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BL教学的《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初探
2020-05-18朱静芬陆唯怡程海铭蒋雪琴
朱静芬,王 倩,陆唯怡,程海铭,蔡 泳,蒋雪琴
·论著·
基于TBL教学的《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初探
朱静芬1,王 倩1,陆唯怡1,程海铭2,蔡 泳1,蒋雪琴1
201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课程建设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教育实践能力,评价TBL教学方式在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的作用及教学效果,以期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为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提供可依数据。选择2014级(五年级)与2016级(三年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共57名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对《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总体满意,其中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合计占73.7%。超过70%的学生认为课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对本科学习有作用,超过6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能提升自我全面发展能力,且两个年级的学生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本研究采用TBL教学法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的课程教学评估效果和方式均优良,且课程前置(高年授课提前至低年级授课)达到了课程计划的要求和预期的教学效果。
健康教育;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TBL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健康相关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学科[1],其着眼于促进人们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健康教育学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具有极强的实践性[2]。2002年,原卫生部教材评审委员会决定将《健康教育学》列入全国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编写计划,对于促进健康教育学的教学和我国健康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针对我国预防医学专业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中的新情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2007年将健康教育学列入预防医学专业正式课程,迄今为止已连续开设了八年。2018年初进行了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调整了该课程的授课时间,由原先的大学五年级提前至大学三年级。相较于其他高校的教学方法,我院也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希望通过运用TBL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在实践内容中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TBL教学法,即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是由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4]。TBL 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团队为基础,教师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5],目前在高校的课程教学应用也较为广泛[6]。本文希望通过对于两个年级的健康教学课程中实践内容部分采用的TBL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的探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完成《健康教育学》课程的2014级(31人)与2016级(26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7份,在课程完成后由学生匿名填写并当场上交,共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率100%。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般情况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等。课程教学效果调查内容包括对本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健康教育课程中“实践能力培养”(TBL教学方法)的作用评价、该课程对学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影响情况、认为以后进行“小组式”形式(TBL分组)的适宜人数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改善的方面及建议等。采用计分制计算学生对于TBL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1分表示程度最低,5分表示程度最高,每项计算平均分。
1.3 教学内容及设计
我院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整合式教学及综合能力考核改革,使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医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健康教育学》(第3版),总课时34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授课18学时,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大纲及结合理论内容设置了5个TBL教学内容(10学时),包括:行为改变理论汇报、健康科普活动策划、健康科普材料的制作、健康教育项目计划的设计及慢性病健康教育讨论以及1次现场实践活动(4学时)。TBL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设置小组长1人,组员若干,每组约3~4个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事先进行任务的布置,由学生互相协作配合完成各次教学任务。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根据变量类型选择率、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或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所有的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假设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本课程的总体满意度情况
结果表明,有73.7%(42人)的学生对本课程是比较满意及满意,有22.8%(13人)的学生认为一般,3.5%(2人)的学生不太满意。从超过70%的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比较满意的结果可以看出,该课程效果较显著。为了将本课程更好地与同学们契合,未来还需要不断完善改进。
2.2 健康教育学课程采用TBL方式开展的5次教学活动内容情况分析
对于TBL教学的五个方面能力提升总体评价和满意度均较好,两个年级总体评价结果无显著差异(>0.05)。对于TBL教学的总体满意度,2014级和2016级学生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87±0.81)和(3.85±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各项开展TBL教学内容的评价中,5个教学内容的教学评价得分均值最低为“健康行为改变理论汇报”的(3.56±0.91)分,最高为“健康科普活动策划”的(3.89±0.84)分。总体而言,2014级学生各项内容的评价得分均高于2016级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学生对TBL教学满意度及评价等指标情况(分/±s)
本次调查对本课程教学后学生能力提升的评价从3个维度8项内容进行,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成员沟通交流)、学习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文献检索、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理论联系实践)。各项内容的平均得分从3.44~3.86分不等,对于综合能力的提升评分为(3.67±0.83),且总体而言,2014级学生各项评分均略高于2016级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2.3 TBL教学存在问题及改善意见
对于TBL教学存在问题的反馈中,两个年级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课外花费的时间太多(70.2%),其余依次为预留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短(47.4%)、老师指导时间太少(33.3%)、团队成员合作度不好(28.1%)和课外资料查阅不顺利(22.8%)。虽然2016级的学生较2014级学生反馈的各项问题比例均高于2014级,但除了在课外资料查阅方面,其他各项问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学生对教学存在问题反馈及改善建议 [n(%)]
在教学内容改善意见方面,选项从高到低依次为增加实践教学(63.2%)、增加CBL教学(56.1%)、增加PBL教学(42.1%)及增加课时(33.3%),且2016级学生在各项内容选择的比例均高于2014级学生,在增加CBL教学、增加PBL教学及增加课时方面差异有统计意义(<0.05)。
3 讨论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医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如何通过健康传播和行为干预等措施,促使个体和群体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1]。我国自著名的公共卫生学教授陈志潜先生翻译出版第一本“健康教育原理”至今已有70多年的时间,健康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和疾病预防领域。健康教育学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作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完善从而培养具有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及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的公共卫生人才。
3.1 积极开展TBL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本院《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采用TBL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好评,具有较高的满意度,但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考虑在今后的课程中进行更好的内容设置与安排。已有研究表明,TBL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同合作能力[7]。本次调查也发现,学生对于“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得分均都较高,表明在该课程中开展TBL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李玲等[8]研究也发现在健康教育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能力。此外,据本次研究观察,学生合作团队人数也需控制,3~4人为比较适宜的团队规模,能较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成员的能动性。同时教学也需要合理规范的课程内容设计及制定适宜的考核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主动性。
3.2 注重实践教学,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强调实践应用技能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9]。但传统的教育方式多采取单向灌输的封闭式教学,导致接受的教育培训与健康教育实际需要技能脱节[10]。通过本研究可知,TBL教学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均有所帮助。课程实践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采用TBL教学方法也是希望通过此模式让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全面的知识,这与课程的属性也息息相关。在理论知识为铺垫的同时需要学生更多的从实践的角度去深入展开学习。根据学生意愿,在课程中可适当增加PBL和CBL教学,打破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让学生担任学习主导者,从中也可完善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
3.3 针对目前的课程教学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经调研可知,在《健康教育学》课程中采取TBL教学虽然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学生认为会占用大量课外时间,预留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短。针对这类问题,可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规划,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实时跟进,开展指导。此外,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进行同伴评价等方式提升每个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而团队成员合作度不好以及课外查阅资料不顺利的问题可以采取自愿组合小组的形式,同时培训文献查阅的技能。从此项调研可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践教学、CBL或PBL教学的方式,并且低年级学生的需求高于高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尚未参与临床及公共卫生的实习,所以对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更有需求,今后可探索以TBL 教学法为基础的多形式教学方法,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接受程度,更大地发挥该教学方法的优势[11]。
由于课时限制,某些非常重要的专题内容没有安排或详细介绍,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相关的慢性病、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吸烟与健康的健康教育等。今后有待结合学院课程发展与建设规划,随着课程计划的调整与改革得到充实与加强。
综上所述,目前我院的《健康教育学》课程TBL教学的建设发展还需从多方面不断深入。对于已有的TBL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可以有更多的创新与突破。比如结合健康教育实践的项目教学法等[2]的探索,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更好的培养其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前置、方法多样等,使得《健康教育学》课程不断完善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1] 傅华.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2] 樊宏, 吉华萍, 陆慧, 等. 项目教学法在医学院校健康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 2014, 16(1):21-23.
[3] 吴秀云, 庄立辉, 朱亚南, 等. 某高校医学生健康教育学本科教学效果探讨[J]. 中华全科医学, 2008, 6(7):706-707.
[4] 张明, 张晗思, 张四维, 等. 浅谈医学院校实施基于团队教学的标准化设计[J]. 继续医学教育, 2018, 32(8):56-58.
[5] 程晓亮, 于南南. TBL小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 302(12):86-87.
[6] 谢志平, 张晓杰, 韩云峰, 等. 基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TBL教学方法在流行病学课程中的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 258(6):111-112.
[7] 高凌云, 李袁静. 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与建议[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 243(3):110-111.
[8] 李玲, 陈丽霞, 沈勤, 等. 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在健康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 254(2):116-117.
[9] 莫文娟, 张平,吴艳平, 等. 小组式反思讨论法在《健康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7):505-507.
[10] 谢莎丽, 林辉, 石凯, 等. 整合式教学模式在某军医大学健康教育学任职培训中的实践[J]. 医学与社会, 2016, 29(12):101-103.
[11] 梁子聪, 叶劲松. 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应用现状与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 260(8):109-11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Based on TBL Teaching
Zhu Jingfen, Wang Qian, Lu Weiyi, Cheng Haiming, Cai Yong, Jiang Xueqin.
To improve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practice ability, evaluate the role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BL teaching method in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provide basi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quality.A total of 57 undergraduates from grade 2014 (grade 5) and grade 2016 (grade 3) majoring in preventive medicine were selected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stu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as a whole, with 73.7% of them saying that they were very satisfied and relatively satisfied. More than 70%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in the course had an effect on the undergraduate learning, and more than 60%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course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elf-development in an all-round wa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ades.TBL teaching of undergraduate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is effective in this course. The course advance (advanced teaching to lower grades) has reach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urse plan and expected teaching effect.
Health education; Preventive medicine; Teaching quality; Team-based learning
10.16117/j.cnki.31-1974/r.202002013
朱静芬(1976—),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zhujingfenjt@163.com。
蒋雪琴,yuki_jxq@126.com
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