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二元”管理模式的地方高校行业学院建设研究

2020-05-16钟黎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部应用型课程体系

赵 杰, 钟黎萍

(常熟理工学院a.商学院;b.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

0 引 言

行业学院,或称产业学院,已成为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机制体制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举措[1-4],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需办出特色,有所创新,建立行业学院是一个有力的推手。行业学院也是推动新工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北京指南”明确指出,要“突破社会参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大学组织创新,探索建设一批与行业企业等共建共育的产业化学院。”

为破解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困境,行业学院已成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方向,但总体来看,各地的实践和研究,仍没有解决“行业学院与专业学院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行业学院要么实际上就是专业学院,要么就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一种别称,远谈不上是一种创新的学院组织形式。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学院,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更大胆的创新以及更全面的配套改革。

1 建设行业学院的必然性

建设行业学院,显然是目前的专业学院体制已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5-8]。“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地方高校毫无疑问应该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绝大多数地方高校都在积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课程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了“应用型”要素,如规定实践教学课时要占总课时的35%以上,企业实践要达到1年以上等。但从企业界的反应来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还难以令人满意。企业反映很多大学毕业生只能纸上谈兵,缺乏动手能力,“应用型人才不应用”。究其原因,还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落后于日新月异的行业技术发展,对工艺流程、技术规范、工程伦理不了解、不熟悉,特别是缺少真刀真枪的“工程实践”环节,无法让学生增强工程素养,从而不能运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引入企业行业因素。“最好的技术在企业,最好的设备在企业”,只有当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真正主体参与教育,这些资源才有可能向学生开放,学生才有可能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得到锻炼。目前的教育机制,无论是宏观的法律法规,还是微观的校企合作,企业都是被排除在办学主体之外的,只是被求助的对象,显然,如果不对这一机制进行颠覆,产教融合可能永远是一句空话,应用型人才培养也难以落到实处。

建立行业学院,也许是目前环境下打破困局的有效方法。行业学院的内涵,即行业参与管理与教学,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行业成为利益共同体的重要一方,从而能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不竭的保障。

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不同层次的部属院校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行业学院,课程、教材、实习、就业等都具有鲜明行业背景。可惜随着高校的合并调整,许多高校的行业特色变得模糊,与行业的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导致实习环节都无法落实。现在重建行业学院,当然不是恢复过去的办学机制,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面向行业培养人才,行业参与人才培养,使“应用型”能有坚实的支撑。

建设行业学院,也是新工科深入发展的需要。新技术、新业态催生新工科。自“复旦共识”以来,新工科概念已逐渐被教育界接受[9-10],成为工程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新工科要求培养跨学科的交叉复合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学生具备较全面的工程应用能力,它要求企业参与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一般性的校企合作已不能承载这一重任,必须改革校企合作模式。行业企业是新技术最灵敏的感受器,一般具有比较长的产业链,需要跨学科技术进行支撑,依托行业、面向行业建设行业学院,能够借助产业链来推动教育链的重组创新,发挥技术熔炉作用,更好培养交叉复合人才。

2 行业学院建设的突破点

弄清了建设行业学院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如何建设行业学院指明了方向。如前述可知,行业学院是实行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型大学组织模式,绝不是“校企合作”项目的改进或完善,而是一种革命性的重构[11-13]。因此,建设行业学院,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确保行业企业的主体地位,照顾行业企业的利益关切。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体系中,企业处于从属地位,带有“帮忙”性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天然不足,既不关心合作项目实施的质量,更不会主动谋划合作项目的未来发展。一旦教学活动与经营生产发生冲突,被切割和舍弃的必然是教学活动。这就是“校企合作”往往难以深入持久的根本原因[14-15]。

行业企业的主体地位的不是一句口头承诺,或者一纸协议所能保证的,必须从组织和利益上具体落实。①在组织上,行业企业应该参与决策,承担谋划学院发展的职责。行业学院的副院长,甚至院长应该聘请行业协会或者龙头企业负责人来担任;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中行业企业人员应占到50%的比例;师资队伍中应该有一部分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实践性教学任务。唯其如此,才能确保行业学院真正打上行业的烙印,才能让行业学院的触角真正延展的行业深层。②在利益分配上,除了为行业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为行业企业提供科研服务等隐性利益之外,也可以考虑让行业企业参与学费分成,按照企业的投入和承担的实际教学任务,分割部分学费给相关企业,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当然,保障行业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高校主体地位的缺失。相反,当行业在办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时,高校在管理中的主角意识要进一步强化,要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加强质量监控,毕竟学校才是学生的第一负责人,尤其在目前的体制下。

(2)兼顾学术性和应用性,不能办成职业培训学校。行业学院的确是为了治疗应用型高校“过度学术化”而诞生的,但绝不能因此而矫枉过正,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学术研究,抛弃学科建设。应用型本科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应用型”和“本科”的有机融合才是地方性高校的立身之本。

行业学院不是专业学院,行业具备较完整的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一般会覆盖多个专业甚至多个学科。反过来,一个专业也会支撑多个行业。行业学院会根据其产业方向,形成不同的课程体系,而这些课程体系,则由不同的专业或学科来支撑。按照这种逻辑,行业学院与专业没有从属关系,专业在这里具有“公共课”性质,可称之为“学部”。因此,如果一所地方性高校的二级学院完全由行业学院组成,则它的组织模式一定是二元的:行业学院与学部共存。如果把地方高校看成一个“培养人才”的系统,行业学院相当于这个系统前端的“传感器”,通过与行业的无缝融合,把感知到的行业信息传导至后端的学部——系统的“推动器”,学部将学术研究和行业信息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学术引领性,又有工程应用性的课程,应用于人才培养。

在这样的功能定位下,高校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将归属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行业学院管理学生,学部管理教师。行业学院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学生日常管理。学部教师按照学科属性组建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并根据行业学院需求进行课程建设,同时通过行业学院的牵线搭桥,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教师的教学质量由行业学院教学委员会进行评估。

行业学院与学部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二元制”行业学院管理模式

这种二元制管理模式,具有双重意义:① 学部通过学术研究来支撑课程建设,保证了高校的学术性,使之免于“技校化”;②行业学院把行业需求反映到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上来,使得学校的课程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与时俱进,教师也能够根据行业需求开展学术研究,研究成果反哺教学,保持课程质量。

3 行业学院的体系结构

3.1 行业学院的组织结构

由于天然的跨学科属性,决定了行业学院不可能也不需要拥有专业教师,所以它的在编成员主要是学生管理人员。行业学院的组织结构(见图2)。

图2 行业学院组织结构

教学委员会是行业学院的最高机构,决定行业学院发展的大计方针。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平台的建设等。教学委员会成员由高校和行业企业按对等比例组成,主任由高校人员担任。

院办公会议在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下工作,负责具体落实教学委员会的决议。设院长1名,副院长若干名,由教学委员会负责聘任。

行业学院的日常办事机构为教学办公室和学生办公室。教学办公室负责任课教师的聘任、教学任务的安排、考试安排、教学质量考核等工作;学生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主要成员包括辅导员、团委,班主任队伍可以从学部教师中聘任。

3.2 行业学院的运行机制

这里主要讨论教学运行机制。因为行业学院并没有专属教师,教学任务需要学部的教师来完成。行业学院和学部之间保持流畅的沟通是教学正常运行的关键。简单地说,行业学院的课程教学应该采用聘任制。

行业学院教学委员会根据行业需求完成各个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之后,可以按照课程属性,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学部的相关学科组(部分课程分配给企业),学科组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组织教师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或者选取教材,经行业学院教学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与行业学院签订教学合同,实施教学(这一过程同样适用于由企业承担的课程)。行业学院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年末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工作量结算。经考核难以达到行业学院要求的教师,下一轮将不再聘任。

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提出基本要求,从而激发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内在需求。当学部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时,也可向校外招聘。这种考教分离机制,有助于形成良性竞争,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3.3 行业学院的课程体系

行业学院目的很明确,是为行业培养成才,因此其课程体系与专业学院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通识基础课、行业基础课、产业方向课、产业实践课四种类型[16]。其中行业基础课不同于专业基础课,是根据行业要求由不同专业基础课组合而成;产业方向课是与产业方向密切相关的技术课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共同施教;产业实践课是与产业方向紧密结合的综合实践课程,在企业实际生产现场完成,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除了这些正式的课程之外,行业学院还应该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开设各种行业证书课余班,学生在完成训练内容,考核合格后,发给相应行业证书,作为具有某种应用能力的证明,增加就业竞争力。

行业学院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行业学院课程体系

目前,作为一种探索,学院组建了智能制造行业学院。由常熟理工学院、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和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管理运行,设置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两个产业方向,课程体系完全按照智能制造行业的技术需求由校企多方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涵盖计算机、机械、电气、自动化等多个学科门类。智能制造行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4 结语与展望

行业学院是产教融合深入开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跨专业跨学科的性质,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行业学院不是专业学院的依附,更不是校企合作项目的一种包装。恰恰相反,真正的行业学院是带着取代专业学院的使命而诞生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可以完全依靠行业学院来实施的时候,专业学院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产教融合”将更加落到实处,应用型人才培养也会更加名副其实。

表1 智能制造行业学院课程体系

作为一种探索,基于二元管理模式的行业学院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学术,在产业需求和学科建设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方面使行业企业能够深度参加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业学院建设的初衷和特色,能在夯实学科建设水评的基础上保证专业人才培养契合产业要求,实现学科与专业的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学部应用型课程体系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素描作品选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绘画作品选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