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成仪制》中的道教仪式音乐

2020-05-17蒲亨强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仪式

肖 珺 蒲亨强

引 论

清代道教仪式音乐文献呈现出人自为战状态,各家各派文献杂多,并无前代常有的大一统的全国性权威文献。故欲弄清其全貌特点,必须将诸家代表文献逐一分析后庶可作出较准确结论。此事工程量颇大,却又不敢轻易漏掉一种。本文先集中讨论清代仪式大师陈复慧校辑的《广成仪制》(后简称《仪制》),研究理由有二:首先,收仪数量之多、种类之广,在清代无出其右者,是清代道乐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资料。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各仪仅署名陈氏校辑,却无文字说明,其道派属性和传承脉络均不明。目前相关史料和学者观点认定其属川西广成坛广成仪系统,却无具体依据和论证,更无全面本体分析的支撑。加上此说与编者的全真道士身份形成极大矛盾反差,亦无相应的深究解释。故令笔者顿生疑窦,特撰文细究,欲探明其书之真实性质和特点而后快。

《仪制》现存于《藏外道书》①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全三十六册,成都: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13-15 册科仪类。实录汇编前清至民国间的科仪文本275 种,包括了两种刻本:一为刊刻于咸丰五年(1855)的22种,二为宣统元年(1909)到民国三年(1914)的成都二仙庵刻本253 种。本文研究所用即是《藏外道书》中收录的两种刻本之内容。

一、道派性质的资料和观点略述

学界涉及道派性质判断的资料和观点如下所述。首先,学界公认陈复慧为全真龙门派传人、科仪大师。陈氏,字仲远,号云峰羽客,四川彭山县人,乾隆年间青城山道士,兼擅科仪实践和文献编纂,在川西颇有影响。其所著《雅宜集》中载其嗣派徒张本学、罗本章及嗣教孙刘合诚之名,他又曾住持龙门派碧洞宗的温江盘龙寺、汉州老君观(后改名元妙观)等。②甘绍成:《清代以来四川道教广成坛合用的科仪与音乐——从〈广成仪制〉〈雅宜集〉谈起》,《音乐探索》2016年第2期,第4-5页。陈氏能操持大型斋醮,曾建水陆大斋而名闻于朝。“清乾隆年间,邑人患疾,仲远为建水陆斋醮。会川督巡境临灌(县),闻于朝,敕赐南台真人。别号云峰羽客。”③叶大锵等修、罗骏声纂:《民国灌县志》卷十二《人士传下》,中国地方志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九册,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353页。

另一方面,陈氏又与坛门交往甚密,察《仪制》所附刊刻捐资人名单中,确有较多成都周边县城的道职人员。④《广成仪十回度人大斋四过集》末尾载有捐资刊刻者姓名:“新繁道会司刘合贤捐钱乙千文。郫县道会司强教和捐钱乙千文。夹江缙商杨洪发捐钱乙千文。彭邑道会司锺合远捐钱二千文。温邑首事吴教逵等捐钱六千文”。详见[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十回度人大斋四过集》,《藏外道书》第十五册,第97页。《清史稿》卷一百十六载:“府道纪司都纪、副都纪、州道正司道正,县道会司道会,各一人。遴通晓经义,恪守清规者,给予度牒。”详见赵尔巽等撰:《清史稿》第十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60页。陈氏本人为刊刻文献募捐时亦表达过襄助坛门之意。“留意于斯者二十余年,所积巯稿约计有百余条,俱因事立言,而循真究实。欲付枣梨(刊刻),但捉襟见肘,力有未能。爰持小引,敬募同人。倘克圆功,亦可为坛门之一助。”⑤尹志华:《清代道士陈复慧、陈复烜编纂校勘的道教科仪书略述》,《中国道教》2010年第5期,第43页。

《灌县志》指认陈氏是广成坛创启人,“一广成坛,创于陈复慧;二法言坛,启自刘沅。”⑥叶大锵等修、罗骏声纂:《民国灌县志》卷十六《礼俗记》,中国地方志集成编委会编:《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第九册,第402-403页。代表性学者的观点也明确认同陈创坛之说,并据此将《广成仪制》悉数归属于广成仪。⑦甘绍成《清代以来四川道教广成坛合用的科仪与音乐——从〈广成仪制〉〈雅宜集〉谈起》:“尽管陈复慧在川西开创了‘兰台派’——广成坛,但他的弟子们在递相传承中,却仍以龙门派派谱取法。……虽然广成坛派的教主陈复慧原来是一位全真龙门派碧洞宗道士,但他创立的‘兰台派’——广成坛却与龙门派碧洞宗大相径庭,经过其门人的发展演变,在教旨教规上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正一火居道行坛派”“据清代道士陈复慧辑录《广成仪制》丛书中之《广成仪制目录》统计,可知清代四川广成坛使用的道教科仪——广成仪,其名目之多,内容之丰富”详见甘绍成:《清代以来四川道教广成坛合用的科仪与音乐——从〈广成仪制〉〈雅宜集〉谈起》,第5页。

清代道教已定型为全真、正一和火居⑧火居道为正一道的乡镇流派,各地名称不同,川西称坛门如广成坛、法言坛等。从业人员由当地半职业道士组成,用乐亦极具地域性,时称“广成韵”“南韵”“行坛行乐”。流行于清初,后渐式微。三大道派,依次渐增俗化趋势。蜀地火居道以广成坛为翘楚,所唱乐称“南韵”“广成韵”,地方色彩极浓。外地传入的全真道乐则以超地域的“天下同”著称,意谓全国各地丛林所用全真韵的形态都是相同的。时在川西概称之为“北韵”,意为北来之韵,而与仅在当地使用的“南韵”相区别,因而无论全真道或全真韵均与火居道处于俗化色彩的两极。目前认定陈氏为广成坛创始人,其作属广成仪的资料和见解尚乏具体论证,更未立足于仪式本体内容的分析,加上与陈氏全真大师身份的矛盾,也显蹊跷、不合常理,令人难以盲从信服,故本文以为有必要重新研究来认识其真相。研究方法是着眼于仪式本体内容细致全面分析,参以同类仪式历时比较,从中获得可靠判断。此法本应是这类文献研究的必由之路,惜至今学界探索者不多,本文有意尝试之。

二、仪式音乐类型及本体特点

粗略扫描《仪制》中仪式的分类名目概念,确有不少正统仪式⑨正统仪式指东晋灵宝派创立、具有上层官方背景、历代传承至今并为主流道派所共同承载的仪式音乐系统,史称“灵宝大法”。所无的俗化色彩。仪式名目多后缀并无实际分类意义的“集”或“全集”概念,仅表示某仪的完整文本。大量使用“左案、右案、龙班、虎班”等民间仪式辅助角色概念,并各有专用文本。适应普罗大众日常生产生活之需的仪式名目极多,如祈祷星宿、禳痘疹、接寿、祀雷、田禾醮、和瘟、火德、祀供虫蝗等。仪式结构趋小型化,多将大斋构成科目分解成集,使仪式时间限于半天到一天,显然是为了适应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

从道派传承角度观察仪式音乐韵目,按数量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全真道经韵,包括东晋以来历代传统韵目和清代新出韵目,数量占绝对优势;第二类是火居坛门道经韵,数量约有十余首,多出于清代,仪式音乐中多用器乐演奏。然其传承脉络名不见经传又空前绝后,且具有明显的世俗色彩;第三类是正一道经韵,数量最少,且无通常偏爱器乐演奏的特点呈现。凡此表明三大道派音乐在川蜀一带的运用状态:全真道乐独占鳌头,坛门音乐兴盛一时一地,正一道乐影响甚微。

道派音乐分类总体上以沿袭正统为主流,但所包含较明显的俗化色彩则为历代正统仪式文献所无之现象。俗化的音乐材料主要表现在坛门道韵目有较多运用,其次全真道大幅新增的韵目中也有一些俗化倾向,如运用较多俗化的唱词体裁格律,甚至多见散文化口语化的唱词体式如《叹骷髅》《香供养》等。这部分俗化的音乐材料虽然不算太多,但有特殊研究意义,表明道教音乐俗化的时代使然,也表明《仪制》确实兼容了部分坛门道音乐的内容。

以上主要从表层概念分类角度略窥《仪制》的基本面貌和特点,然而,毕竟仪式本体内容又有其复杂性,诸多仪式中三大道派的仪式音乐元素杂彩纷呈,很难作单一道派的区分。因而需要通盘分析仪式本体的面貌和特色之后,方能做出更准确的整体判断。

《仪制》所辑仪式十分浩繁,逐一分析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本文将采取类聚法和典型分析结合的方式,先对典型标本作细致分析,以期概览全貌,再与历代正统仪式进行历时比较,以期透视本质。最后从经韵传承分析中予以佐证,做出定性判断和历史评估。

全书二百多长短不一的仪式按其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兹分别介绍分析。

1.上表仪式

“上表”是冥阳两济祥亡通用的仪式类型,也称上章。核心功能是请神通神,向神上表、陈述斋意和祈愿。“上表”可独立运用,也常用作大斋的序部。虽然因诉求的神祇和祈愿各异而有繁多的不同名目,但是却都有一套雷同的框架程式,仅有少量节目增减的变化。现以两个典型标本为例分析,以管中窥豹。

《进表上章总朝全集》的“程序”内容如下:

步虚,全真演教天尊。倒卷帘。三宝证盟天尊。三信礼,三宝偈,香供养。香林说法天尊。祈福,祷亡。解秽。宣符,诵灭魔灵章。各礼师宣卫灵咒。具职上启三清天尊等,献茶,小赞。宣表遣关,宣开天符,香花送,三献茶,小步虚。礼经咒。回坛,转经忏悔,谢三宝,发愿,还神入户天尊,复炉咒,出户咒。万神护身天尊,谢师。留恩降福天尊,举扬回向,礼谢三宝(宣统三年辛亥)。⑩[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五册,第390-409页。

“程序”是先上香请神、再上表,最后发愿谢神。请神环节繁复化,相应增用《香赞》《水赞》《小赞》《开天符》《香花送》等韵。另以《小步虚》三段配合三献亦有新意。较多新韵的增加,使歌乐媚神的色彩更浓。

《玉帝正朝集》与上仪框架相同,但另有特色。其一,上启尊神顺序以玉皇天帝为先,天尊为次;其二是省略步虚,直接卷帘觐神,并细化上表程序,由此新增开函、薰表、入函诸偈咒,更突出主题。偈咒丰富,歌唱性强⑪:

倒卷帘。香供养,金容玉相天尊,各礼师宣卫灵。发炉,称职,上启玉皇上帝等。击金钟玉磬运乐迎表,功接表念开函咒。謄词达御天尊,众念薰表偈。功念薰表咒。念入函咒。念薰表法。举五官偈步罡,发开天符。三献酒,运乐送化,诵弥罗诰,三皈依。开函演奥天尊。三上香,重称法职,上启灵宝启教五师等。转法轮转宝经。三上香,重称法职。发愿。还神入户天尊,复炉咒。出户咒。谢师,化钱,回向偈,下坛。

两仪作为全真道仪式,都较完整沿袭宋元《九灵飞步上章仪》的样式和程序:“烧香颂,各礼师(四言诗),鸣鼓发炉,称法位上启,重鸣法鼓,简阅吏兵(出官),宣章校章封章遣章,迎章咒,高功升神,道众举焚章颂,重称法位重诚上启,纳官,发愿,复炉,出堂颂。”⑫[南宋]宁全真传、[元]林灵真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道藏》第七册,北京、上海、天津: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版,第102页。但略作细化发展,并叠加了东晋唐宋的古韵和清代新韵。

2.开度仪式

超度亡魂的仪式类型名目繁多,从仪式形态和道派角度看约分为三类。

第一类主要沿用南宋黄箓斋新法⑬南宋兴起的黄箓斋样式称为“新法”,其特征是主部以情节性的施食炼度仪为主体,详参蒲亨强:《由雅入俗:南宋道教仪式音乐的转型》,《中国道教》2019年第5期,第22-30页。中的施食炼度仪,结构完整、规模较大,属传承正统仪式较完整的全真道和正一道乐。施食自南宋即成度亡仪之大宗,清代盛行多种不同名目。《仪制》所载典型标本有二,一为未署编者的《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⑭[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589-635页。(后简称施食)。其在清康熙年间便流行于全真祖庭北京白云观,时称《全真演教全堂大法》,稍后传至成都二仙庵后每年开期传戒,传播于川西各地延续至今。作为青玄帝萨祖真君所行之济炼施食,实以施食为主,济炼一带而过。

步虚,举太乙救苦天尊,幽冥韵,举香云达信等天尊。三炷香。称职上启,宣牒,飞云捧送天尊。变相,举高升平坐天尊。称扬大赞,黄箓妙偈。宣启请神咒,三礼。返魂香。诵救苦经,变神破狱。叹词。请五方童子引魂,阴小赞。举法通三界天尊。摄召。五供养。宣追魂牒。众诵灵宝救苦妙经。追魂咒,悲叹韵。达摩引。普召牒,十伤符。骷髅真言(叹骷髅)。众念破丰都秘咒。洒水念开咽喉咒。举清凉甘露天尊。调诵五厨经,众诵志心皈命礼。青华宝诰。反五供。梅花引,念生天咒法食咒,自然生神章,出生咒,施食咒。洒甘露。修真悟道等天尊。变食咒。挂金锁。十六召请。施供咒。举逍遥快乐天尊。三皈依。传戒授箓。举法桥大度天尊。宣灵书中篇。济炼。下坛,回谢,生仙。

另一为陈复慧校辑的《广成仪制铁罐斛食全集》(后简称斛食):

上香。吟三礼(三炷香),升座。摄迹归本天尊。幽冥韵。十方救苦天尊。功变神,黄箓妙偈(黄箓斋)。叹词。上启青华教主太乙救苦天尊,宣救苦巯,诵灵宝救苦妙经。降甘露,念追魂咒,发路炬。歌斗章。召五方童子,摄召,持诵开丰都真言(咒)猛火燄熖烧铁城云。天尊颂。众诵说经偈。破丰都板。发路烛,破十八狱。叹词。称扬大偈。召孤魂。超凌仙界天尊。宣十伤符。叹词。化食,开咽喉。真言秘偈(挂金锁)。施供咒。变食,施食。调诵五厨经。超生三界天尊。三皈依。授戒。度法桥,灵书中篇,送魂,济炼,生天,下坛回谢。⑮[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568-588页。

此集显为上仪的略简化版,有少量经韵的增减变化。两全集均属全真道仪式,源于南宋《施食普度品》⑯[南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八,《道藏》第三十一册,第598-608页。而作较多繁化处理,加强了为亡魂设宴施食的程序,由此新增多首经韵和叹文歌唱。

炼度是度亡仪之第二大宗,自南宋盛行于清。它可单独运用,也常接施食而行,典型标本为《水火炼度全集》:

举玄微达本、香云达信等天尊,香供养,广度沉沦天尊,各礼师宣科咒。称职上启,三宝证盟天尊,运乐出坛升座。水炼咒壬癸大神云。宣丹阳沐浴大咒大哉至道云。宣经络神咒肾神玄冥君育婴云。大众徐念灵宝救苦妙经。救苦天尊颂天尊说经教云。火炼咒熒惑使者云。火沼咒魂神澄正云。持诵生神灵章第一混合空洞气云(案:共诵八章,可使五脏生神)。行火炼内法作用。水火交炼咒沂流一直上蓬莱云。度命天尊。授三皈九戒。当传真戒天尊。赞咏三皈依。虔诚宣传九戒。度命咒火铃炎织云。运乐回坛谢圣。⑰[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三册,第694页。

此全集为南宋《上清南宫炼度幽魂仪》的略简化版⑱[南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八,《道藏》第三十一册,第560页。:

上启,建火池降真火,建水池降真水,引魂咒。火炼。化生、度幽魂、真气、炼质变仙、元君炼身、合形变形成形等祝。次水炼。丹阳炼度,聚灵召神、度幽魂、灵宝九炼、度命登真、石景水母、神府炼身、金液炼形、分形炼形、出离生死、度魂等咒,向来。引魂朝谒。

它们都以水火炼度为核心,并多用祝咒歌作为法术成功的手段,是号称符箓派的正一道最擅长的仪式。另有《传授戒言》和《言功设醮》两全集均较完整传承唐代黄箓斋古法⑲南朝至唐代的黄箓斋样式均称为“古法”,其特征是主部以行道诵经为主体,详参蒲亨强:《由雅入俗:南宋道教仪式音乐的转型》,第22-30页。结束部的两个同名仪式,不赘。以上典型标本基本反映出开度仪本体的本质特点,主要传承唐宋样式,承载道派以全真道为主,正一道次之。

第二类仍沿袭南宋施食仪,但多将其构成科目分解单列成集,由此缩小了仪式的结构规模,并于韵目增减和运用顺序多见自由化处理,属融合坛门元素的全真道乐。如“普召孤魂、破暗、燃灯、医治、解冤”诸全集,本属施食的情节化科目之一,却都作了分解成集的处理。《水陆大斋普召孤魂全集》(后简称召孤魂):

上香。悲叹韵。广度沉沦天尊。称扬梵音秘偈。摄召孤魂。天医,沐浴,度桥,十请(天仙与亡魂)。开咽喉,洒甘露变食,五厨令。向来。⑳[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425页。

源于南宋黄箓斋中的《召灵仪》:

上启,摄招,歌斗章,歌回黄章,治病沐浴,请水举东井颂,师诵荡秽、炼真、冠带诸咒。咒食。十方救苦天尊。念破地狱咒,讽咏生魂育魄、通真诸法食咒。回向念善。㉑[南宋]留用光传、[元]蒋叔與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二十六,《道藏》第九册,第530-536页。

两仪核心节目和功能相同,虽本是施食前部的一个节目,作用是召魂临坛,但实已囊括了施食的基本情节程序,成为施食的精简版。两仪的差异在于韵目的增减变化较大,前者渲染普召,多用“悲叹韵、梵音秘偈、开咽喉、洒甘露,变食,五厨令”等韵,后者强调荡秽,多用“歌斗章、歌回黄章、东井颂、冠带咒、破地狱咒”等韵,体现了全集的发展性特征。

《破暗燃灯全集》(简称燃灯)亦是施食必用程序之一,作用是燃灯照亮地狱,拔度亡魂㉒[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709页。:

步虚。宝光慈救天尊。赞扬持灯偈。发灯咒(案,实为破丰都咒一韵)。慧光普照天尊。焚香皈命礼。宣破暗、荡秽血湖等符。发愿,回向。

导源于南宋《九幽神灯仪》(简称神灯):

上启召神,宣关,举明灯颂,举九幽拔罪天尊。清众赞扬天尊。燃灯,太一救苦天尊。诵破丰都咒,甘露通真咒,洒水。十方救苦天尊。㉓[南宋]金允中编:《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八,《道藏》第三十一册,第521-525页。

坛门道燃灯与南宋神灯这两仪的功能和节目都大同小异,略有韵目增减的变化。前者增用《持灯偈》以赞灯之绚丽,又易名《破丰都咒》为《灯咒》。后者多用《明灯颂》《甘露咒》及《十方天尊偈》等韵。以上是将施食科目分解成集之例。

“天医”和“解冤”两全集则是南宋《全形仪》的一分为二。《水陆大斋伤亡天医全集》(简称天医)为出离地狱的亡魂医治伤残之体㉔[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682页。:

大慈救苦、神功妙济等天尊。步虚,奏笙笛。香云达信天尊,香供养,步罡召将,洒净荡秽,敬叩天医。各礼师宣卫灵咒,具职上启。送表,化已,回向。

《亡斋解冤释结全集》(简称解冤)旨在为亡魂解除生前所结冤孽,以便顺利超生㉕[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785页。:

五官偈。十回度人天尊,步虚。香云达信天尊。香供养。荡秽。解冤释结天尊。各礼师宣卫灵咒。上启天医总管。解结,送化。运乐登座发鼓。咏解结。向来。宣解冤牒。化财。宣生天宝箓。超凌仙界天尊,不可思议功德。三皈依,运乐谢圣,回向。

两全集与《全形仪》㉖[南宋]宁全真传、[元]林灵真编:《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道藏》第七册,第167页。的内容基本相同,略有细化发展和节目顺序的变化。

第三类则有很明显的地域性通俗性,其节目内容与正统仪式若即若离或距离较远,最接近广成仪之风采。《度人题纲上部左右案全集》(简称度人),是多种度人类全集的一种。度人即度幽,但其名目内容均很独特,与正统度亡仪样式相去甚远,程序梗概为㉗[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1页。:

度人无量天尊。称扬妙偈。香云达信天尊,香供养,拔度正荐副荐魂。超凌仙界天尊。称职,上启三宝,运乐上座。称扬三坛偈,三炷香,步虚,称扬宿命妙偈。举扬大赞。叹文,上启校经主宰、历代宗师等。持诵三净神咒,右案吟度人经者,隐韵传真云。高功题(或举)庭芳两句左右案题各四句(案,此式后有两次重复)。念玄蕴咒。高功咏黄箓斋一。题庭芳。众咏黄箓斋二。大众咏救苦天尊。运乐,功存神召将,发炉。高功左案右案各题五言诗。朗念度人经。举庭芳。灵书中篇。咏救苦引。

独特之处有三:首先,度幽功能的实施完成,是通过赞《度人经》之玄理和吟唱多首经韵来实现,而未采用典型的施食情节化程序。其次,结构虽大体沿用正统的基础程式,却并不完整而显零乱,将本应用于前面起通神作用的召将发炉节目置于后部,不符古制逻辑;再次,所用韵目也较杂乱而不成系统,时代风格从东晋的中篇、步虚等直接跨越到清代新出大赞、黄箓斋等,最能表现度亡功能的唐宋韵目反而阙如。其中反复轮唱的庭芳,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韵,传承源流不明。凡此显出偏离正统仪式的坛门风味。

《阴醮招安启请全集》则以很接地气的祭祀概念表现出坛门色彩㉘[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803页。:

元始安镇天尊,吟唱墓前致谢希灵佑云。九宫捍厄天尊。同吟妙偈墓堂设醮启神威云。香云达信天尊,弟子与孝信人等焚香上启土府九垒高皇上帝圣前、诸土皇君、八卦九宫诸神君,大墓小墓神君,降赴墓筵,补谢功德。宣奏启请巯文,化已。称扬回向偈,下坛。阴醮明灯全集终

此全集用于祭奠亡人和安居的墓地,冀佑亡灵和后代均得福归。全仪虽依稀可见正统的“上启、宣巯、回向”等框架性节目,但结构布局较自由随意,程式很不完整,礼乐也极简。反倒是以“墓”为中心构建的“墓室、墓筵、墓堂、大小墓”等祭祀概念和“土府九垒皇君”主祀神等,成为核心内容,乡土味浓厚。均为正统仪式所无的坛门道元素。

总体看来,开度仪的主体内容仍沿用宋元正统仪式的模式,部分仪式在韵目增减和运用顺序上略现自由化特征。少量仪式的整体内容显现较明显的通俗性,表明坛门道元素的杂揉渗透。

3.祈禳仪式

祈福禳灾的仪式种类名目数量繁多,适应民众愿求的仪式大大增多。神谱趋于通俗化,主管日月星宿、农事生产、寿嗣功名的神祇,民间信仰的关羽、文昌、二郎神、火神等大量进入主祀神谱系。经韵祷词亦多显地域性民间性,一些仪式的整体面貌有明显的乡土色彩,这些新的变异元素疑似广成坛所为,由此使祈禳仪成为最象广成仪的类型,兹择要分析。

《川主正朝全集》,凸显坛门色彩之处主要有二,一是主祀神为李冰之子二郎神(清源妙道真君),二是祷词内容中称主祀神为“蜀中福主、川内镇神”,并铺张陈词赞其为民除害,兴修水利之功。少量正统仪式节目和经韵的运用,也很自由随意,如将本应用于前部的卫灵咒和称职反置于后部,很不符古制,凡此均显浓厚的地域性坛门色彩㉙[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292页。:

普福群品天尊,倒卷帘。泽被十方天尊。上香,称妙偈灵音。香云达信天尊。香供养三宝,延福保神天尊。上祝当今皇帝皇基永固云。长生保命天尊。诵荡秽灵章。常清常静天尊。步虚。福国佑民天尊。伏以,蜀中福主,川内镇神云。普施慈惠天尊。各礼师宣卫灵咒。称职上启。宣词,送化。回向偈。

《文昌正朝全集》的主祀神文昌帝君和祷词内容均显世俗化。文昌虽在西南地区甚受推崇,但并非正统仪式常见的尊神,虽以传统程式为框架,但韵目运用也如上仪很无章法㉚[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302页。:

步虚。更生永命天尊,消灾延寿天尊,献香颂。香云达信天尊。香供养文昌帝君等,上祝皇图永固。醮,名利从心云。斋,凭兹荐拔克遂超升云。求名,桂籍名登百世其昌云;祈嗣,一如所愿云。取水洒净。常清常静天尊。各礼师存念宣卫灵咒。称职上启。总结。志心朝祀。三归。宣巯,遣关送化,回向。

《祀供虫蝗全集》以禳天灾求物荣岁和的八蜡神为主祀神,虽沿用传统上表的程式,节目却颇显杂乱而简陋,发烛一目属度亡专用,亦不应用于祈禳仪,凡此都属俗化变异的传承特点㉛[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111页。:

玄元启教天尊。同吟妙偈。香云达信天尊。香供养八蜡大神。荡秽,洒净咒。常清常静天尊。发烛,大光恒照天尊。功秉职请圣,上启,献供,宣表送化,回坛,传忱达悃天尊。回向赞。

《贡祀诸天正朝集》祈诸天帝降福保国佑民,功能和主祀神略显坛门风采。虽多沿用正统节目经韵,但运用却自由化,如将上启和遣关置于仪式后部,完全不循古制㉜[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三册,第39页。:

三宝证盟、金容感应等天尊,称扬启坛颂。香供养,香林说法天尊。三礼。请水破秽,诵咒水灵章。请光,慧光咒。小金光咒。志心朝礼玉皇等,元始灵书中篇。具职上启,宣奏遣关,送化发愿,回向。

《酬谢火全集》最具地方性和坛门色彩。其主祀火神以禳火灾并治病,但却运用了传统模式所无的仪式结构和多首咒歌:

保制刼运天尊。献香偈。三上香。三献。宣巯,焚化。通意。今据奏为,大清天下,四川省西道成都府成都县O 门外O 场O 地分居住。奉道投诚,焚香秉烛,为禳灾谢火,……宣召,敕召东海龙王敖收遣火魅速入大海……,禳灾治病,举笔咒,勅鸡咒。开光点神咒。用酒合血新笔,九窍点之,念(血笔咒)。通光咒,金光咒,洒水。施供咒。㉝[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三册,第799-800,802页。

反复吟唱多首相关鸡血的咒歌,成为仪式的核心内容和特色,推崇以鸡冠血书写符文的神奇功效,与西南苗族盛行的“鸡卜”巫风殆有渊源关联。

上述为祈禳仪中最具坛门色彩的标本,但不难看到,即使这些仪式,也大多保留了正统仪式的基本程式和节目。

4.仪式音乐中的自由化乡土化特征

仪式音乐类型及其本体分析中,已提到的世俗化,具体体现为自由化和乡土化特征。这些特征实为我们辨析区分道派的重要标识,现略引申专论。

《仪制》的海量仪式极少有关道派的标识和暗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本文辨识道派音乐的主要方法和依据,是参照正统仪式,将游离其外的仪式元素均视为广成仪的范畴,自由化乡土化,是相对正统仪式的规范化高雅化而言的。

正统仪式从东晋发展到南宋时期基本定型,自成一体,并具备规范化高雅化的本质特征,成为道教仪式音乐的主流。规范化意指仪式节目严谨地按神学逻辑而布局,结构完整有序,一般不轻易增删或改变。高雅化意指仪式音乐内容多显高深的玄理,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超时空地运用,不囿于一时一地一派。这两大特征是正统仪式音乐能绵延长传、广播全国的重要原因。而坛门仪式的自由化乡土化特征,则与之相反,反映出民间道教的固有特色。

所谓自由化,主要体现于仪式音乐结构多不完整而有序,常常随意增减内容或重置程序的逻辑顺序。实因民间道士多依赖手抄本而传承,道学修养的局限性使其往往不大明了仪式的义理,难免有想当然或以讹传讹之举。兹略举例分析。

《卫灵咒》最早用于南朝刘宋陆修静编《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后简称《授度仪》),是灵宝派创用的经典咒歌,延续至今,其有丰富的神学内涵。法师在歌唱之前先要存思其五脏有五帝五星护卫,属内丹修炼的范畴,将自己提升到通神的资质状态,再歌唱此咒。之后紧接施行的发炉,含义是发派炉(身体)中的众官向体外尊神报告斋意。因而此咒歌作为请神通神的预备程序,只能用于祈禳类仪式的最前面。如《授度仪》中,师徒入内坛三上香后即行此礼:“法师内思存见五脏,五岳五星五帝备卫身中,依五方诵卫灵神祝,发炉神祝……”㉞[南朝]陆修静编:《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道藏》第六册,第259-265页。

同样情况是正统韵目《圣班韵》,唱词内容包含“称职上启”两礼,称职的内容是法师向神报告自己的法职、宗派和斋意等,上启的内容是众神之称号(此即圣班之原意),表示请求诸神审察资格并授权。作为各种仪式必唱之韵,都必须置于仪式的靠前位置。

然而,坛门诸仪如天医、解冤、川主、文昌等全集虽然都运用了此咒此韵,但却都置于仪式的靠后位置。这就于理不通,有悖神学逻辑了。兹简化《川主正朝全集》程序以示例:

举天尊,倒卷帘。上香,称妙偈。香供养,举天尊,上祝当今皇帝,举天尊。荡秽灵章。步虚。举天尊。叹文。举天尊。各礼师宣卫灵咒。称职上启。宣词送化。回向偈。㉟[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292页。

另《三皈依》和《生天宝箓》两韵,原是配合度亡仪中的皈依和授箓两目,表示众亡魂皈依三宝后才得授箓生天。在正统仪式中只能用于最后。如前述之《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

但在坛门的《解冤全集》中,却多处出现不符神学逻辑的经韵用法。“解冤”本来仅仅是度亡仪中部的一个程序节目,却将本用于整个度亡仪后部的这两韵插入其中,且顺序也作颠倒,先授箓再皈依,且将卫灵咒也用于其间。“向来”与“回向”本属同一程序的不同说法,其含义是将科仪所修的功德善行回转归向与众生同享,在仪式中一定用于结束处。而此全集中却放在中部多用一次,完全于理不通。如此等等,均完全不符正统仪式的义理。现简化示例如下:

五官偈。举天尊,步虚。举天尊。香供养。荡秽。举解冤天尊。宣卫灵咒。上启。解结,送化。咏解结。向来。化财。宣生天宝箓。举天尊,三皈依,谢圣,回向。㊱[清]陈仲远校辑:《广成仪制》,胡道静、陈耀庭、林万清主编:《藏外道书》第十四册,第785页。

对传统模式的自由化运用,在坛门道仪式中十分常见。坛门道士在乡间也属于知识技能广博人士,乡民称之为“先生”。但与正统科仪大师相比,道学修养知识还有差距,加之手抄口传的讹误,对高深义理的不知其所以然,自然会时有违背神学逻辑的用法。从积极意义来看,或可视为自由灵活的创造吧。坛门道因自身的种种局限,却要应付乡间频繁举行仪式的需要,往往会尽其所知所能杂揉诸多不相干的元素,甚至将儒释道仪式成分也杂交混融其中。虽然于理不通,于情也可理解。

乡土性意指仪式音乐的概念形态不晦涩玄奥,很接地气,适合普罗大众的熟悉度和理解度。如将墓室作为祭祀场所,并衍生出一系列与墓相关的祭祀概念如大墓、小墓、墓筵等和相应的偈,以及土府、九垒等很土的主祷神灵,这些概念和内容在正统仪式中绝不可能出现。另有诸多经韵既无传承脉络,似昙花一现。且多囿于一地,不能远播。即使有些经韵沿袭传统,却也多作泥土味改造。如《破暗全集》中的《持灯偈》韵,唱词是:“银灯绚彩,光映十分。九幽世界飞熒煌,夜景庆冥阳。用建津梁,同投日月光。”而比较南宋《请光分灯仪》中的《分灯慈光咒》韵:“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开明三景,亿劫之先……”㊲[南宋]留用光传、[元]蒋舒舆修:《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二十三,《道藏》第九册,第517页。同是赞唱灯的形象和功能,前者就明显通俗易懂得多。至于《酬谢火全集》中的咒歌《血笔咒》唱“冠尖生血,用之最灵”,《开光点神咒》唱“惟笔有灵”之类,标题唱词都更为乡村化,吸收了西南民族的巫风习俗。此类特征均与正统仪式构成区别性,成为判断道派性质的形态学标志。

三、经韵音乐的传承发展

清代仪式音乐的传承自有特点,各地各派科仪大师多人自为战,基于实用而编行实录文献,数量杂多且少文字记述,颇难据史料去探索。只能采用本体分析之法来考察。为了节省文字篇幅,兹以经韵为中心辅以相关参数而制作《广成仪制》韵目总览表(见表1),从中可清晰见出《仪制》全部韵目的历代传承演变线索、源出的典籍或仪式、所属的道派和运用的仪式等要素及其特点。表头中“现名及异名”目,指此韵在清代的标题或其它变名;“唱词及演变”目中凡保持原始内容者标为“原样”,若有变化则增记新词;“运用仪式”指清代运用该韵的仪式,一律用缩写形式,如施食代表“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斛食指“铁罐斛食全集”,川主、度人、贡祀、文昌等都表示相应的全集。“所属道派”或一派独用、或多派合用均分别标明。

表中凡82 韵,虽尚未尽录《仪制》所有韵目,但包容了较重要较有代表性者,大体能反映《仪制》的概况,甚至能反映整个清代道乐的主流概貌。于此可见《仪制》重要性之一端。为便于读者更清晰认知《仪制》的音乐风貌和传承特点。现作多角度的概括分析和必要说明。

表1 《广成仪制》韵目总览表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明代清代(新韵)开天符大赞破十八狱小救苦引施食咒返魂香又一体幽冥韵三炷香大偈黄箓妙偈三礼三宝赞黄箓妙偈五召请阴小赞五供养追魂咒悲叹韵十伤符骷髅真言青华宝诰反五供梅花引挂金锁普召牒摄召召请尾送化赞水赞救苦赞五官偈八句偈章持灯偈庭芳举笔咒开光点神咒血笔咒墓堂妙偈妙偈灵音献香偈持灯偈献香颂开天符大赞破狱施食咒两头一样赞三炷香慈尊赞黄箓斋三礼三宝词黄箓斋召五方童子阴小赞悲叹韵叹骷髅十六召请十四召请香花送灯偈俱有开天符命酬天地、盖载恩东方玉宝皇上尊东极宫中太乙慈尊一炷道德香金炉才热返魂香一炷返魂香东极青华妙严宫稽首先天一炷香慈尊九色莲花座黄箓斋筵临妙宫一片贪嗔痴玉清宫,元始主黄箓斋筵临妙宫志一心召请东方道宝法筵开香供养,金鼎放毫光吾今悲叹撼云霄第一法界一切守边昨日荒郊去玩游青华长乐界吽字诵出香花灯水果天香国色自长春修设斋筵仰承慈悲主志心奉请尽十方空界前亡后化众孤魂香花召请望来临香花送使者早登程龙虎山上炼大丹稽首皈依救苦慈容洞案炉烟起瑶坛阐事呈昊天银灯绚彩悬黍珠起真传神笔灵灵冠尖生血,用之最灵惟笔有灵墓堂设醮启神威妙偈灵音蓬莱海会初焚戒定香银灯绚彩云桂香宫,骄乐天卷帘品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广成仪制上章上章施食斛食施食施食斛食施食施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度人等全集施食、度人等全集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施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斛食施食上章上章玉帝燃灯燃灯燃灯度人酬谢火酬谢火酬谢火招安全集川主酬谢火燃灯文昌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火居全真火居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全真道火居火居火居火居火居火居火居火居火居火居火居火居

1.继承发展

继承东晋以来的历代旧韵凡40 首。清代新出韵目42 首,继承与发展比重等量齐观,新韵数量尤其比明代有大幅度提升,其创新发展幅度之大,颇为令人瞩目。盖因大一统威权控制减弱后,道教仪式发展更多向民间下层拓展,自由创新的空间更为广阔,思想观念也少了许多框框的束缚,遂能更大胆地吸纳世俗包括佛教音乐的元素。

在继承传统范畴内,南宋、元时期凡27韵,接近所有旧韵的3/4。由此可证,南宋是道教仪式音乐发展的高潮期,其在清代得到最多的传承,亦表明南宋经韵是特别重要、最为流行的核心内容。虽然总体上旧韵只近总量的一半,但大都是较频繁运用的内容,尤其是汉魏东晋至唐前的旧韵,虽仅有9首,却多是仪式程序的关节经典,并构成支撑结构的程式,广泛应用于大量不同仪式。于此可见传统经韵延续传承的神奇大力。需要说明,旧韵在传承中又分变与不变两类,各具特殊意义,如唐前旧韵至今保持原样的只有3首。

“发炉”“复炉”这两首属密咒范畴,有玄奥的神学内涵。其视人身为炉以作内炼,首先,可保护法师身体不受邪魔侵害、炼养法师的精气神。其次,可调动深附炉中(体内)的千万神官仙吏,发派出去与体外神勾通,完成使命后又复归(炉)体内驻扎护体。两韵必置于仪式的两端以形成呼应,构成结构框架。

另一首《灵书中篇》则属天音范畴。此韵属道君所撰的《元始灵书》,原分上中下三篇,每篇各含东南西北四方四段四言诗,每段以“八天”而名,共十六句分述八种天音,每篇四段,共述32天32种天音。故道典称《灵书》为“自然灵章,诸天隐韵,天中之音。”斋戒时诵唱可得神佑。后世传承最广泛最连续的是其中的《灵书中篇》,并有“隐语”“中篇”“八天”等多种异名。唱词非常玄奥,一字即有丰富的含义,显出印度梵音的强烈影响,以及化梵为道的华化改造。如《灵书中篇》中第一段《东方八天》之唱词㊳《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道藏》第一册,第6页。:

亶娄阿荟。无恕观音。须延明首。法揽菩昙。

稼那阿奕。忽诃流吟。华都曲丽。鲜菩育臻。

答落大梵。散烟庆云。飞洒玉都。明魔上门。

无行上首。回蹠流玄。阿陀龙罗。四象吁貟。

此类密咒或天音,事关神圣隐秘,均不可更改,故能原样保留至今。

另六首则唱词在历代有不同程度的衍展变化,殆因其词义稍近通俗,运用更加广泛。如《步虚》韵,原始唱词出自东晋的《步虚经》,共十段五言诗,亦称《步虚吟》《玉京山步虚词》等,统称《十大步虚》。描述众神仙飘渺巡行玉京神山之态。唱词比较仙化玄妙。如第一首唱词㊴《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道藏》第三十四册,第625-628页。:

稽首礼太上,烧香归虚无。流明随我回,法轮亦三周。玄顾四大兴,灵宝及王候。

七祖生天堂,煌煌曜景敷。啸歌观大漠,天乐适我娱。齐声无上德,下仙不与传。

妙想明玄觉,诜诜乘虚游。

至北宋,徽宗仿制步虚词十首,唱词大变,史称《小步虚》,兹列第一首唱词㊵御制《玉音法事》,《道藏》第十一册,第120-145页。:

太极分高厚,轻清上属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行溢三千数,时丁四万年。丹台开实笈,金口为流传。

其词义更通俗化,为道教所接受并传承。而十大步虚则逐渐废弃。唐之后,历代各种仪式均广泛运用步虚,但唱词却不断衍生变异,形成一大曲目家族。这里特别说明两首至今不为人知的韵目:《圣班韵》与《叹文》。其历代未载于经典曲辑如《玉音法事》《全真正韵》等,迄今学界亦未视之为经韵范畴,更无相关研究。盖因其素无明确标题,唱词散文化口语化,表面看来确实不像通常的歌曲。然而,两韵运用历史悠久、功能重要,而论其旋律的优美和独特,完全可名列经典前五名之内。

《圣班韵》始见于北魏时期,配合的“称职、上启”两礼均为通神之前所必用,然而其旋律却不可分割,浑然一体,一韵而配合两礼,在道教经韵系统中堪称独树一帜。《叹文》则以长篇骈文为唱词,兴于度亡斋盛行的南宋时期,尤其广用于度亡仪式,唱词多悲叹世道人生的无常,孤魂野鬼的凄凉惨状,旋律以抒情长衬拖腔为主构成,动听感人而贴切主题。两韵均延续至今,历代唱词略有变异,但基本内容保留比较完整。当代这两韵照搬了清代的样式。这类韵目理应纳入经韵范畴进行认真研究,使不致明珠蒙尘。㊶目前为学界所忽视的韵目尚有多首,笔者拟撰系列论文探讨之。

2.道派属性

从道派传承角度看,全真道运用的经韵高居榜首,独用43 韵,加上与火居道合用16 韵,总计59韵,近总量的3/4,火居道总计30韵(含与全真合用16韵),正一道垫底,仅9韵。各道派所用经韵比重一目了然,而火居道与全真道合用的16 韵,从传承史和韵目特点来看,应属火居道借用自全真道的性质,凡此均可见全真道在经韵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中都是主体力量,而火居道所用经韵数量也还可观,表明清代坛门道兴盛于一时一地的格局。

3.运用仪式

《仪制》的仪式种类独缺课诵仪,其它门类俱全。由此可见出编者更重视面向世俗的实用仪式类型。从承载经韵数量的仪式角度看。度亡仪运用经韵数量最多达67 首,占经韵总数的3/4 强。其中全真道施食独用15首,与斛食合用26首,凡41首,占经韵总量的一半;坛门道的燃灯、招安、度人等全集共用17首,居次;正一道炼度仪9首,垫底。祈禳仪凡25首,包括全真道的上章与火居道的川主、贡祀、酬谢火全集的独用与合用。总体来看,无论度亡或祈禳仪,都以全真道仪式的运用数量遥遥领先,这与经韵的道派比重完全吻合。

各种仪式中,度亡仪所用经韵远超祈禳仪式的现象说明了两个问题:从表层形态来看,更多更完整地继承了南宋度亡仪鼎盛发展的传统;从深层观念来讲,有机延续了中国文化中慎终追远的思想,也是道教重死观念的反映。众所周知,道教信仰兼重生死,但实际上更重视对死亡的终极关怀。一方面,方生方死,生死辩证统一可以转化;另一方面,死还兼顾了生,度亡目标是生天为人,故其恩重于生。道教认为度亡有两层含义:一则祭祀安慰亡魂,使其安宁并能超生,体现了道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观念和同情心;二则亡魂生天后就不会伤害干扰活着的人,还能保佑他们安康幸福,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活人的现实需求。这也正是度亡仪在当代仍然最为盛行的思想基础。当代道教经韵中救亡题材的《慈尊赞》,最初的标题却是《大赞》,首句词为“慈尊九色莲花座”,赞美专门救度亡魂的太乙救苦天尊,另在清代还有赞唱天地父母生人的四重大恩的经韵,也一直名为《大赞》,其首句词为“酬天地,盖载恩”。在道教看来,赞死与赞生一样,都是伟大的赞歌。

4.仪式程式

从仪式构建法来看,依然传承了南朝宋陆修静所建立的“以简驭繁”的基本原理,按“通神—祈神—谢神”的逻辑,外化于一个基础程式:

(请神通神)香供养,洒净荡秽,各礼师宣卫灵咒,发炉,(祈神相助)称职上启,宣词上表送化,(功成谢神)复炉,回向谢神。

在这一基础程式中增加或变换节目或变换唱词,可以很方便地组建起繁多的不同功能的立成仪。此程式可用于所有的仪式类型。度亡仪也不例外,但因其有特定的对象和功能,又在这个基础程式中嵌入了情节性的新程式“召魂—燃灯破狱—沐浴医治全形解冤—开咽喉变食施食—炼度—传戒授箓”等,凸显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这些程式的节目韵目运用是否严谨或随意自由,也是区分正统仪式与民间仪式的一个重要标志。

5.音乐强化

传承的发展性还体现于强化了音乐在仪式中运用的比重和形式。科仪多有“运乐”的配合,表明器乐较多进入了仪式系统,在伴奏唱做舞、转换场景、突出高潮和营造气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个特点多见于火居道仪式,是仪式民间化的一个标志性体现。

唱词的题材格律更多样化,佛教真言、偈,长短自由句式,近乎口语的词句,骈文都广泛运用。如《叹骷髅》唱词“昨日荒郊去游玩,突见一个大的大的骷髅”等。成为新韵大量涌现的重要来源。

演唱形式更加丰富,有多角轮唱、一领众和、一人先举首句另一人再接唱后几句等形式,均前所未见,唱法亦增宣、举扬、称扬等。歌词中描述仙乐的字句大有增加,表明道人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也颇有助于今人理解仙乐的形态与神韵。如“曲折叶宫商”述唱腔的婉转优美;“仙乐琳琅举,朗然清音谐”写丰富清雅音响的和谐美;“音扬八会协金镛”描述人声与器乐的合鸣状;“宝章演洞玄,隐韵启诸天”阐明经韵有诠释经典、勾通天神之功;“玉振金声体璚篇”则描摹钟磬协奏唱韵之状;“隐韵传真,谣歌示妙”点明经韵含蓄优柔,可表达道的真谛和玄妙之处等等。音乐在仪式中运用的强化和形式拓展,导源于当时俗化之大势,要更好地满足各个阶层民众喜热闹、乐可听的审美需求。

结 论

综上分析,已有把握重新判断《仪制》的性质:属于延续正统仪式一脉的全真道仪式音乐范畴,但不同程度地纳入了广成韵和正一道仪式音乐的成份。

与其说陈氏编录时有所选择侧重,毋宁说是仪式实践真实面貌的客观实录。与其因广成之名认定陈氏是广成坛开启者,毋宁说他本意是承杜(号广成先生)撰之大统,并无关于坛门名号。广成坛的得名,更可能是坛门为扩大影响而借重陈氏的名望罢了。推论《仪制》属广成仪范畴,虽不无道理,却难免失之以偏概全。

本文虽着重探讨这部重要文献的道派性质,但研究意义却远不止于此。性质判断的正误,实关涉对其人其作历史地位和贡献的评判,更关涉川西乃至全国道乐历史传承链的正误与完整性。可以设想,若持本文之观点,则正统仪式的历史传承链遂能延续完整并一以贯通。事实上自清初全真龙门派入川并建宗立派(碧洞宗)后,一直成为川西道派之大宗,雄踞正统地位。反之,若认定其属广成韵系统,则清初一时流行的坛门仪式,其前后传承并无踪迹可循,神龙首尾均不见,整个川西道教仪式音乐的传承就很难圆说。

依本文的判断结论,也能合理解释其人其作呈现的复杂性矛盾性。陈氏身为资深全真科仪大师,理应最通晓和重视全真仪式,理当全力收集校辑,使之传播。又因其久居西蜀,与坛门过从甚密,于广成仪有相当的关注和力倡,亦在情理之中。坛门属下里巴人,仪式文献殊少行世,陈氏却在《仪制》编录中给其留下一席之地,不能不令人佩服他的慧眼独具、胸怀宽广。

在道教处于式微的清代,陈氏能清醒抓住正统主流,又旁收当地坛门仪式,通过他长期尽力的仪式汇编,使各派仪式在川西得以传承,其在道乐传承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不可低估。

坛门仪式虽然数量不多,比重极少,却不失独特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作为反映道教贴近并影响于世俗礼仪具体详情的珍贵标本,还依稀保存了曾经流行的坛门音乐痕迹,暗示着在道教仪式音乐世俗化发展方面还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尽管广成坛广成韵似已成为历史的故事,但在当代西南广大农村中仍然盛行不衰的民俗仪式中,还留存着它的诸多元素,延续着它的生命。

猜你喜欢

仪式
草地上的仪式
交通运输部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观看升国旗仪式
仪式感
仪式感
几种有“仪式感”的新年庆祝方式
仪式感重要吗?
流绚夏日
生活要有仪式感
施梦尝新书捐赠仪式暨分享会在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