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周县甜叶菊生产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05-18马冉赵成雷赵瑜张宏彦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甜叶菊灌溉作物

马冉,赵成雷,赵瑜,张宏彦,2*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河北 曲周 057250)

甜叶菊别名糖草、甜菊,为菊科甜叶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巴拉圭和巴西交界的高山草地[1]。甜叶菊叶片中含有甜菊糖苷,其甜度是蔗糖的300 倍,但热量仅为蔗糖的1/300,因此被誉为“天然糖精”[2]。我国从开始大面积种植甜叶菊至今已有30 a[3],2018 年我国甜菊种植面积达到1.81 万hm2[4]。甜叶菊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糖代替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饲料加工等行业[5,6],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河北省曲周县拥有国内最大的植物色素提取企业和最大的甜菊糖生产基地——晨光集团,依托龙头企业拉动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科技优势,发展以甜叶菊为主要内容的大健康产业,成为曲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几年在企业、政府共同推动下,曲周县甜叶菊种植面积逐步增大,且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栽培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甜叶菊产业健康发展和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为此,通过与曲周科技小院与晨光集团合作,采用大样本实地调研方式,深入曲周县甜叶菊生产一线,对小农户甜叶菊种植现状、主要栽培管理等进行调研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推动曲周县甜叶菊产业、实现高产高效绿色发展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河北省曲周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地理位置为东经114°50′30″~115°13′30″、北纬36°34′45″~36°57′57″,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 ℃,极端最高气温41.1 ℃,年平均降雨量556.2 mm 且降水主要集中在7~9 月,雨热同期,适合发展甜叶菊产业。小农户种植甜叶菊的土壤质地主要有砂壤土和黏土。2019 年甜叶菊的种植面积约为420 hm2,大多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户均种植面积0.23 hm2。

2019 年8 月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科技小院与晨光生物集团合作,在全县8 个甜叶菊种植乡镇随机选取31 个村庄(表1),每个村庄选取3 个代表性的农户,采用问卷调查与田间观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2 份,其中有效问卷91 份,实地走访种植田块91 个,有效率为98.9%。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种植户基本信息、种植地块基本状况、甜叶菊施肥管理方式、甜叶菊长势及种植成本等。采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表1 调查的8 个乡镇31 个村庄Table 1 Villages investigated in Quzhou County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对调研样本的基本情况汇总结果(表2) 显示,男女比例为1∶0.74,年龄跨度为20~73 岁,种植甜叶菊的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51~73 岁,学历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或中专,占总样本量的75.1% (图1)。样本的基本情况符合当前我国农户、农业生产现状,说明调研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现实情况。

表2 91 个样本的基本信息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of 91 samples investigated

2.2 甜叶菊生产现状分析

2.2.1 品种选择 目前,曲周县种植的甜叶菊品种主要为谱星一号和谱星六号。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谱星一号具有分枝较多、叶片较小、品种适应性强等特点;谱星六号具有分枝较少、叶面较大且厚、适应性较差等特点。谱星六号较谱星一号的含糖量更高而作为2019 年的主推品种,调研结果显示,95%的农户种植谱星六号,5%的农户种植谱星一号。

2.2.2 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甜叶菊种植总成本为2.25 万元/hm2,其中购苗费用8 385 元/hm2、化肥费用4 275 元/hm2、移栽雇工费用2 880 元/hm2、灌溉费用2 700 元/hm2、补苗费用1 155 元/hm2、农药费用1 080 元/hm2、地膜费用825 元/hm2、整地费用750 元/hm2、打顶雇工费用255 元/hm2、除草雇工费用195 元/hm2,购苗和化肥费用占总生产成本的56.26% (图2)。甜叶菊平均产量为2 625~6 750 kg/hm2,以12 元/kg 的收购价计算,年收益为9 000~58 500 元/hm2。

2.2.3 机械化水平 实际调研发现,甜叶菊生产过程中,仅种植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其他生产环节如移栽、灌溉、植保、收获晾晒等均未实现机械化生产,采取人工作业。

2.3 甜叶菊管理现状分析

2.3.1 种植密度与移栽存活率 种植密度是影响甜叶菊产量的重要因素。甜叶菊移栽推荐密度为12 万~15 万株/hm2,行距30 cm,株距20~25 cm[7]。实际调研数据显示,甜叶菊移栽的平均密度为11.29 万株/hm2,其中61%的种植户移栽密度为12 万株/hm2,31%的种植户移植密度9 万~12 万株/hm2,8%的种植户移栽密度<12 万株/hm2。对移栽存活率调研结果显示,甜叶菊幼苗平均移栽存活率为84%,为保证种植密度,60%的种植户进行了查苗补苗,平均补苗量为2.20 万株/hm2,栽培管理不当(如干旱、施肥、病害、灌溉水质) 是影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生长后期实际密度为10.20 万株/hm2。

2.3.2 养分需求量与水肥管理

2.3.2.1 养分需求量与肥料管理。甜叶菊全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量顺序为钾>氮>磷,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30∶1.42[8]。研究区域农户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氮磷钾施用量顺序为氮>磷>钾,养分实际投入比例与甜叶菊所需养分的吸收比例不符。85.71%的种植户甜叶菊产量为中低产水平,高产地块施钾量较中低产地块分别高30.89%、36.16%(表3)。基肥方式以撒施+旋耕为主,其中51.6%的农户施用有机肥,48.1%的种植户施用化肥,平均施用量为825 kg/hm2;中期追肥平均投入化肥量为780 kg/hm2,其中66%的农户采用撒施,32%的农户随水冲施,2%的农户采用沟施。

表3 甜叶菊施肥量与产量状况Table 3 Fertilization and yield of S. rebaudiana

2.3.2.2 水分管理。曲周县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甜叶菊具有根系分布浅、抗旱性差、需水量大等特点[9]。农户在甜叶菊全生育期内采用大水灌溉,灌溉次数为3~9 次,平均灌溉次数为6 次,每次灌水量为1 050~1 200 m3/hm2。甜叶菊耐盐性较弱,当灌溉水中盐碱含量较大时,早期会降低育苗的存活率,中期影响甜叶菊的生长[10]。实地调研发现,61.54%的种植户使用深水井灌溉,20.88%的种植户使用浅井水灌溉,17.58%的种植户使用河水灌溉(表4)。由于浅水井盐碱地含量较高,灌溉的地块甜叶菊的产量较深水井、河水均有所下降。

表4 不同灌溉源的甜叶菊产量Table 4 Yield of S. rebaudiana from different irrigation sources

2.2.3 前茬作物 前茬作物的种类会影响甜叶菊的生长。若前茬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较多或前茬作物使用了残留时间长、对菊科作物敏感的除草剂,会降低甜叶菊苗期的存活率,不利于甜叶菊根系的生长[11,12]。据调查,曲周县有37.36%的甜叶菊种植地块前茬作物是甜叶菊,有20.88%的甜叶菊种植地块前茬作物是白菜,有19.78%的甜叶菊种植地块前茬作物是玉米,有5.49%的甜叶菊种植地块前茬作物是棉花,有5.49%的甜叶菊种植地块前茬作物是辣椒(表5)。前茬作物是白菜、辣椒和菠菜的地块,甜叶菊长势较好,产量≥4 000 kg/hm2;前茬作物是玉米、棉花、甘蓝的地块,甜叶菊长势较差。甜叶菊是具有连作障碍的作物,同一地块连续种植甜叶菊不得超过3 a[13]。调研结果显示,37%的用户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甜叶菊年限为2 a 及以上,其中的10%农户连作时间为3 a。

表5 不同前茬作物地块的甜叶菊产量Table 5 Yield of S. rebaudiana with different previous crops

2.2.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甜叶菊生长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曲周县种植户在甜叶菊生育期的打药次数平均为6 次,9%的农户喷药防治病虫害的次数>10 次。根据田间观测,甜叶菊主要虫害为甜菜夜蛾,发病地块达91%;主要病害为立枯病,发病地块达29%。50%的农户收获前两周停止喷药,农药残留意识较淡薄。

3 甜叶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曲周县农户甜叶菊生产现状,主要存在以下5 个方面的问题: (1) 甜菊糖苷含量高、产量高、抗病虫害较好的品种种植面积较小。(2) 机械化水平低,尤其是移栽、收割、晾晒环节。(3) 施肥结构和施肥方式不合理,有机肥施用比例较低。(4) 大水漫灌是主要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3) 种植户对于病虫害防治盲目性较大。

4 对策建议

4.1 加快引入新品种

引进适合曲周县种植的新品种。根据曲周县的自然资源禀赋,在引进新品种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1) 甜菊糖甙含量和产量相对高的品种。(2)抗旱抗涝的早熟品种。(3) 抗病性强的品种。对于引进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因地制宜集成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4.2 提高种苗质量,提高移栽成活率

甜叶菊种苗质量是影响甜叶菊移栽成活率和种植经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扩大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改善育苗设施,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好、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甜叶菊育苗厂。制定甜叶菊育苗企业在育苗基质选配、种子预处理、种苗管理、种苗质量和出厂检测等方面的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推广网格化穴盘无土基质栽培,减少传统的土床育苗比例。

4.3 优化养分管理

增施有机肥尤其是生物肥,优化养分比例,改进施肥方法,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研发专用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协调土壤水、肥、气、热,为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改善土壤环境,改善农艺性状,提高甜叶菊产量和经济效益,促进甜叶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田块的营养状况及甜叶菊养分吸收规律,研制营养元素不同配比、不同含量的甜叶菊专用肥料;加强肥料制造工艺技术改造,提高肥料的理化性能指标,满足不同条件下甜叶菊生长发育的需要。

4.4 优化灌溉,发展甜叶菊节水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推广滴灌和微喷灌,不仅能节约灌溉用水,也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根据甜叶菊的不同生育期所需的作物灌溉量,确定适宜的灌溉上限,灌溉次数和灌溉定额,实现农业灌溉效益最大化。把政府关注的节水社会效益和农民关心的增产增收效益统一起来,调动各方面从事节水灌溉积极性。对节水设备的购买和销售实行补贴,激励农民提高节水灌溉积极性。

4.5 采用绿色植保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系统研究

病虫害防治应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采取综合防治。建立甜叶菊无公害生产基地,针对各类病虫害的发病特征,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一套综合防治方法,以指导生产,减少农药用量和生产成本,使甜叶菊叶无害化。把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可以采用引入其天敌的方法防治甜菜夜蛾的发生,或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寄生蜂和寄生蝇的发生,利用拮抗微生物木霉菌防治立枯病。开展甜叶菊叶农残检测工作,规范农药使用,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实现甜叶菊优质、安全的目标。

4.6 加快对甜叶菊种植机械化的推广应用

推行全程机械化生产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加快推广适宜曲周县甜叶菊种植的机械化设备,归纳甜叶菊生产全程机械化工艺路线和机具配套体系,引进适宜小农户种植的移栽机械,节省劳动力,提高移栽精度和效率;加快收割机、烘干机、脱叶机的推广应用,提高甜叶菊收获质量。对购置机械的种植户进行补贴和奖励以及操作方面的培训,提高种植户购买甜叶菊生产机械的能力,调动种植户使用机械设备的积极性。

4.7 开展甜叶菊农民种植培训

在甜叶菊生长发育的5 个关键时期对农户进行科学种植技术培训,培养科学种植甜叶菊的农民。在种植前指导农户改良土壤、科学施肥与灌溉,提倡推广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苗期与分枝期指导农户科学防治病虫害与合理追肥,提高甜叶菊产量和品质。在成熟期和收获期指导农户科学收获,避免因为阴雨天气造成叶片霉变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加强菊农对病虫害的防控,指导其科学种植甜叶菊,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甜叶菊灌溉作物
甜叶菊秧苗茎秆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我国甜叶菊栽培技术研究与进展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专题性作物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甜叶菊茎叶分离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