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020-05-16聂予真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科生凌云北京大学

◎聂予真

小编说

她找到我跟我说她是北京大学2019级本科生,某小县城中学数年来唯一一个考上北大的文科生。我顿时觉得充满了力量,她让我相信评刊表上那些以北大为目标的小蝴蝶都能梦想成真。我相信有很多如她一般的人,在追寻北大的路上匍匐,像只蜗牛,像株小草,不起眼却始终坚韧,他们都会有凌云的一天。(本期不设访谈,有什么想问学霸聂的可以联系小编QQ :2752738150)

—— 林木木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句七言是我自身真实的写照。陪伴我实现从小县城中学到北京大学的飞越,陪伴我成为母校数年来唯一一个考上清北的文科生。当年的一株小草长成今日的凌云之木,我想将自己的高中历程分享给正在路上的你,也算作对从前自己的深情告白与感激。

谈起高考,我定会情绪上涌久萦心头,这是对从前艰辛日子的自然生理反应。高中三年的夏天,都没有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一个个极为枯燥的蝉夏,几近日日雷同的生活,真似西西弗斯日复一日推石上山,永无止境的苦役,是极其枯燥乏味的却又必须忍受和熬过的荒诞。繁重的学业、激烈的竞争,是高中生不变的枷锁。

而一切在去年的那个夏天幻变了,我仿佛一只羽翼轻盈的白鸽,从穷乡僻岭飞往我十七年以来的梦中殿堂——北京大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知道高中三年的一切血泪都是造就羽翼的材料,现在的自己成了从前只能埋在心间的“凌云之木”。可这段路途绝非顺理成章的坦途,而是眼泪与汗水铺就的道阻且长。

一、考上北大的凭什么不能是我?

时间回到我的中学阶段。年幼的我原生性格比较脆弱,爱哭,总会因为一些事无限贬低自己,继而陷入贬低自己、厌恶自己的恶性循环。我记得很清楚,入学摸底考试一上来就考得很差,在课堂上抹眼泪,不是因为分数低的刺激,而是单纯对自己能力不足的厌恶。从前我的目标是考北师大,因为我想做教师,不想和我的父母一样消耗健康干苦力活。但是这个成绩,离目标还很远。

虽然老师们对我这种档次的学生不会过多在意,但我暗自安慰自己:“这只是起跑线而已,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在记事本中郑重地写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于是,接下来的路,我就真的迎着穷山距海的困难而上了。

在分科后第一次考试中,我的校文科排名在中上游位置。虽然文科课业的压力小,但是精神方面的摧残却多了。我的高中母校向来兴盛重理轻文之风,就算是文科的第一名,也不过是被理科淘汰下来的第一名罢了。并且,我校的文科已经有六七年没有出一个清华北大了,学校对文科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选文科的我就像小草苗,长势再好,也只是一株漂亮的草,与理科花坛里靓丽的鲜花相比,不值一提。

况且,自己现在不过还是一株平庸的草。但好在一株草的生命力,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即使如今在北大的校园里走着,我也经常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是什么让不被看好的我在不被看好的领域拥有永续的动力而不断向前?这其中有生活所迫的原因,有梦想的激励,但更多的是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甘——凭什么你们看不起文科生?凭什么终究有人上北大,那个人就不可以是我?

我听过一句话:“逼我努力的似乎都不是正能量和鸡汤,而是嫉妒和虚荣心”。虽然不愿承认,但的确是自己不甘人后的愤怒与嫉妒,督促自己做出常人无法做出的努力。

二、我的日记本中,藏着凌云志

高二后期,我给自己换了一本崭新的日记本,记录自己的小事,写下激励的话。我的情绪非常容易波动,如果陷入自我厌恶中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但与此同时,我也很容易通过自我激励而充满热血与豪气。所以,那本日记本成了我负面情绪的倾泻处和充电站,我在第一面写下了最爱的那句话: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与这句话的相遇是我偶然一次翻阅杂志,出奇地被它吸引。因为这句话与我的心气相合。我很内向、很脆弱,但内里却是个心高气傲的人,想得到他人极高的重视。看到它的那一刻,我心中过了一遍自己十多年来的辛苦和不被重视,接着又想象了这样的画面——自己有朝一日考上北京大学,成为“凌云木”,让那些“不识凌云木”的人大跌眼镜地称赞我。

但我当然知道这只是一个瞬间的泡沫幻想罢了,自己如果继续努力应该可以实现北师大的梦想,但北大可是中国第一高校,还是别不切实际了,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下去吧。

高三将至时,我知道自己再没有一丝松懈的机会了,必须保持优势、弥补劣势。但同时我也很迷茫,自己的努力会有成效吗?为什么还是不见起色呢?于是我在日记本里写上,“年轻人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以此激励自己,不要考虑努力是否有成效,只要不负自己,时间会在某一处路口给你最终的答案。

不谈别人,就连现在的我也惊叹于高中时自己的冲劲:早上5点多起床,6点到学校趁着没人大声读历史。学校6点半才供电,我用充电台灯在空无一人的教室中背书;中午吃了饭,午睡30分钟便来到教室自习,有时在家磨蹭了一会儿,同学比我先到,我就会自心底生出一种危机感,并在第二天坚持动作利索不磨蹭;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我会在操场上一次性跑十二圈,想象自己正在进行毅力值的充电,想象自己正在跑完高中的路程,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者……

同时,我也会总结出很多自己的学习技巧,比如:我会随身带一本168k的胶套本,老师突然讲到的或自己刷题碰到的不熟的知识点就立刻记在上面,吃饭时和睡前拿出来看看,加深记忆;在数学上我老是犯一些低级错误,例如忘记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我会把这种类型的错误写在一起,在进考场之前看看,考试时就不会犯了,等等。

三、在暑期课堂,与北京大学初遇

通过努力,我的成绩在高二末稳定在了年级文科前三,但说实话,我没有大喜过望的感觉。因为,首先,我真的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其次,我并不觉得自己在本校的文科排前三能有突破性的成就。

在高二的暑假,清华北大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夏令营计划。信息闭塞的我这才知道,文理科年级前几名有机会被学校推荐参加清北的夏令营。而这夏令营,并不是单纯地参观游览,而是去了解高校文化、涉足高校课程、参加考核,只要获得“优秀营员”的称号,就有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和高考加分的机会。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前那不可能的幻想可能正慢慢地呈现较为真实的轮廓。我想也许北师大并不是我竭尽全力生长的终点。“凌云木”的愿望,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填报北京大学夏令营申请的开始,也是我慢慢接近北京大学这座可望而不可即的殿堂的开始。我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写进了北京大学暑期课堂的申请书中,焦灼地等待着北大的回应。最后申请结果出来时,只有我这个文科生和其他两个理科生通过了审核。

2018年的暑假,我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去北京大学。当然,那时的我做梦也不会想到,两年后的今天,自己已经成为了真正的北大人。参营的那五天,我瘦了三斤,因为知识盛宴太过丰盛,紧接着无数次的小班讨论和课后论文写作,比在校时还辛苦。但我也受益很多,认识了五湖四海的新朋友,其中的几个现在仍有网络联系。

暑期课堂的学员手册我还留着,北大教授们的课程笔记我还珍藏着,参与后的心得体会也都记录了下来,这些都在一点一滴地加深我对北大的向往。最打动我的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的讲座《性与天道:孔子哲学的精神》,那生生不已的主动性,将敦促我一生勤勉学习。在最终的测验过后,我去了北大的一个展馆。我不记得它的名字了,只记得那里有一处展物,可以用便利贴写字留念。我当时郑重地写下: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北大,I WILL GO BACK!”

时光荏苒,乌走兔飞,我不曾料到此愿竟可还。

四、等着吧,我要你见证一个奇迹

返校后,我的学习任务更紧了,但是信念也更坚定了。我的日记本上开始频繁出现对北大的向往——“哪怕北大只有一个招生名额,为什么考中的那个人不可能是我?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等着吧,我要你见证一个奇迹。”也有了更多对学习的反思—— “用最紧张的时间安排,去帮助自己逃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可是紧张的学习和莫大的压力让我的情绪极不稳定,我开始间歇性暴饮暴食,在早读、晚读时甚至会莫名其妙地哭出来,这些都一一记在了我的日记本里。在夜晚,我会像个长辈安慰孩子一样,安慰这一天中脆弱的自己,在日记本里写下事情的解决方案,尽量安抚自己的情绪波动。

繁重的高三,最重要的是信念。后期我的成绩几乎稳定在了文科全校第一名,但也有情绪暴动导致的突然下滑,让我信念动摇,暂失方向。而顾城的那首诗——《信念》,在我的日记本里默写过数十遍:“土地上生长着信念/有多少秋天就有多少春天/是象就要长牙/是蝉就要振弦/我将重临这个世界/我是一道光线/也是一缕轻烟。”平常心对待受挫,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将重临这个世界,第一名还会是我的。高三的下学期,我几乎一直是文科里最努力的小草、最茁壮的小草。

高考报名、百日誓师,越临近高考,教室内的气压越低,人心却异常躁动。我的笔记本、错题本、日记本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他们让我温故知新、知错而改、稳定心绪。在后期稳居第一是什么样的体验呢?骄傲肯定是有一点的,但是担忧也很多,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期望,来自对自己的期望。我尽量让自己不去想高考后自己到底会去向何处、会不会马失前蹄、会不会辜负学校的重托,而是专注于一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因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无论结果怎样,我都是我始终的,唯一的,年轻不朽的英雄。而豪气一定也不能少,我经常暗自对自己说:“高考一战,秀压江南!”

高考最后十余日,我和其他五人一起接受学校的封闭式特训。每天写模拟高考的四门卷子,晚自习老师会来讲解。那几天,自己变成了做卷子的永动机,对试卷的把握、答题的方式、时间的控制等能力大幅度提升。以前,我的文综选择题会错七八个,集训之后,我能做到只错一两个。魔鬼式训练熬过来了,我提升了很多。

我想,要是换做之前的我,会觉得一天写一套高考卷子并且讲解、订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我这不就做到了吗?我愈发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2018年6月7日,踏入考场的时候我很平静,完全没有自己在高考倒计时阶段担忧的惊慌失措,那些忧虑自己临场发挥失常的想法都是无用的。考场上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我就像是在一个普通的枯燥夏日里进行了一次小测,又像是在魔鬼训练中接受一次普通的练习。除了英语听力时关门关窗导致很躁热,我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之前想象中的一百种异样情况。所以,我想说的是,高考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它只是一次普通难度的考试,将它妖魔化的话只会让自己提心吊胆。

沉着冷静,则万事胜意。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走出考场后,别人都欢欣雀跃起来了,而我还是一刻不能懈怠,因为等待我的,是高考后的北大自主招生考试。这场考试源自于我上文提到的北大暑期课堂,通过平常表现和论文写作的评审,我得到了“优秀营员”的称号!而这个称号,就是进入自招考试的入场券。走出高考校门,我就奔赴机场,坐上前往北京的飞机。这场试考完后,我才真正放松了下来。

五、我在北大等你来!

紧张刺激的高考出分,我倒觉得像是意料之中的五谷丰登,因为我付出了很多。我的成绩全省排名高,同时也是本县的文科状元。录取结果出来后,我成为了这个学校数年来唯一一个考上清北的文科生。那个暑假,我一直活在荣耀之下,录取通知书的颁发,奖学金的仪式,升学宴,谢师宴,接踵而至。以前不看好我的、不在意我的老师们都给了我祝福和厚望。我一直期待的被肯定、被重视,到头来其实看淡了。而最让我骄傲的,是高中三年中、求学十二年中一直努力的自己啊。从前不被看好的小草,终成凌云之木。

2018年冬日我在北大冬令营申请书上写了:“如果人们承认世界自身也能够去爱,去忍受痛苦的话,那就与世界和解了。我们的幸福大概在于认清了存在的荒诞性后依然能够欣然接受荒诞的命运轨迹,并在自由中勇敢地摸索自己的命运,勇敢地承担一切的责任。我向未来的自己保证,将不忘自己的来路,坚定自己的归宿。找到属于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一个随便的命运,在那之中尽情生活,全心全意、不受动摇地生活。”

希望你们也能不忘来路、坚定归宿,给自己足够的肯定。记住,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想见证属于你们的奇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博雅塔前求博雅,未名湖畔誓闻名,我在北大等你来!

猜你喜欢

文科生凌云北京大学
保留一点儿焦虑感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2)举行
你不是“生”而为父母,而是“学”而为父母。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Q萌霸气凌云秀
洱海太湖石
残荷新爱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的文字学启示
文科生与理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