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我国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研究
2020-05-16丁天明DINGTianming
丁天明 DING Tianming
(1.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贸易与物流学院,江苏 南京211168;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16)
2020 庚子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个人们只能“宅”在家的时候,快递业彰显“国家队”担当,和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一起,肩负责任,勇敢逆行,为医院、千家万户送去急需的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快递业务量的迅速增加,带来的是塑料袋、胶带等快递包装材料的使用量日益剧增,由于标准、技术、利益等因素导致目前市场上快递包装物大部分是选用难以降解的、环保性差的材料,回收率、循环利用率低,造成包装废弃物堆积,资源浪费,对环境提出严峻挑战。
1 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关心快递业的发展。2014年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陕西视察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时指出:快递业是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如图1 所示)。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曾表示,我国快递业务量现在已超过美国、欧洲、日本快递业务量的总和。
与关心快递业发展相比,党和政府更加关注快递业绿色发展,并作出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行动。《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5】61号) 中将“绿色节能”作为快递业发展目标之一。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的《快递业火爆 包装垃圾去哪儿了》,将快递包装废弃物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1]。同年8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快递多了,包装能少点吗?》指出:“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部分包装物料有害物超标”,使快递包装绿色化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2]。如果不采取措施及时“清理”快递垃圾,“垃圾围城”很可能会变为现实[3-4](如图2 所示)。此外,国家邮政局出台的《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 《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皆强调“绿色包装”。
图1 2014~2019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统计
图2 2014~2018年各种包装材料使用量统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快递绿色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快递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举措,实现经济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的“双赢”。因此,在“绿色”、“低碳”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今天,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推行快递业“绿色包装”,已成为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共同课题。
2 我国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面临困境
2.1 立法不健全
国家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快递绿色化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绿色快递的政策、标准等。2018年,国务院颁布的《快递暂行条例》鼓励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环保包装材料;2019年,国务院在政府工作任务中新增了“推广绿色快递包装”;2019年,国家邮政局提出了聚焦包装治理和节能减排任务的“9571”工程。但是,我国快递包装立法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滞后,缺乏独立的、完善的快递包装法律法规体系,缺乏资源化系统利用的立法思考[5-6]。
自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规范包装业某一专业门类的单行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起,专门针对包装活动的法律或条例鲜有出台,对包装的规范要求主要散落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邮政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中,虽然近些年对上述法律法规也进行了修订,对包装物的使用和回收进行了一些强制性规定,但还存在规定不具体问题,缺乏系统性、操作性。现行的2018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快递封装用品》 (GB/T 16606-2018),分3 个部分明确快递封套、包装箱和包装袋的相关要求,但其是推荐性国家标准,没有强制性执行的规定。我国虽然也有《快递条例》、《快递电子运单》、《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但关于快递垃圾处理的规范还尚未出台;在垃圾处理和回收问题上,现有法律也没有对快递包装及相关废弃物的相关处理规定。2018年12月,国家邮政局发布《快递业绿色包装指南(试行)》,提出快递业包装减量化再利用,深入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但这也是快递主管部门建议方案而已,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2.2 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缺少法律法规的制约,在企业逐利本质的驱使下,快递业高歌猛进的同时必然导致快递包装带来的海量垃圾,总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快递包装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愈演愈烈。
我国快递包装主要有包装箱、塑料袋、胶带、内部缓冲物等7 大类包装材料,快递用的编织袋、塑料袋、胶带和内部缓冲物等均不可自然降解。塑料袋的主要材料是聚乙烯,市场上主要是全新料和再生料快递袋两类。单纯聚乙烯需添加玉米淀粉基、碳酸钙等降解母料才能降解,降解时间大约为10年。而再生料快递袋降解时间更长,且在生产过程中掺杂了塑化剂、阻燃剂等部分有毒有害物质,或由于产品不符合环保标准,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包装用透明胶带的主要材料是聚氯乙烯。废弃的聚氯乙烯埋在土里经过100年都不可降解,大量使用一次性聚氯乙烯产品将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果焚烧这些垃圾,会产生刺鼻的气味,对人体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污染。另外,胶带的强黏性和过量使用,会让纸类和塑胶类分类回收也变得异常困难。
据央视网新闻报道,如果快递包裹的包装箱平均按0.2 公斤/个计算,2015年全年则产生了40 万吨包装箱废弃物,可以堆满20 万个标准足球场。按照每个快递包装箱平均需要0.1 平方米胶带计算,全年所用胶带约20 亿平米,可以绕地球200 多圈。而生产等量的胶带会排放约2800 公斤气体溶剂VOCs,如果焚烧,则会污染空气破坏臭氧层形成霾状物[1]。而快递包装中的填充泡沫物焚烧时会产生二恶英,二恶英每吨排放量达到5~10 微克,按照2015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7 亿件派送计算,需要近100 万吨的填充泡沫物,会产生近10 公斤二恶英[7]。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家曲睿晶介绍,280 克二恶英可以使100 万人产生病变。因此,10 公斤二恶英会引起3570 万人产生病变。按近几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年均130%左右的增速计算,未来几年快递业务量依然高位增长(如图3 所示),焚烧其填充物所产生的二恶英引起的病变人数不容小觑(如图4 所示),即使不一定是已经引起病变的人立刻会有疾病发生,但确实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图3 未来几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预测
图4 2020~2022年我国焚烧快递填充物引起病变估计人数
3 我国快递包装“绿色化”发展制约因素
3.1 法律问题解析
虽然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规范,保障了快递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但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快递包装的法律规范还不健全。针对快递包装的法律规范不健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快递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法律规范还不成体系。自1980年中国最早的快递服务供应商——中国邮政EMS 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截至今天中国快递业才走过37年的历史,其中最早成立的民营快递企业在1993年成立之初,无法获得营业牌照,被称为“黑快递”。二是行业发展之初,快递业务量较少,产生的快递包装废弃物数量不多,没有引起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产生包装废弃物占比较多的电商行业,近年发展势头迅猛,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还沉浸在电商带来的便利及经济发展红利的喜悦之中,对于包装废弃物的问题还来不及反应,甚至是不愿意过早反应。三是因为政府担心过早制定专门法律规范介入行业管理,会使快递行业从业者产生错觉,认为政府打压行业发展,让快递行业从业者看不到行业的未来从而退出快递行业,导致整个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四是因为我国对于行业发展向来采取的措施就是粗放发展、集中管理、精细提优的管理思路。
3.2 污染问题解析
随着我国快递业务量的日益剧增,快递包装污染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之一。
3.2.1 包装标准不一
2011年出台的《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作为涉及快递包装的国家规范,但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物的技术及标准规范。由于法律规范的不健全,快递包装缺乏统一标准。快递包装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区分市场上的电商快递、普通快递等类别,快递包装材料多样,包装规格繁杂,无法批量生产。快递企业自行设计并使用不同型号的包装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尺寸混乱,二次使用相当困难。
快递行业过度包装或重复包装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消费者来说,快递“包厚实一点”是必要的,这样能保障快递安全。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评价购物体验的重要标准就是快递包装,关系到网购的“安全感”。对于电商企业来说,为了迎合消费者体验需要,包装要确保“安全”。同时,目前大部分网购商品都是实行“包邮模式”,商品安全是第一位的,否则损失要商家承担。此外,电商企业害怕快递在分拣和运输过程中,遭遇“暴力分拣”而不得已进行的“安全”包装。对于快递企业来说,普遍“身不由己”,存在“多一层包装多一层保障”的安全心理。快递计费标准是按照重量进行的,快递重量越重运费越高,利润更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和电商企业的需要,担心快递在分拣、处理、运输及投递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物品之间相互挤压造成快递损毁,为了避免物品损坏导致赔偿而对包装进行“五花大绑”。同时,快递企业为了品牌宣传和安全的需要,对于一些原本有包装的物品,还会在寄递的物品外面再进行包装,这是重复包装产生的重要途径。
3.2.2 技术研发不够
总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快递包装废弃物大多不可降解,且焚烧会产生致病的气体。因此,从源头上通过技术研发减少有害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快递包装材料的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意大利从2011年1月1日起全国禁塑,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袋替代普通塑料袋;英国全国推行使用生物降解袋;法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禁用厚度50 微米以下的塑料袋,推广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袋。美国非常重视包装设计技术,从而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耗材费及运输成本,减少快递垃圾的产生。
反观我国,由于立法的缺失,使得我国快递包装的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毫无建树,没有取得有进展性的技术突破,导致我国快递包装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质量低劣、无法降解的包装材料,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包装材料。
因此,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推出新型绿色包装材料刻不容缓。
3.2.3 利润空间不足
快递市场竞争激烈,快递包装产业竞争激烈利润低下、快递包装检验检测机制不健全等,包装市场上产生了许多价格便宜、质量低劣、无法降解、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快递包装,甚至还有一些有毒有害的快递包装。同时,快递企业之间存在“价格战”等低层次竞争,企业的利润空间有限,导致在快递包装材料质量和环保方面的选择上存在“将就”、“凑合”等心理,因价格原因选用质量低劣、无法降解和无法二次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
3.2.4 行业各方责任不清晰
Lindqvist(2002) 提出了生产者延伸责任原则[8]。按照生产者延伸责任原则,生产者、消费者共同造成了产品对资源的消耗与对环境的影响,是污染者,都应该承担产品环境责任。生产者应承担主要责任,消费者承担次要责任,同时,政府是产品环境责任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在产品环境责任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回收利用上的优势等承担相应责任。但由于法规制度不完善,参与快递行业的各方责任不清晰,政府、生产者、消费者等没有履行相应职能义务。2014年1号店推出的“1 起环保·纸箱回收”计划、2016年菜鸟网络提出的“绿动计划”及国内不少大学专门开辟的快递包装回收“生态小屋”,由于责任不清晰,导致快递企业等尝试的快递包装物回收活动效果并不理想。
3.2.5 逆向物流体系不健全
Diogo Aparecido Lopes Silva, et al(2013) 指出逆向物流的实践效果已经日益凸显,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技术创新、经济提升和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明显[9]。但由于权责不明确,导致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于观望阶段,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陷入无序状态,没有形成社会化的逆向物流体系。张迎新(2011)、郑卫彦等(2017) 指出,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建立包装绿色逆向物流网络[10-11]。政府应充分发挥公共职能,引导构建绿色逆向物流网络,这仅靠快递企业、行业协会或公益组织是很难解决的。曾经,快递等企业也尝试过回收快递包装物,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明显。
一是快递包装废弃物残值率较低。与手机、家电等高残值率回收品相比,快递包装回收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很多企业把目光转向高价值的项目。二是快递包装标准不统一,形式多样,回收困难。快递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和顾客,自行设计并使用不同型号的包装,快递包装种类繁多、大小不一、尺寸混乱,且快递包装上都有胶带缠绕,无法轻松分离,循环利用比较困难。三是消费者和快递员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大多数消费者都有绿色环保的意识,但是由于普通家庭没有多余地方存放快递包装废弃物等原因,导致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很大程度还停留在口号上,与落实到行动上仍有一段差距,尚未养成分类回收的习惯。此外,快递包装的回收会增加快递员的工作量,特别是在快递员激励和绩效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导致快递员回收快递包装的积极性不高。
4 我国快递包装“绿色化”实践策略
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各部门相互协同配合,打快递包装绿色化“组合拳”。完善立法工作,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继续完善快递包装质量、循环再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快递包装回收,形成快递回收包装再利用的闭环管理模式,建立快递包装生产企业、快递企业、消费者等在内的多方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对快递包装生产者责任进行科学有效监督。促进技术创新研发,落实国家鼓励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的优惠政策,开展快递包装绿色化研究,研发生产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利用降解的包装材料,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材料,推广环保箱、环保袋等的使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鼓励企业、机构、社会团体及消费者积极参与到快递包装回收活动中。
4.1 加强顶层设计
快递包装废弃物的产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应该站在整个生态环境中去解决绿色包装的问题。
尽管政府及各方在包装绿色化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但成效不明显,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可持续化之路充满艰辛。由于快递包装涉及到生产、采购、使用、回收等多个层面,涉及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等部门,快递包装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需要建立各相关涉及方的统一的顶层设计。各部门、各市场主体及相关研究机构清晰界定自身定位和功能,采取一系列“组合拳”,明确谁制定相关标准、谁监督原材料的环保性、谁严把采购和使用关卡、谁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谁负责回收利用等。
4.2 完善立法工作
快递绿色包装是一项复杂的、多变量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是首要的紧迫任务。
现行的国家标准、国家规范、行业标准等,或多或少存在技术和标准等立法的漏洞,国家相关部门为了快递行业的整体快速发展,在执法过程中存在宽松执法心态,加上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的积极性不高,环保意识不强,导致快递包装废弃物污染严重,泛滥成灾。因此,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同心协力,认真梳理,针对问题专门立法,尽快出台《快递包装废弃回收处置管理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快递包装强制回收目录等,并加快完善快递包装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制定具体可行的快递包装物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行业规范,并不断细化、完善《快递封装用品》国家国家标准、《邮政业用封装胶带》行业标准等,将绿色包装等环保指标纳入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和企业常态化考核,划定包装不能超过的底线、明确绿色包装的法定标准,从源头上规范,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力度,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大奖惩执行力,一旦违反标准,政府将严惩不贷;如果快递企业“绿色化”包装率达到规定标准,政府部门也将立即兑现奖励,提高快递企业的积极性。
此外,政府要加大调控力度,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快递企业的回收责任,通过减免税收、发放补贴等措施,引导企业实现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快递企业要加强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将包装回收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快递员的积极性。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快递包装环保材料的使用、回收、处理环节的治理,使监督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4.3 加大技术创新
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密切关注新业态、新模式对快递包装产业带来的历史性的颠覆和变革,创新设计快递包装,以循环利用为目标,加快技术研发,研发可降解材料,采用简洁减量化设计,节省大量的耗材费和运输成本,减少快递垃圾的产生,提高快递产业规模。
政府应牵头成立技术研发部门,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进行环保包装材料的开发,强化快递包装检验检测技术;统一包装模式,研究包装物标准化、结构化设计,开发适合绝大多数寄递物尺寸的包装模式,以降低循环包装使用的成本,提高循环包装的残值率,使用采用轻量化、高强度的包装材料。
政府应出台激励措施,促进快递包装供应商加快新技术研发,促进快递环保包装材料转型生产,生产可降解、可循环利用、不易挤压变形的环保快递包装,并在环保快递包装物上标注绿色认证标志[12]。从生产实践角度看,可以通过不同技术途径实现包装减量化,如薄壁化、轻量化、包装方式减量化、包装结构减量化、包装形态减量化、包装风格减量化等技术。
4.4 提高环保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推行快递垃圾分类制度,鼓励企业、机构、社会团体及消费者积极投身到快递包装回收活动中。牢牢牵住快递包装问题的“牛鼻子”——电商平台,制定规则引导商家选用绿色环保包装。出台绿色信用体系激励措施,使消费者从有绿色环保意识向做出绿色环保行动转变。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出台税收、贷款、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从源头上把关。国家可借助税收杠杆调节快递包装的市场行为,通过发放补贴、建立保护环境名录、公开表彰等方式,表彰快递包装“绿色化”的身体力行者,激励企业主动使用环保材料和回收利用,提高不可降解材料的使用成本。例如,日本政府对于废品回收者、分拣者给予信用贷款,对于资源回收再利用企业、垃圾焚烧厂等环保企业,采用税收减免等方式促进其发展;意大利、英国、法国全面禁止塑料袋,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袋替代普通塑料袋;德国对传统塑料袋征收绿点税,而对生物降解塑料袋免税;比利时对生物降解塑料袋实行减税;荷兰对生物降解塑料减税四分之三以上;美国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进行税收的适当免除。联合包裹推行“UPS 环保包装”项目,要求包装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必须环保可回收;联邦快递要求所有包装都是可循环利用的。
此外,还可以学习新西兰、瑞士等国的经验。新西兰邮政、瑞士邮政将绿色运营理念延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呼吁全部供应商和分包商更加重视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南非邮政发布了绿色采购手册,为其合作商、供应商、承包商和顾问都设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准。
4.5 构建回收体系
快递包装回收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而是一个需要供应链环境下的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快递行业及企业、回收利用行业及企业、电商企业与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切实履行快递包装生产者延伸责任[10]。在生产者延伸责任理念下构建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时,要考虑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Atasu 等(2009) 分析回收对环境和经济影响时,充分考虑了政府、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相关博弈对回收体系的影响[13]。
政府部门应制定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促进政策,将快递包装回收归入公益事业领域,扶植从事快递包装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的企业,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在供应链上下游建立起快递包装信息共享系统,基于包装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快递企业等销售配送网络,通过自主回收、联合回收或委托回收等方式,共建公共回收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快递包装逆向物流回收与再利用体系,让循环共用包装物有效分类,提高快递包装循环利用率[14]。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设立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垃圾分类激励制度,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实现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每个快递包装物的价值。
5 结束语
在“绿色”、“低碳”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今天,我国快递绿色化之路应秉承世界公认的“4R1D”包装绿色化发展理念,坚持包装减量化(Reduce)、包装多次重复使用(Reuse)、包装回收再生循环使用(Recycle)、包装能再填充使用(Refil)l、包装材料降解腐化(Degradable),打造可复制的快递绿色包装“中国模式”。此外,要想真正走上快递绿色化道路,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要降低运输环节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