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暑湿当令 宜食利湿药粥

2020-05-15王荣华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白扁豆赤小豆性味

王荣华

祛暑利湿类药粥,是指以通利水道,渗除水湿为主要功效的药粥方。适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湿邪为患或湿热所致诸症,如暑湿、淋浊、关节肿痛、风湿痹痛、湿热黄疸、腹泻、痰饮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夏季暑湿当令,常食祛暑利湿类药粥,可健脾利湿,祛除暑湿,有效地预防中暑及暑湿诸病。

1.白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1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白扁豆、大米淘洗干净,白扁豆研细,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熬煮,待豆化米开,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功用:健脾和中,化湿消暑。适用于中暑发热,暑湿泄泻,脾虚乏力,食少便溏,肢肿带下等。白扁豆,《本草纲目》言其:“入太阳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病,清暑除湿而解毒也。”《滇南本草》言其:“治脾胃虚弱,反胃吐冷,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积。”临床上将白扁豆作为甘淡温和的健脾化湿药,用于脾胃亏虚,纳少便溏腹泻,白带以及夏季感受暑湿引起的呕吐、腹泻、胸闷等症,为夏季祛暑利湿,药食两用的食疗佳品。

2.茯苓粉粥  原料:茯苓30克,大米50克,白糖少许。制法:将茯苓择净,研为细末。先取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再下茯苓粉,煮至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功用:健脾利湿,宁心安神。适用于脾胃亏虚,水湿肿满,小便不利,大便溏薄,心悸,失眠多梦,心神不宁等。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脾、肺、膀胱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之功效。《名医别录》言其:“益气力,保神守中。”煮粥服食,对脾胃亏虚,运化不足,纳少便溏及各种水肿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茯苓粥性味平和,四季可食,不受疗程限制。

3.赤小豆粥  原料:赤小豆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赤小豆、大米择洗干净,赤小豆研细,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功用:健脾利湿,利水消肿,下气通乳。适用于水肿、脚气、腹胀腹泻、疮痈肿毒、痄腮及产后缺乳等。赤小豆,又名赤豆,性味甘、酸、平,入心、小肠经,有和胃健脾利水,解毒消肿之功。《药性论》言其:“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其甘能补脾,性善下行而利水,为滋养食疗佳品。煮粥服食,正如《本草纲目》所言:“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脚气,癖邪疬。”其对脾虚湿盛,水肿胀满,肢体重困等疗效甚佳。

4.茵陈蒿粥  原料:茵陈蒿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茵陈蒿择净,放入锅中,加水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药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功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适用于湿热黄疸,身黄、目黄、小便黄,小便不利,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茵陈蒿性味苦,微寒,入脾、胃、肝、胆经。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茵陈蒿粥寓补于治,药食同用,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茵陈蒿粥宜稀薄為好,脾胃虚寒者不宜选用。

5.车前叶粥  原料:鲜车前叶30克,大米50克,葱白2茎。制法:将车前叶、葱白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药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功用:利湿通淋,清热明目。适用于热结膀胱引起的小便不利,淋沥涩痛;肝经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视物昏花,及暑热泄泻,肺热咳嗽,痰多粘稠等。车前叶,有利水通淋,利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之功。《本草纲目》言其:“导小肠热,止暑湿泻痢。”《药性论》言其:“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车前叶为甘寒滑利之品,故遗精、遗尿者不宜选用。

6.薏苡仁粥  原料:薏苡仁、大米各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薏苡仁、大米择净,淘净,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功用:利水渗湿,祛湿除痹,清热排毒。适用于脾虚泄泻,小便不利,肢体肿满,风湿痹痛,筋脉挛急,肺痈肠痈等。薏苡仁,又名苡仁、米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胃、肺、大肠经。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祛湿除痹,清热排脓,通淋止泻之功。《本草纲目》言:“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渗水除湿,故泄泻、水肿用之。”编辑:陌漓  yangsheng_moli@sina.com

猜你喜欢

白扁豆赤小豆性味
我家秘方
健脾利湿赤小豆
一茶一粥 除湿养血
赤小豆粥
健脾祛湿白扁豆
白扁豆粥清热解暑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有痰咳不出服瓜蒂散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白扁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