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0-05-18杨桂兰
杨桂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由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精神疾病,会导致患者大脑功能损伤,表现为认知,情感,思维,行为等多方面功能障碍。精神分裂症高发于青壮年人群,疾病缓慢,当前临床上对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可导致患者精神衰退,甚至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臆想与现实存在极度偏差,易出现极端心理,甚至出现过激行为,给自身和其他生命安全构成威胁,遗留社会安全隐患。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不仅要消除患者临床症状,还需关注其心理状态,改善其悲观、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1]。本文研究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所取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 年7 月至2019 年3 月,研究病例为我院诊治的74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均确诊精神分裂症,带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反复性言语幻听、思维松弛、思想虚妄、情感障碍、怪异行为、减退等。排除有智能障碍、意识障碍、情绪高涨等与本次研究无关的情况。患者入院后接受利培酮治疗,当疾病进入恢复期后进行分组康复护理。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护理知情书,全程参与,接受随访。安装双色球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 例,观察组中男性20 例,女性17 例,年龄为(39.4±0.7)岁,对照组中男性19 例,女性18 例,年龄为(38.6±0.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可比。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士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精神分裂症有更多的认识。除治疗外,要引导患者参与各种文娱活动,如下棋,读书,打牌的,促进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动态,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来缓解身心压力,恢复原有的社会功能。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时,要立即与有效干预,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护理。马斯洛五层次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患者有五项基本需要,分别是自我实现、社会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2]。要选择积极方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①基本护理。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基础症状和精神状态,评估患者的健康程度。护士在护理中要注意自身态度,尊重患者人格,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在日常护理中注意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知道患者重新进适应社会关系,恢复学习能力,避免出现自卑、自闭等情绪。定期组织社交互动,锻炼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针对病情严重无法自理的患者可以给予充分理解,当患者可自理后,逐步锻炼社会功能。严格进行服药护理,保证治疗效果,服药时需亲眼看到患者将药服下后方可离开,避免患者出现过量服药、藏药、仍药等不遵医嘱的行为。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可借助针灸、镇静药物等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3]。②康复护理。逐渐恢复患者正常的生活,保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多参加精彩的文娱活动。杜绝刺激患者,不可服用兴奋性饮料或接受外界刺激等。当患者有幻听、过激等行为需立即进行干预。③积极心理学康复护理。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能力逐渐恢复,各项行为恢复正常,需积极与社会接轨,将精神护理和生活护理共同纳入到康复护理中。重新点燃患者的生活热情,杜绝服用药物对自我进行控制。丰富患者的饮食种类,可在床头放置低热量、高营养的饮食,便于舒缓患者负面情绪[4]。
1.3 护理指标评价。采用SRHMS 自测健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状态进行评定,评价指标有社会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三个维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状态越好[5];制定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估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评价等级有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以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来评价护理满意程度。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复发例数,综合进行护理效果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护理研究选择软件包SPSS 21.0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两组数据资料进行差异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计数资料表示为(n,%),组间差异分别采用t 和进行检验,只有当检验结果P<0.05 时可认定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2.9±0.3)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1.3±0.2)岁,t=21.95,P <0.05;观察组患者复发3 例,复发率为8.1%,对照组患者复发15例,复发率为40.54%,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χ2=14,95,P <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指标数据高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和表2。
表1 两组患者SRHMS 数据评分
表1 两组患者SRHMS 数据评分
组别 例数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 社会健康 整体健康观察组 37 85.06±1.43 78.05±1.33 83.95±1.37 79.48±1.33对照组 37 63.79±1.16 62.59±1.24 65.39±1.03 60.08±1.45 t - 24.05 19.01 32.98 21.85 P -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数据对比(n,%)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重型精神疾病,患者通常带有绝望、悲观等严重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增加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除了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良好的心理干预可纠正患者的情绪缺陷,提高生活质量[6]。
本次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从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后,患者的健康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综合表明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取得了积极的护理价值。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恢复原有的社交功能[7]。积极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重新树立积极的康复心态,提升生活质量。护士要充分的尊重患者,给予积极、正面引导,肯定患者的存在价值,使患者克服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护理中应积极心理学理论可提升患者健康状态,减少住院治疗时间,降低疾病复发风险,综合护理价值积极,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