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hBMP-2 联合后路内固定与椎体内植骨对创伤性A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05-16吴立君刘岩卫力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植骨创伤性椎弓

吴立君 刘岩 卫力晋

脊柱骨折在临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其中出现较多的为胸腰椎骨折,以往通过椎体内植骨以及后路内固定的治疗,其具有一定矫正治疗效果,但治疗后期椎体高度、矫正角度丢失以及内固定不成功对患者预后造成极大影响,因此目前临床中越来越注重避免矫正丢失以及提高治疗后椎体稳定性[1]。近几年,随着我国生物、基因技术的进步,其中rhBMP-2 具有显著成骨效果,通过对软骨、膜骨促进骨折处的修复以及再生[2,3]。在本次研究中,对创伤性A 型胸腰椎骨折应用rhBMP-2 联合后路内固定与椎体内植骨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 年8 月~2018 年8 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 例创伤性A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2~59 岁,平均年龄(37.54±7.52)岁;跌落伤7 例,事故伤25 例,其他伤8 例;T1110 例,T127 例,L19 例,L25例,L35例,L4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1~58 岁,平均年龄(36.76±7.81)岁;跌落伤9 例,事故伤20 例,其他伤11 例;T1111 例,T128 例,L18 例,L24 例,L34 例,L4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后路内固定与椎体内植骨手术,具体过程如下,手术过程中使用经伤椎置钉进行固定,首先使用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俯卧位,进行常规后路铺巾、消毒后,以患者骨折椎体为中心纵向切一长度为8~10 cm 切口,对组织进行逐层分离,将骨折段以及临近椎体关节突显露出,将椎弓根钉拧入骨折段临近的椎体椎弓根部,植骨通道为较为完好的椎弓根,其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需要与定位钻孔点保持一致,置钉过程中进行适当内倾,其中在T12与L1处置钉时,内倾角度适当增加,通过C 臂机在透视环境下对钉头端方向进行观察,使其方向为椎体中线前缘,根据骨折位置对连接棒进行适当预弯,将植骨通道撑开,并对其进行临时固定,固定后撑开伤椎置钉侧,将螺钉拧紧固定。内固定、复位完成后,保留固定骨折节段置钉侧处的椎弓根螺钉连接杆,并将其进行锁紧,取出植骨通道侧临时连接杆,进行椎体植骨[4,5]。对照组患者将植骨漏斗放置在椎弓根植骨通道处,将完整骨条或者同种异体颗粒通过漏斗放置在预留骨缺腔间隙,使用夯实器进行夯实;观察组患者将rhBMP-2与完整骨条或者同种异体颗粒制成的复合材料置入其中,方式如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 周、6 个月以及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与Cobb角;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12 个月骨折愈合评分(评分越高越好)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感染、断钉、螺钉松动)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与Cobb 角对比 术后1 周、6 个月以及12 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Cob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骨折愈合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12 个月骨折愈合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与Cobb 角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与Cobb 角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骨折愈合评分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12 个月骨折愈合评分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创伤性A 型胸腰椎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脊柱损伤情况,人体因为受到外力压迫,造成胸腰椎骨出现连续性破坏,其中在青壮年患者中,主要致伤因素为高能量损伤,如从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在老年患者中,因骨质存在疏松,主要致伤因素为低暴力损伤,如滑倒、撞击等,该类患者常常伴随神经功能损伤。因为高能损伤,大部分患者伴有其他脏器不同程度损伤,使得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6,7]。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①损伤局部表现:患者存在损伤部位压痛、局部位置剧烈疼痛;②神经损害表现:患者受伤后存在大小便功能障碍、受伤肢体或者躯干存在无力、麻木以及刀割样疼痛,情况严重时存在运动感觉完全消失;③合并损伤表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腹痛以及无意识等[8,9]。

以往临床针对创伤性A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自体骨修复、移植,但当患者全身出现代谢异常或者处于不利条件时,该类手术难以进行,同时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因此临床上针对创伤性A 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方式为使用合适的植骨材料修复骨折椎体,能够有效保证内固定手术后椎体长时间稳定,但目前并未研究出更加理想、高效的材料用于代替自体骨,rhBMP-2 是一种生长因子,具有成骨效应,为生产过程以及骨骼修复中必需的活性因子。近几年,随着我国基因工程的发展,逐渐将rhBMP-2 应用于大型骨折治疗中,提高了骨骼的修复[10,11]。在患者骨折愈合的早期,rhBMP-2 具有新生毛细血管、迁移增殖内皮细胞的作用,人体骨折后,其骨折两端细胞代谢非常丰富,rhBMP-2 具有优化细胞微环境以及营养环境的效果;在骨折修复期中,其能够促进细胞进行粘附增殖,加大细胞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组织进行再生,增加骨折修复后的质量[12]。

综上所述,应用rhBMP-2 联合后路内固定与椎体内植骨治疗创伤性A 型胸腰椎骨折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恢复锥体稳定性,患者术后预后更佳,骨折愈合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植骨创伤性椎弓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