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时变浆材在岩溶地区公路隧道堵水中的应用
2020-05-18范明明袁进科
范明明,倪 涛,袁进科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1 工程概况
银百高速城口(陕渝界)至开县段旗杆山隧道斜井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境内,区内高山纵横,属于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区。隧道区洞身地形陡峭,地表植被发育,主要以灌木丛林为主。并且,遂址区一带有断裂构造,其走向与隧道走向斜交,夹角为71°~82°,断层倾向为15°~26°。隧道全长1 860 m,最大埋深820 m,主要岩层为灰岩、泥质灰岩、砂质灰岩,风化层厚度较大,岩体较为破碎,力学性质差异大。其中,出现涌水问题的掌子面位于XK1+165m,为T1d2、T1d3灰岩,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硬,呈镶嵌碎裂结构,岩溶中等发育,以岩溶沟槽为主,为中等透水中等富水岩组,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裂隙溶洞水。该掌子面于2019年3月13日出现涌水状况,实测涌水压力0.30~0.36 MPa,涌水量达到260~450 m3/h(6 000~10 000 m3/d),且涌水压力一直未见减小,在注浆封堵加固前,由三台型号为100WQ100-15-7.5的污水潜水泵持续往洞外排水。
根据地质雷达、TSP、钻探等手段获得的超前地质预报资料,掌子面及其前侧皆以灰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此外,掌子面的左上方发育有一定规模的溶蚀空腔,局部裂隙充填有黄棕色黏土,掌子面前2~15 m范围内为岩溶集中发育区,裂隙通道连通性较好。
2 涌水原因分析
(1)在断层牵引的作用下,拱部围岩体变得破碎,由中厚层状构造变成薄层状构造,层间夹有黄泥,遇水软化,具有微膨胀性,造成软硬相间,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2)遂址区地层以灰岩为主,在具有侵蚀性的流水作用下,灰岩被逐渐侵蚀,形成溶蚀裂隙通道,并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3)该隧道突涌水地段处于高山底部,埋深近300 m,在地质构造及流水冲刷作用下,山体之间形成多条河流。在外界河流及雨季雨水的补给下,溶蚀裂隙中充满着水体,当掌子面出现钻孔时,源源不断的水汇集钻孔中,从掌子面涌出。
3 注浆堵水加固方案设计
3.1 注浆堵水加固原理
在压力作用下,浆液以一定的方式被泵送到岩层裂隙中,发生凝结、固化,对裂隙产生封堵、加固作用。在本工程中,由于断层破碎带及溶蚀裂隙发育,溶蚀空腔内部分充填黏土,拟采用以充填为主,渗透、劈裂为辅的联合注浆方式进行治理。首先,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克服涌水压力,向钻孔周围扩散,充填裂隙、空腔,并向破碎岩体中渗透,当注浆压力大于夹层泥的强度时,即产生劈裂作用,浆液进入泥层中,实现堵水加固效果。
3.2 浆液设计
施工方原设计使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的治理方法,二者体积比1∶0.8,水灰比0.6,凝结时间为2 min,试验孔共注浆80余方,但由于涌水压力高、水量大,注入的浆液未能及时充填裂隙并凝结,造成浆液流失量大,堵水加固效果不理想,大大增加治理成本。
后改用为笔者团队研制的粘度时变型浆液,该浆液是由1#、2#灌浆料、水泥及水按照一定的配合比配制而成,该灌浆料是由蓖齿篙、改性纤维以及硅钙类无机物组成,具有掺量小、效果显著等特征。配制成的浆液具有初始流动性好、凝结时间可控、早期强度高等优点。其中1号助剂起“缓凝”作用,使水泥颗粒的水化作用更充分彻底;2#助剂主要是调节水泥水化的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改变不同助剂掺量,调整浆液性能。依据掌子面涌水现状及相关工程经验,确定粘度时变浆液配合比及基本性能如下表1所示。施工所用水泥为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表1 施工所用浆液配合比
图1 助剂1#对浆材基本性能的影响
不同助剂掺量对浆液性能的影响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当2#助剂的掺量保持不变时(1.8%),随着助剂1#的增加,浆液的流动性、可泵期以及初终凝时间均有所增加,但并非呈严格的线性关系。而当1#助剂掺量保持不变时(0.6%),随着助剂2#的增加,浆液的流动性、可泵期以及初终凝时间均有所减小。在实际施工中,需要1#、2#助剂配合使用,以调整浆液的流动性及凝结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该堵水加固工程中,助剂1号的掺量为0.6%,助剂2#的掺量为2.2%,浆液的可泵期为10 min。
图2 助剂2#对浆材基本性能的影响
3.3 注浆孔孔位布置
依据掌子面实际地层概况,结合涌水现状,采用“周密中疏、梅花型”的布孔原则,初步设计注浆孔35个,孔径90 mm,孔深20 m,设计孔加固范围为掌子面前方20 m,开挖轮廓线外5 m,因此,对于靠近轮廓线的孔,采用外倾角的设计,原则上倾角不大于25°,而对于掌子面中间的孔,孔距1.0~1.5 m。设计注浆堵水分别采用上、下倾角的设计,倾角不大于20°。
3.4 注浆参数设计
一般情况下,对于突涌水的岩溶地层,注浆量很难确定,可根据浆液扩散半径、注浆压力及岩层孔隙率等相关参数进行估算。计算公式如下:
Q=πr2Hna(1+β)
式中:Q—注浆量,m3;r—浆液扩散半径,m,取1.0 m;H—注浆断长度,m,取20 m;n—岩层裂隙率或岩溶率,取15%;a—有效灌注系数,一般为0.6~1.0,取0.8;β—浆液的损耗系数,一般取0.1~0.4,取0.2。
按照上式估算得出单孔注浆量9 m3,总注浆量为315 m3,水泥使用量315 t。
3.5 孔口密封装置
本工程采用自发研制的双管双路孔口密封装置,该装置可有效分离浆、水,减少流水对浆液的冲刷作用,保证其凝结效果,提高堵水加固效果。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主要有进浆管接头、内浆管、排水管、排水阀门及孔口压力表组成。其中内浆管与钻孔内注浆管相连,通过孔内注浆管将浆液直接送到指定位置;排水管具有一定的锥度,提高与孔壁的贴合度,主要用来排除钻孔内的空气和水体。在实际应用中,可在其表面缠绕一定厚度的土工布并固定,重锤打入钻孔中,实现孔口密封。
3.6 注浆施工工艺
超前注浆根据注浆方式分为一次性注浆和分段式注浆,分段式注浆又可分为前进式注浆和后退式注浆。该工程中钻孔深20 m、孔径90 mm,设计采用一次性灌注,而当钻孔内出现岩溶裂隙发育或溶蚀空腔时,则采用前进式分段钻进、分段注浆的方式进行堵水加固。
施工工艺流程为:钻孔定位→开孔→安装空口密封装置→压水试验→配制浆液→注浆→结束注浆→关闭孔口管,清洗注浆设备。
3.7 结束注浆标准
采用两项技术指标控制注浆结束的标准,一是最终注浆量,当注浆量达到设计值时,即可终止注浆;二是当注浆压力达到最大设计压力时,吃浆量不大于10 L/min,维持10 min即可结束灌浆。一般情况下,综合考虑两项控制指标来决定是否结束注浆。
4 现场注浆堵水加固效果
在水泥-水玻璃浆液无法达到理想治理效果的情况下,改用粘度时变浆液进行注浆封堵,经现场试验,当1#孔注浆完成后,掌子面的涌水情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仅掌子面右上角止浆墙与围岩的交界部位存在小股线状流水。待设计孔位全部注浆完成后,掌子面已基本无流水,呈干燥状态。共注入该粘度时变浆液280 m3,使用水泥280 t。
根据设计方案,在掌子面的拱顶和左右边墙分别钻孔检查注浆封堵加固效果,共布设检查孔5个,钻进参数见下表2。从检测结果来看,检查孔整体完整、无塌孔现象,拱顶检查孔出现线状滴水,涌水量<10 L/h,注浆堵水加固达到了预期效果,在开挖线外5 m范围内封堵了裂隙通道,形成了一道注浆加固圈,提高了围岩的整体稳定性,大大降低了衬砌所承受的外水压力。
表2 检查孔钻进参数及检查结果
5 结 论
(1)银百高速城口至开县段旗杆山隧道斜井XK1+165 m处掌子面涌水主要是由断层破碎带引起的,加上遂址区岩溶作用强烈并存在一定规模的溶腔,及复杂的补给系统,因此产生较大的涌水压力和涌水量。
(2)粘度时变型浆液具有初始流动性好、凝结时间可控、早期强度等特点。通过旗杆山隧道斜井XK1+165m处掌子面涌水注浆封堵加固工程,表明该浆液对断层破碎带、岩溶作用发育形成的大涌水量、高涌水压力地层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成功解决了普通水泥浆与水泥-水玻璃浆液灌不满、流失量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