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20-05-16黄花夏
黄花夏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广西 百色 533000)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科室,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患者病情多存在突发性和复杂性,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提出了较高要求,常规护理以保证手术顺利进展为主要目的,未能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细化处理,护理效果欠佳[1]。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护理理念的创新,临床日渐重视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现状,主张结合实际需求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其中细节性护理应用价值较高。本文以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2017年7月~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78例,将其随机编号,采取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9例)、试验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22~60岁,平均(41.23±2.96)岁,ASA分级:Ⅰ及19例,Ⅱ级20例;试验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23~60岁,平均(41.76±2.88)岁,ASA分级:Ⅰ及18例,Ⅱ级21例。纳入标准: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患者;神志清楚且语言能力正常患者;对研究了解且自愿参与患者;排除标准: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服务,术前做好器械、药物准备,合理安排手术时间,了解患者病史和基本资料,术中配合医生操作;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细节化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强化健康教育,由于疾病影响及对手术的恐惧,患者术前出现不良情绪较为常见,护理人员应在术前访视中终点调节患者情绪状态,利用认知疗法、音乐疗法或移情方法等;(2)术中重视细节处理,巡回护士严格监测手术室温度,保证温度恒定,并做好保暖工作,监测患者非手术区域体温变化情况,术中冲洗液、药物预加热,同时术中体位调整时与医生协商,并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和状态,及时发现不适情况;(3)术后做好恢复指导工作,将患者安全转移到病房,房间内消毒并通风,每天检查敷料及切口恢复情况,操作时保护患者隐私,监测患者苏醒、尿量和引流量情况,及时预防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比较,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考察,满分100分,分3个等级:90~100分为显效;70~89分为有效,69分及以下为无效,前两个等级占比相加计算总有效率[2];(2)护理满意度比较,利用调查问卷法进行,评估患者对服务态度、环境、手术配合等满意情况,通过计算得分评判满意程度,满分100分,分3个等级::91~10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及以下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 P S S 24.0 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x2值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满意度为94.87%,较对照组79.4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手术室是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合,在医院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患者众多,手术恢复患者造成应激性刺激,很多患者存在紧张、恐惧等不适情况,影响治疗效果,需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指导,但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统一的服务方案,具体服务措施值得进一步探究[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细节性护理重视患者恢复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从细节着手完善护理服务工作,提高护理服务的系统性和总体性,满足患者真实需求。针对手术治疗患者,细节性恢复服务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开展,术前重视心理疏导,消散患者不良情绪,术中则强化保暖工作,从各个细节着手保证患者体温正常,避免低体温加重应激反应,术后则监测患者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通过细节监测和处理提高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理想。
综上,在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开展中,细节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较为理想,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