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带教与排班制带教在护理实习生中的教学效果比较
2020-05-16谭凤
谭 凤
(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 北海 536100)
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成为一个正式的护理工作者之前,必须经历临床实习的阶段,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熟练的运用在临床实习的工作中,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提前适应临床的工作环境,加深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成功完成由学生到护理工作者的过渡,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1]。在整个实习阶段,带教老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带教方式的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将临床最常采用的两种带教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观察其教学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的护理专业的实习生206例,根据进入临床实习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103例实习生纳入对照组,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在我院实习;其余103例顺位进入观察组,于2018年05月~2019年05月在我院实习。两组实习生的男女分布比例为98:5、100:3;年龄17~22岁,平均值分别为(20.1±1.2)岁、(20.6±1.3)岁。两组实习生的基线资料经检测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实施排班制带教的对照组实习生交由带教老师进行临床相关操作技能的培训,培训时间为7天,7天之后再由不同科室的护长单独排班,与同班次的临床老师共同执行责任制护理;
实施一对一带教的观察组实习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阶段均由该科室同一位老师负责入科到出科的带教工作,实习期的学习和考核工作均由该带教老师监督负责;临床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包括健康宣教、临床治疗、针对性护理则由同班次的临床护士负责;实习期间每周对实习生的护理质量进项评估,由带教老师指出实习生工作中知识和技能不足的方面,予以针对性的监督、指导和培训,协助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工作。
1.3 效果评判
在实习生实习结束前通过考试评价实习生的综合技能,具体包括理论、操作和沟通三方面。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和带教老师满意情况,所有的考核分值为百分制,分值越高,成绩越好;统计实习生实习期间发生的不良情况,包括出现护理缺陷及投诉的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之间的考核成绩
对照组各项成绩的考核,包括综合技能、老师和患者的满意的分值均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成绩考核情况[±s]
表1 两组成绩考核情况[±s]
患者满意度(分)对照组 103 84.9±5.1 85.3±4.2 83.7±4.9观察组 103 95.2±4.6 96.4±4.2 94.3±5.2 t组别 例数 综合技能(分)老师满意度(分)15.220 18.966 15.057 P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护理期间的不良情况
对照组护理缺陷和投诉的发生概率分比为6.87%和3.88%远高于观察组0.97%和0,两项对比结果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期间发生不良情况的比较[n(%)]
3 讨 论
临床的实习工作可以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完成身份的转换,提高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并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融会贯通。但在此期间中,实习生的一切的工作行为需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完成,而不同老师带教方式的不一样,侧重点也不一样,继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2]。
排班制的带教模式可以提前帮助实习生了解科室内的工作环境,掌握科室常规疾病的专业知识,缩短了实习生的整体的学习时间。但由于班次的变化,使实习生整个临床学习的内容均来自不同的老师,老师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差异均会影响实习生综合技能的提升,而且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导和监督实习生的工作,无法及时的纠正实习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良问题,不利于实习生的长期发展[3]。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可以很好的弥补排班制带教的不足,有固定的老师全面评估实习生的实习状况,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全方面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对每周护理质量的考核,可以及时了解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和纠正,减少实习期间不良情况的发生;实习生临床基础的护理工作由同班次的专科老师指导,可以示范科学正确的护理操作流程,便于实习生学习,有助于加强实习生综合技能,提高老师和患者的满意度[4]。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整体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可以加强实习生的综合技能,在提高老师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方面的教学效果更优于排班制带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