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2020-05-18玛依努尔马木提早兰木买买提吴红霞
玛依努尔·马木提,早兰木·买买提,吴红霞
(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克苏 843200)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数量较多。要知道,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且多数老年人均患有部分慢性病,对其身体造成了摧残,其中,高血压最具代表性。患者在患上该疾病后,其血压过高,常常伴有头晕眼花的症状,给护理带来了较大的麻烦,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可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起到一定的帮助。本文围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为我院于2018 年2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共60 例患者,均为高血压,所有患者均被以随机的方式分配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患者。在入组前,患者或患者家属已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中签字。观察组中,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年龄在63-82 岁,平均(71.25±4.35)岁;对照组中,男性11 例,女性19 例,年龄在68-81 岁,平均(74.25±1.7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不具备可比性(P>0.05)。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需要严格关注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情况,并将日常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属,且需要对患者的用药及饮食进行管理[1]。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需要服药并且要对饮食进行管控,其内心必然存在着些许不足,易产生较强的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康复不利,对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聊天,且在交谈的过程中,可以将聊天内容避开患者病情,让患者转移注意力[2]。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面带笑容,使用温柔的语气与患者交谈,通过长时间的交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打消患者的消极心态,促进其树立自信心[3-5]。此外,除与患者进行交流外,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为患者家属解疑答惑,并将相关治疗方案告知患者,保持其知情权,同时,还应让家属协助护理人员来开导患者,尽最大程度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8]。
1.3 评价指标。本次实验的评价指标以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及焦虑评分为主。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实验的统计学分析处理软件使用SPSS 20.0,(n)为计数资料,收缩压、舒张压使用(mmHg),焦虑评分使用(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经过对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后,优于护理前,且患者的焦虑评分由护理前有所降低;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在护理后,评分有所改善。组间差异较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详情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对比
3 讨论
当前,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较多,在该疾病的影响下,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高血压属于慢性类疾病,在发病前期,易被忽视,随着时间的增长,其发病率会逐渐升高,并伴随着头晕目眩、心悸、胸闷等多种临床症状[9-12]。据相关调查表明,造成高血压的原因较多,多数是因家族遗传因素及生活习惯不良而导致,高血压患者一般会采用药物治疗,而在其治疗过程中,增加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其身体症状的缓解[13]。
据本次实验来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适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