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对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精神状态与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0-05-18张春燕谷平平
张春燕,李 勤,王 倩,谷平平
·调查研究·
自我效能干预对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精神状态与生命质量的影响
张春燕,李 勤,王 倩,谷平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探究自我效能干预对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精神状态与生命质量的影响。随机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接受PCI术治疗的患者126例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并定期返院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半年后评价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半年后,观察组自我效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0.05)。自我效能干预能够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能力,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命质量。
冠心病;PCI手术;自我效能;焦虑;抑郁;生活质量评分
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阻塞、狭窄,继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导致的心脏病即为冠心病[1]。该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于心血管疾病的范畴。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冠心病治疗的费用十分昂贵,多数患者不可能一直接受住院治疗。但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不足,往往会忽视自我效能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导致患者在出院后的治疗效果并不乐观[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精神状态与生命质量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126例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住院患者纳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男44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平均(58.3±4.8)岁。对照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36~78岁,平均(57.8±4.3)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接受临床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具有正常的语言沟通能力;③患者在家中居住;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类疾病,无法通过正常的语言沟通的患者;②患有严重器官性质疾病的患者;③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及常规的出院指导,叮嘱患者需要按时返院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具体方法为:①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等一般信息,以及患者的疾病情况、治疗情况、用药情况等相关资料,建立专门的档案。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电话随访,2次/月。主要在于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情况、作息习惯、饮食习惯以及心理状态等。②通过建立患者微信群的方式,便于患者与护理人员间的互动和沟通。护理人员需要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给予鼓励与安慰,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针对患者的个人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作息及运动方案。叮嘱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坚持治疗,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情况,需要立即返院复诊[3]。③每月组织一次冠心病健康知识讲座,主要在于宣传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干预时间持续半年。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对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该表主要包括4个维度,即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技能与自我责任感,总分为172分,患者的得分情况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两表各包含20个项目,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患焦虑或抑郁情绪的可能性越高。采用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BREF)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半年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对比
半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在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技能与自我责任感4个维度及自我效能总评分相对半年前均有一定的提升,观察组各维度得分情况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半年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的对比(分/±s)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对比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相对干预前均有一定的提升,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分/±s)
2.3 生命质量
两组均可提高干预后生命质量评分,但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命质量情况的对比(分/±s)
3 结论
冠心病的治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单纯依靠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的治疗与护理措施不足以解决问题,患者的生活方式对于疾病的控制有很大的影响[4]。长期以来,出院意味着患者与医院的关系结束,是一切医疗与护理服务的终点[5],导致患者在回归社会后可能再次出现各种护理问题。由于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相对薄弱,导致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自我效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6]。自我效能是指人对使用自身技能完成某件事情的自信度。这种对于自身的评价往往可以影响到人们的执行力、努力程度和持久度[7-8]。自我效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他人的鼓励支持、言语以及周围环境等都可能会增加自我效能。本次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护理干预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起到监督和激励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施电话随访、微信群互动及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的方式,确保患者在出院后仍能接受强化教育;通过反复地灌输健康知识,促使患者对于冠心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培养了更加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获得积极面对疾病的勇气,乐观向上的面对生活。结合本次的研究情况: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效能的评估上各维度的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自我效能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对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具有积极影响。
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也是临床研究经常涉及到的范畴。患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才能确保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实际上,患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表现出较差的服药依从性,多数患者可能存在错服、漏服、不按医嘱用药的情况,甚至少数患者会拒绝用药,放弃治疗。患者较差的治疗依从性一方面来自于冠心病治疗的繁琐性和持久性,另一方面来源于患者的心理压力[9-10]。长期治疗会对患者的家庭经济造成严重负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中。加之疾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患者在出院后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性。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相对干预前均有一定的提升,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自我效能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自我效能通过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及时排除负性情绪,调整心理状态,通过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帮助他们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通过患者与护理人员间的互动,护理人员可以纠正患者在自我护理中存在的错误,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协助患者控制自身疾病情况。患者病情稳定增加了坚持治疗的积极性,促进一个良性循环,对于患者的病情控制与治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相比干预前高;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自我效能干预能够加深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在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能够改变传统思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将自我效能干预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在帮助患者提升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命质量,建议临床推广。
[1] 高秀英. 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的护理方法研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18):100-101.
[2] 朱颖, 杜艳英, 董宾宾, 等. 自我效能服务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172-173.
[3] 胡天琴. 综合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认知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97):20-22.
[4] 祖明辉, 杜丽. 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1):236-237.
[5] 李彩华. 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17):3237-3239.
[6] 汤莉娜.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SF-36评分、自我效能、认知度及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1):1238-1240.
[7] 赵丽. 临床路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21):4010-4011.
[8] 束嘉俊, 刘贤亮, 施雁.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20):2628-2631.
[9] 冯琴, 郑桂香, 王娣, 等. 互联网+心脏康复自我效能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 2019, 14(6):7-9.
[10] 毛秀建, 陈翠芹, 李玲. 多元化自我效能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 25(9):71-74.
[11] 郑立娟, 张文梅, 冷亮, 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院后接受自我效能对复发率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9, 32(2):275-278.
Effect of Self-efficacy Intervention on Ment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efficacy intervention on the ment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A total of 126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received PCI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ach with 63 patients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discharge guidance, and returned to the hospital regularly for reexamin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arried out self-efficacy intervention on this basis. Self-efficacy, depression,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evaluated after 6 months.After half a year, all dimensions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self-efficacy sca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AS and SD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0.05). The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0.05).Self-efficacy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self-efficacy and health behavior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fter PCI, improve patient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 and improve their ment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CI surgery; Self-efficacy; Anxiety;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score
10.16117/j.cnki.31-1974/r.202002026
张春燕(1982—),女,河南鹤壁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康复工作,zcyzzhbd@163.com。
20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