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客教育的高校美育通识课混合式教学探索①
2020-05-17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陈 欣(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引 言
本文以作者所在高校开设的美育通识课《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为例,基于创客教育的思维,建设成SPOC②SPOC 指小规模校内网络共享课程。和MOOC③MOOC指大规模在线课程。两种形式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结合艺术实践的在线学习能力等,使学生切身体认艺术之美,着力打造高校美育课程中的线上线下一流课程——金课。美育课程是高校通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一般包括艺术赏析类课程、艺术理论课程和艺术实践课程等,是高校美育和校园文化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慕课引进相关课程的高校也越来越多。美育在当时的教育中地位较高,而且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央对美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2018 年习近平同志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出做好美育工作,当年9 月10 日教师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2019 年,教育部又发布《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提出: “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关于教育信息化方面教育部印发了多项要求。2018 年4 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3],提出“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人人有空间”,在2018 年教育部举行的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打造“金课”的要求。[4]2020 年召开的“2020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5]继续推进以上决策。当前,我们正处于教育信息化2.0 时代,国家提出建设五类万门一流课程,其中包括线上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MOOC 在我国的发展可谓迅速,世界范围内,2012 年,在美国开始出现MOOC,有Coursera、Udacity、edX 等运营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2013 年,我国已开始建设MOOC,目前已有十几个MOOC 平台,其中一些跟国际平台接轨。我国已成为MOOC 大国,截止2020 年,上线课程数量已达1.25 万门。统计我国的一个MOOC 平台,属于通识课类型的美育课程尚不多见,音乐类通识课只有两门。我们进行美育通识课的MOOC 建设,并在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引入创客教育思维,使美育课程更能吸引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可使教育信息化与美育工作更深度地融合。艺术类课程就其本质来讲,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是其重要目标,而创客教育“在创造中学习”的方式正好与培养目标契合。本教学实践是作者及其团队自2015 年度起至今,经过四个年度的在线教育建设,形成了SPOC 和MOOC 两种形式的课程。其中SPOC 已有四个年度,一千余人参与学习,年均点击量为150 余万次。2019 年3 月,作为MOOC 上线,目前课程被国内66 所高校引进,学习人数5240 人。将创客教育引入美育,达到STEAM①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的效果,属于精神生活领域的创客教育。[6]教学中的创客教育思维表现在给学生布置建设以打造“网络共享音乐会”②网络共享音乐会是本课程实践所实行的一种创客教学任务,它是运用在线教学平台的研究性学习模块功能,通过学生上传自己根据所学知识点编创的乐舞,从而在网上实现编创乐舞的共享性展示。为主的特殊任务,让学生在其中实现理论知识的整合式掌握,使实践力、创作力得到发挥,寻找知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结合点,体现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共享性。
一、高校美育通识课程的学情
对于一门通识课而言,一些学生在选课时,并不以学到多少知识、培养多少能力为目标,而是考虑课程“好不好过”,学生对于教育的大环境、大政策了解的也不太深入,一些学生还认为美育是十分专业的,非专业学生很难学会。一些学生认为赏析类课程中的文化元素不够,选这样的课会与本专业不相干,或者自己没接触过艺术领域,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这门课的学习。目前我们应充分看到,美育课程在学生心目中还不那么受重视。一则统计数据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某校的美育通识课到课率最低的为27%左右,调查认为:“以鉴赏聆听为主的音乐类课程与舞蹈或钢琴演奏类课程相比,互动较少,学生兴趣难以至始至终保持,或许正是因此而引发学生缺课。”[7]。当然,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够,在教学环节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教师介绍完曲目后就放一下音视频,充当了放映员的角色。教学中的创造训练较少,课堂活跃度不够。学生轻视音乐理论课程学习、畏难、兴趣低等问题,以及教师在音乐赏析的教学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足、创造性能力培养不够、引导学生发挥音乐技能优势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只停留在口头上,无法让学生亲自体认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很低。我们认为,作为高校的美育课程与初级教育中的艺术课程有很大差别,它不能只是简单地介绍作品,而是要与音乐史知识结合起来,使高校的美育课程既有人文学科的性质,又有艺术课程的性质,同时还具有创新课程的性质。
二、创客教育中的特殊任务
(一)关于“网络共享音乐会”
实施创客教育的创造力动力渊源是给学生布置特殊任务。学生以特殊任务为目标,通过知识的整合,层层递进,最后达成任务目标。我们设计的特殊任务是以学生创编并表演的作品为终极目标,就是打造的网络共享音乐会。创编的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知识为蓝本,运用从知识教育中获取的元理论,历经设计、创编、表演等过程而最终形成的,上传到教学平台中展现,积少成多,从而打造网络共享音乐会。打造这个特殊任务,其特色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中国的音乐文化理论之后,实现符合音乐文化原貌的在线创编与展示。按照章节的安排,每章对应一项(种)音乐作品,积累所有章节的作品,形成有历史依据的作品集,并在教学平台中实现小组共享、组组共享、平台内外共享,甚至学校之间的共享。这个特殊任务的完成,实际是以实践为表现形式的理论学习成果展示,利于过程性评价。
(二)网络共享音乐会中的知识整合
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将作品的视频上传到平台上,通过网络音乐会的展示,实现从线下的理论到线上的理论测试再到精品的舞台实践。网络音乐会中的作品,经过教师团队、学生助教评选以及学生互评,还可将精品搬上舞台,这样,把本应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从纯理论讲授转化到艺术实践的轨道上。学生从文本学习开始,组长组织学习和讨论,实现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模式。例如,讲授汉代音乐的有关知识,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而全面掌握汉代音乐文化之后,运用平台中的资料库,选取符合汉代的乐器种类和编配形式、汉代乐器的音色、汉代乐伎的服饰以及汉代的舞台美术等模块,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编配汉代的乐舞,表演复原的乐府诗或者汉代音域有关的情景剧。其过程充分整合了有关信息,做好过程中的分散任务,为达到终极任务,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过程。
(三)网络共享音乐会与创客教育元理论契合度的评价
学生上传的学习成果不仅包括文字资料,还有自创、自演的乐舞作品,或者以艺术采风、赴博物馆学习等为蓝本自己制作的有关课程知识的纪录片。这是自主性学习成果的非文字展示方式。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们根据理论知识设计评价指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非文字的展示方式是音乐课程实施创客教育的特色。创客教育中的“创”必须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创”更多是发挥知识的转化能力,不能离开知识教育的本源,但为了能力的培养,又必须从艺术实践角度向前走一大步。评价对象虽是音乐实践的作品,但其实指向的是对音乐理论掌握程度和艺术审美的深度体认。特殊任务的出色完成,实际是传统教育知识任务的延伸,是体现美育价值的有效环节。这种从创客教育思维中催生出来的学习模式,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快乐学习的情境,不仅授之鱼,还能授之渔。这种方式使教学大大发挥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既符合艺术学科的特征,又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最大程度地体现课程价值。
(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一些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他们的能力可以在打造特殊任务中得以发挥,有利于通过技能理解理论。一些学生虽然不具备音乐技能,但是可以利用共享和研究性学习,逐渐接触音乐技能。打造网络共享音乐会,通过创客教育的模式,提供了互助互利的机会,做到边创边学,从实践回归理论,从创造中提升兴趣,依靠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音乐通识课,依靠信息技术,关注的就是在理论学习中得到技能实践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这正是百闻不如一见,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艺术课程中的运用。
三、创客教育对教学结构性调整的意义
(一)实现了创客教育模式与音乐课程特点的契合
创客教育是“用创客的理念改造教育,培养学习者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方面的信心、创造力和兴趣”的教育模式[8]。创客活动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客教育于1998 年兴起,2009 年和2012 年在美国得到两次推进,随后在我国开始得到重视。2015 年,这种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业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国家战略。[9]当前,创客教育成为国家大力倡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领域[10]。高校是创客教育的先行者,我们在高校课程中实施创客教育是顺应时势之举。
本教学实践是音乐课程的特点与创客教育模式的契合度决定的。艺术的创造力培养始终是课程的重要目标,这个目标依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不能完成的,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也很难实现。通过混合式教育的方式,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在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打造“网络共享音乐会”为创客教育的“特殊任务”,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共享以理论知识转化的有形的、实践的作品。作品不在于具有多高的专业性,目标是经过了深入实践的创造学习,对艺术的体认会得到加深。艺术的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基于创客教育的音乐课程,围绕理论成果的有形转化,发挥了理论课程的最大效能。
(二)实现传统教育的延伸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可替代,我们的教学中必须保留传统教育的优势,并作多维度、多形式的教学延伸。传统教育是知识的教育,而基于创客的教育,其目的是真正把音乐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够体认的艺术实践。我们要求创造的音乐作品必须基于课堂讲授的理论基础,涉及的有关音乐的人文历史知识,作品与理论的契合度就是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指标。网络共享音乐会的打造,其意义除了使理论学习有形化,还在于从理论知识有形作品产生过程的自主学习、研究、实验、演示等过程学习的意义。这一点符合本科教育中为学生“适当增负”的要求。
(三)创客空间艺术作品的教学评价
我们设计的“网络音乐会”是引导学生成为基于课堂学习的艺术创客,他们的作品都是自己创作和表演的。对创客空间作品的评价,实际是评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客空间的艺术作品可以日积月累,使美育的效果可以一代一代体现。“创客运动教父”Mitch Altman 说:“有一点我尤其要指出,许多艺术门类也非常重要,在美国,人们现在将艺术(Art)加入到STEM 教育当中,称为STEAM”,他认为:“培养创作力需要更广泛的教育领域,像视觉艺术、音乐、摄影这些课程都是很有价值的。”[11]我们设计的创客空间的评价由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组成,互评的指标既包括知识教育的客观标准,也有艺术创造力的主观标准,两者的结合实际是对知识教育的整合。这个过程集合了自己创作与表演、运用相关软件创编和设计等技术因素,每一步都体现了对所学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创客教育中“创”的质量的评价,是与知识教育结合的关键点,是用整合的方式,逆向运用知识的过程,形成理论知识的主动再教育,达到引导学生“学一点,用一点,活学活用”的效果。
(四)创客空间的艺术创造力
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否在未来工作中、生活中得到应用,能否成为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永久性知识,是知识具有价值和力量的体现。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初步实现,依托课程学习,衍生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了“挑战杯”比赛奖项。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真正参与到艺术实践中,使学习不仅实现自主性,而且具有延续性,增添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了校园文化,实现了创造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STEAM 教育的成果。
目前学习课程的学生,多数展现出一定的艺术创造力,四个教学年度内,学生主持了两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些项目都是紧密依托课程设计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有形作品的自主开发活动,以创造的形式形成作品,过程中体现了对理论知识的深度掌握。例如,2015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运用3D 打印技术自制古乐器教仪实施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学习模式研究”(201510445045),运用课程所认知的古代乐器数据,成功打印了一件晋代的律器“荀勖十二笛”黄钟管,发挥了音乐实践的技能和艺术创作力。学生还在自制古乐器上演奏出了音乐,唤醒了历史的声音;2017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Musical E-Joining ——古乐舞创意工坊”(201710445210),是对古乐舞的乐舞表演、乐器形制、乐队编制、演出场所等元素进行辨识,制作网络教学平台所用的古乐舞原创包库,供学生进行网络音乐会的作品创编。该项目还引领学生到民间采风、走进博物馆以及MINO 网络博物馆制作音乐传承纪录片,并在教学平台中以及自媒体中分享,形成技术与工程教育和艺术人文教育的融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存在于课程开设期间,还延续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通过这个教学实践,我们看到了艺术类课程上线的重要价值,达到了安德森所说的:“人们用数字化工具在线制作可以触摸的实实在在的物体”[6]的设想。
四、创客教育思维应用的几点效果
以建构主义作为支持创客教育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游玩、实验和真实探究的成果。这正是对传统知识教育的延伸意义[6]。经过四个年度的教学,从教学效果上看,已经显示了在高校通识课中实施创客教育对教学结构性调整的意义,显现了创客教育的特殊效果。
(一)实现创客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
音乐理论的知识,很多属于默会知识,有的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如果不在实践中讲授,很难真正描述一种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作为音乐通识课的教学,只照本宣科,学生学到的是知识的驱壳,不能做到物以致用,更谈不上审美。创客教育不是摒弃和否认知识教育,也不是在知识教育之外再添加课程,而是对学生学习适当增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可以提高知识教育的效率,使知识教育的内容得以应用。创客教育与知识教育通过特殊任务形成结合点,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育的内容。这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了他们的技能发挥创新能力,我们的教学使在线学习能力从浏览级走向交流级和发布级。这种在教学平台上知识的共享,属于分析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的分享,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真正传递给学生,延伸了知识教育,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成绩的显著提升
我们统计作者所在大学通识课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所涉及的四个学年的学生成绩,共涉及学生数800 余人,从2014—2015 学年的传统知识教育到2015—2016、2016—2017、2017—2018 学年实施的在线形式的创客教育的成绩看,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以优秀率(90 分以上百分率)、不及格率(60 分以下百分率)及平均分为重要参考指标,成绩对比见下表:
从2015 年度起,优秀率逐步上升,不及格率逐步下降,特别是在2016—2017 年度开始实施在线形式的创客教育的第二年度,平均分较上一年度提升了14 分,优秀率上升2.9%,不及格率下降13.25%,之后稳定在一定区间,成绩提升明显。
表1.三学年学习成绩对比表
(三)社会效益的逐步扩大
作为在线形式实施创客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建设了SPOC 形式和MOOC 形式的课程,MOOC 运行两学期,引进高校有66 所,选课人数5240 人,展现了一定范围的社会效益。对于在校学生,我们通过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既有网络教学,也有传统课堂教学。该教学实践还以“计算机音乐信息技术在高师音乐与舞蹈学重点课程中的应用”的题目获得了2016 年度教育部在线教育奖励基金(201603014),教学平台中的微课参评2015 年度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教师微课大赛获得三等奖;参评省高校教师微课大赛获得一等奖。这些社会效益说明基于创客教育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延续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已被学界关注。这是人文社科类课程运用创客教育模式的探索,在国家大力提倡美育的环境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短的结论
本文介绍的教学实践,是作者所在高校音乐类通识课的教学中,以混合式教育的形式实施创客教育的成果。在创客教育的实施中,以打造“网络共享音乐会”为特殊任务,找到音乐类美育通识课与信息化教育的结合点,使传统知识教育得到延伸,在对学生合理增负的设计下,打造教学平台的创客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紧密依托课程,衍生了大创项目,获得了“挑战杯”、互联网+比赛、教育部在线教育奖励基金等奖项,丰富了校园文化。在已完成的四个年度的在线教学实践中,辅以自媒体的方式,运用混合式教学的方法,使教与学的联系更密切,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探索有内容、有效率的“金课”。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课程教学的一些弱点,比如对于学生在线学习监管的把握不够充分,学生挂机刷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线考试无法监考等,容易造成在线课程虚假繁荣的假象。正因为这些弱点的存在,我们打造的“网络共享音乐会”这个学习动力源,更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展示,这也是将创客思维进入在线教学的出发点。至少,在学生选课数量上,选课学校范围及数量上,以及在校学生成绩的提升上,可以展现基于创客教育的混合式美育通识课教学的一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