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不只是贝加尔湖和伏特加

2020-05-16于贺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20年3期
关键词:莫斯科民族俄罗斯

◎于贺

说到俄罗斯,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套娃、贝加尔湖、伏特加、芭蕾舞……

融入这里的生活之后,我发现这些标签远远不能对俄罗斯进行概括,我感受到了俄罗斯民族粗犷下的那份细腻以及莫斯科人的冷漠外表下那份特有的热情。

在莫斯科生活了近半年,从一开始对这个广袤无垠横跨亚欧的大国的陌生,到对这个“神奇”民族的渐渐熟悉,再到如今还未离开就开始想念,经历这个过程之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用文字把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还未出发就盼望着亲眼见到老师和同学们赞誉不绝的俄罗斯的“金秋”。办理出国手续和签证时并不顺利,到达莫斯科已是十月中旬,不过我还是很幸运的赶上了一星期的“金秋”。伴着深秋绵绵不绝的小雨,整个莫斯科笼罩在金黄色的静谧里,我也见证了一周之内从深秋到初冬的变化。

我所在的学校叫做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它坐落在地铁环线上,沿着莫斯科的“长安街”——特维尔大街步行到红场只需二十多分钟。俄罗斯新学期从九月一号开始,由于在接近期中时才到达学校,系主任给了我特殊待遇(一对一的入系考试),这让初来乍到的我多了一份紧张。最后的考试结果还算令人满意,我被分到了高级班上课,自此开启了我在俄罗斯的留学生活。

学校里中国学生很少,加上本科生和孔子学院的老师总共不超过10个人,这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现在想来这也是让我能尽早融入当地生活的推动力之一。一个月后,我开始在孔子学院担任口语助教,与俄罗斯学生更深度地进行交流。我教他们汉语,他们也帮我提高了我的俄语口语水平,让我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更充分地接触。

临近新年,有一个班的学生细心地记得我在第一节课时谈过自己的家乡青岛,全班合买了三瓶青岛啤酒赠予我做新年礼物,收到之后我的心里满是惊喜和感谢,这也充分映射出这个民族粗犷之下独特的细腻。

十二月初莫斯科就有了浓浓的新年氛围,一来气温与日降低,二来街道上、学校里、商场里开始张灯结彩,新年枞树也渐渐多了起来。

31日当天,从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到红场整条特维尔大街像是打了“兴奋剂”,往日车水马龙的喧嚣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跨年的狂欢,走在路上突然来群人拉着你又跳又唱,在国家杜马大楼旁和俄罗斯人一起倒计时、等烟花,看普京的新年致辞直播,俄罗斯人热泪盈眶齐唱国歌,在剧院广场蹦新年野迪,地铁通宵运营,在跨年之夜所有人都扔掉了冷漠的外衣,这大概才是新年真正的样子。

我的生活进入常态化,上课、写作业、备课、和意大利同学侃天侃地一起做饭,前不久经历了俄罗斯的大选,近距离感受到俄罗斯人的政治生活。

如果有人问俄罗斯人空闲的时候都会做什么,“散步”绝对占首位,每天都会听到“我们去散散步吧”,可能这与中国人喜欢的“逛街”类似,可不同的是他们所说的散步真的是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步行,哪怕户外是冬天零下十几度的严寒。

当然,莫斯科的博物馆、艺术馆、剧院等在人们的生活里也占据着独一无二的位置,不得不承认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精神生活并不空虚。和朋友一起周末去看展、看话剧也是来俄罗斯之后养成的一种习惯,凭学生证大部分场馆半价甚至免费,连大剧院都有一百卢布的学生票(大剧院的正常票价上千卢甚至上万),还有每个月的博物馆之夜活动,每次都有特定的场馆免门票参观。文学课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契诃夫的戏剧,受她影响我们班的同学几乎把契诃夫的作品看了个遍。

去年十一月来到盼望已久的“文化首都”圣彼得堡,有句话这样描述她,“俄罗斯需要莫斯科,彼得堡需要俄罗斯”。如果说莫斯科的街道上和地铁里人们大多板着脸不苟言笑,而彼得堡人则温和许多。去年暑假做翻译结识的彼得堡一个舞团的老师带着我领略了这个亚欧大国的另一面。十二月份受不住严寒,到索契感受了俄罗斯南方的阳光和温暖,黑海、棕榈树、沿海火车、雪山……全都巧妙地融合在这座城市中。来到下诺夫哥罗德和川外的朋友们见面,新年假期追着极光的步伐飞到摩尔曼斯克,看了北冰洋,见了不冻港,坐了雪橇,等着极光看星星,大雪封路差点被困在冻住的湖面。上个月周末去朋友家的城郊的小别墅做客,体验了俄罗斯的乡村生活。接着去了克里米亚,再次相遇黑海……

转眼在莫斯科的时光已经过了大半。俄罗斯性格单一中透着复杂,有些时候真的很难理解俄罗斯人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我们也常说这是个神奇的民族,一句“这就是在俄罗斯”似乎就能把所有的纳闷进行完美地阐释。一百天后我将离开这方土地,之后什么时候可以再次相见我也无法回答,只希望后会有期。

猜你喜欢

莫斯科民族俄罗斯
莫斯科第一届宠物狗节
大雪袭击莫斯科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MINORITY REPORT
车“游”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