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口服靶向药物的肿瘤患者应谨慎选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2020-05-16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杨珺李国辉

抗癌之窗 2020年1期
关键词:毒性口服靶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 杨珺 李国辉

新冠肺炎(NCP)在2019年年底暴发得令人猝不及防,这一重大疫情牵动着全国亿万民众的神经,针对此次疫情,国家卫健委目前已提出六版诊疗试行方案,且每版诊疗方案均提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这个抗病毒药物,那么其是否适用于长期口服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呢?

1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什么药?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抗艾滋病毒药物洛匹那韦与利托那韦两种药物组成的复方药物。两种药物都属于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阻断艾滋病毒的增殖、成熟,使病毒无法启动新的感染周期,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治疗作用。同时利托那韦可抑制肝脏中CYP3A代谢酶介导的洛匹那韦的代谢,从而产生更高的洛匹那韦浓度。换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两者合用可以增强其抗病毒活性,也就是“1+1>2”。

新冠病毒与艾滋病毒一样都属于RNA病毒,在病毒复制、组装过程中,可能使用一些相似的蛋白功能,因此使用抗艾滋病毒药能在临床新冠的治疗中显示一定效果。中山大学医学院郭旭舜教授在最新的研究论文中提到,认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对新冠肺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利托那韦对冠状病毒内肽酶C30的抑制作用。由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主要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所以其治疗其他类型病毒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2 口服靶向药物治疗中的患者是否可以使用?

应该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因为多数口服靶向药物在体内都要通过肝脏CYP3A酶转化为代谢物而排出体外。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两者都是肝脏CYP3A代谢酶抑制剂,可能使口服靶向药物滞留体内,无法排出,从而引起严重的药物毒性反应。

另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常见毒性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与口服靶向药物的常见毒性反应较为相似,联合使用可能加重肿瘤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利于药物毒性反应的鉴别与对症治疗。

3 洛匹那韦/ 利托那韦使用的注意事项

1.如果由于新冠肺炎的治疗需要必须使用,患者应遵从临床医师的医嘱,综合评估后使用。

2.使用时应注意整粒吞咽,不能掰开,可与食物同服。

3.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不建议使用。

4.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国内上市为两种剂型:片剂与口服液,其药物有效成分含量不同,服用注意事项也不同。指南推荐为片剂,服用时患者应给予区分。

综上所述,长期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会影响口服靶向药物体内代谢过程,有可能加重毒性反应发生率与发生程度,应尽量避免选择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猜你喜欢

毒性口服靶向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