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05-16李雪
李 雪
(阜康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新疆 阜康 831500)
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体内的肌肉以及骨关节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使其功能逐步衰弱,导致行动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身体体质和生活质量均有所下降。目前,由于大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出院后,仍然存在诸多的健康问题,因此对照护的标准有了更高的需求。延续性护理是经过多种行动设计来保证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环境中接受不同程度连续性、协作性的照护。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延续性护理应用在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的120例患者均为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纳入,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均符合老年慢性病的诊断标准且病情稳定、智力正常,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均在我院2018年3月~8月纳入,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8例;内分泌疾病患者18例;肺部疾病患者8例;消化道疾病患者3例、骨科疾病患者3例,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77.98±1.87)岁。观察组60例患者均在我院2018年9月~2019年3月纳入,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4例;内分泌疾病患者19例;肺部疾病患者1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4例、骨科疾病患者3例,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78.12±2.8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施予患者常规护理
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予患者延续性护理,详细方案如下:延续性护理: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治疗依从情况和治疗方案积极展开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并依照不同程度患者的差别来开展个体性的协助引导措施。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例如指导患者在饮食健康、用药、预防等事项,此外,医护人员可以定期开展病情交流座谈会,对患者治疗期间及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设立延续性护理管理小组,对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加强老年慢性病情预防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并发放预防手册,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要规律健康饮食并配合适量运动,采用电话方式进行7周的随访。专门为老年患者设立健康档案,将所有研究对象的健康数据信息纳入医院的健康档案系统[1]。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评分越高则说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对比两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QOL,总分越高则代表生活品质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分析所统计的数据均录入到SPSS 20.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通过计量资料用“x±t”表示,计数资料用率(%)代表,即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AHSMS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SF-36QOL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AHSMSRS评分与患者的SF-36QOL总分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老年慢性病(脑梗塞、糖尿病)患者,在出院之后均能进行自我护理,但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长此以往病情得不到有效护理,极易出现复发,多次入院出院,既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主要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帮助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老年慢性病的患者而言,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且欠缺对自身饮食及运动方面的护理,因此本研究中加强了对患者病情相关内容的宣传,为不同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案,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同时还要嘱咐患者饮食健康及适当的运动,促进了病情恢复。该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AHSMS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SF-36QOL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合上述,通过对老年慢性病施予延续性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