聚类3中的关键词“感染”“护理管理”“指南”“防护”“防控”“防控策略”等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见表1[10-11]。由于儿童与成人的临床特征及防控办法存在差异,且目前儿童病例不多,临床研究还不充足,进一步加强对儿童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研究,对于更好地保护和治疗儿童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见图2。

表1 七大聚类主题及其关键词

2.2.4COVID-19的临床特征与诊疗方案 疾病的临床特征是其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整个疫情期间,研究者们均十分关注COVID-19的临床特征[12],这种关注也体现在此次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中,以“临床特征”为核心形成聚类5,见图2。该聚类中的其他关键词,如“病毒性肺炎”表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判别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证候”和“病因病机”则体现出了临床诊疗的中医特色,见表1。目前,很多学者将COVID-19的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候相对照,尝试从中医的角度对COVID-19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药学监护”等关键词则展示了根据COVID-19临床特征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洛匹那韦是治疗HIV的抗病毒药物,该药对COVID-19有一定疗效,现已被纳入COVID-19诊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诊断和救治是避免病情发展为重症的关键,因此,在整个疫情中,COVID-19的诊疗方案一直都是大家十分关注的焦点,而且,随着对COVID-19病因机制的深入了解,特别是最近发布的COVID-19死亡病例的尸检病理报告,COVID-19的诊疗方案一直在不断更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先后发布了COVID-19诊疗方案的试行第1~7版,这些在本研究的可视化分析结果中均得到了很好体现[13-15],见图2。与临床诊疗密切相关的关键词“CT”“临床诊断”“核酸检测”“病毒性”围绕关键词“诊疗方案”形成了聚类7,见表1。关键词“核酸检测”和“CT”揭示了COVID-19诊疗方案中的两大技术手段,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或基因测序的核酸检测一直是疑似病例确诊的金标准,基于CT的影像学检查则是判断患者是否为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此点可由同一聚类中的关键词“病毒性”印证。

2.2.5中医药在COVID-19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在SARS、禽流感等新突发传染病的防治中均发挥了独特作用,在此次疫情中也备受关注[16-18],相关研究在可视化分析结果中分别以“中药”和“中西医结合”为核心,形成了聚类2和聚类6,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中医药在COVID-19防治中的应用,见图2。需要注意的是,与聚类5“临床特征”中的“中医证候”和“病因病机”不同,此处形成的2个独立聚类,着重强调整个中医和中西医理念在COVID-19诊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临床诊治手段,也体现了本研究可视化聚类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COVID-19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聚类2中的关键词“五运六气”“瘟疫”“网络药理学”均提示了中药用于COVID-19治疗的理论根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则表明SARS-CoV-2是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受体激活经典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节途径,作用于肺及肺外靶器官,从而引发多脏器损伤。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可以调节RAS通路,临床试验疗效可观,再次印证了中药在COVID-19治疗中的有效性。“达原饮”和“连花清瘟”是对COVID-19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典型中药处方和中成药代表,“数据挖掘”与“分子对接”技术则可进行抗SARS-CoV-2重要活性成分筛选,为研发COVID-19治疗药物助力。以上关键词围绕“中药”形成聚类2,从各个方面详尽展示了此次疫情中与中药相关的研究方向。

中药在COVID-19治疗中的良好效果,推动了中西医结合理念的发展,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可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产生协同作用。多项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COVID-19有效而可行,且国内发表的多项专家共识和诊疗方案都将中西医结合纳入推荐诊疗方案,相关工作在由“专家共识”“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传染病”“辨证论治”“防治”形成的聚类6得到了良好体现。

3 结 论

本文基于VOSviewer分析软件,对国内刊载的COVID-19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及解读,客观、详细地阐述了当下研究的现状及热点。中文文献作者可视化分析提示,各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尚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结果则表明,COVID-19的疫情防控和诊断治疗是我国目前研究的最主要方向,同时,中医药的应用、儿童感染及防护、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也备受关注。本文得到的上述研究现状和热点主题可为国内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以本文的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挖掘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和诊疗手段。另外,本文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分析文章仅限于知网刊载的中文文献,未纳入其他数据库尤其是英文数据库的文献,缺乏对国际研究情况的把握,且分析重点集中在高频关键词的分析,未对其他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笔者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从更多层面和维度对COVID-19研究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图谱可视化聚类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绘一张成长图谱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