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策略
2020-05-15张月霞
张月霞
[摘要]作为小学阶段的必学科目之一,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无须赘述,然而,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的语文学习表现和成绩仍不尽人意。本文以学困生为主要讨论对象,从学生自身、教师、家庭等几个方面分别分析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学困生转化的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關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的语文基础一般较差,课堂中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课堂表现也不积极,对语文学习一般不感兴趣,并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极难,自己不可能学会。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学生因素
小学阶段,学生开始步入知识学习的正轨,语文教学也一改幼儿教学时期的识字以及讲故事。从小学开始,学生需要学习更多的生僻汉字,同时背诵诸多词句,这就造成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节奏,最终导致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与初中生以及高中生不同,小学生通常玩心较重,在学习方面不具备良好的自觉性,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督促。同时,由于语文学科知识的琐碎性,语文考卷题型繁多,教师和家长难以保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监督到每一个知识的细节,进而导致部分学生语文知识缺乏全面性。
与此同时,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模式方面未能适应小学语文的教学节奏,学习不具备计划性,特别是对于幼升小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其心智尚且属于幼儿成长时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更愿意学习体育、美术等感官知识,不愿意学习需要背诵和默写的语文知识。基于此,一些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主观上认为自己对语文“无能为力”,缺乏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然而教师和家长又频繁督促其学习语文知识,最终导致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反感和排斥。
(二)教师因素
在对学困生的影响方面,大致可将教师的影响分成如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学方法层面的影响。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惯于以“灌输”的方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填喂”,这与新课改所要求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相不符,学生只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无法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强烈的排斥情绪,导致语文知识学习产生困难;其二,评价方法层面的影响。受应试教育理念束缚,部分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下仍然以其语文学习成绩为重,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导致其语文知识学习陷入困境。
(三)家庭因素
作为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然而,根据调研得知,目前相当一部分家长从观念以及方法上对孩子的语文学习教育都抱有错误的态度。以生字学习为例,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发育所处阶段,大部分小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正确记忆生字,容易出现误读、误写的情况,然而部分家长对此缺乏细心教导和指引,只是一味责骂学生,甚至部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说出例如“你简直是笨到家了”此类讥讽言语,并惩罚学生通过大量誊写加强记忆,这种带有惩罚和责骂意味的教育方式可谓大错特错,不但无益于其语文知识学习,甚至会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增添其学习压力,最终导致其在语文知识学习方面陷入困境,沦为学困生。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积极鼓励,关注学生内心
想要让学困生转化工作产生实效,首先应当以非智力因素为切入点,通过教师不断地鼓励给予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信心。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真诚、频繁地鼓励能够给予其强烈的情感刺激,促使其不断提升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赞许能够带给其充分的力量和激励。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学困生群体的需求,通过情感激励的方式帮助其拾起语文学习的信心,帮助其逐步调动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经常性的鼓励和赞誉加强其语文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困生准备更多简单的问题,并经常性地提问,让学困生看到教师对其的关注和关心,同时应当在课堂教学之外与学困生多交流沟通,并在日常作业评价过程中给予其更多的肯定和赞许,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的进步,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格外关注学困生的心理环境建设,从精神和情感层面着手改变其语文知识学习困境,打消其对学习语文知识的排斥。从教师的层面而言,应当反思自身是否做到了对学困生的精神关怀,同时不断提升对学困生群体的转化能力,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困生群体语文基础知识教育。一般而言,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因人制宜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和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对造成其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加以分析,最终根据其原因制定有效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例如,小学生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参差不齐,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或许就是因为其存在胆怯心理,不敢表露自己的心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和课下多鼓励生性胆怯的学生,鼓励和引导其勇敢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其自信心。此外,作为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语文集听、说、读、写于一体,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学困生,教师应当找出其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才能实现重点突出、集中进步。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适当地调整教学结构,给予学生更多的提升机会,特别是要注意向其教授科学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体系。针对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并在学生进步时及时给予赞扬和激励。例如,教师可设置和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语文学困生,并在其回答后表扬其勇气,同时针对其回答做出肯定,帮助其树立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提升其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对于难度偏大的知识点,教师可通过针对性的课前辅导让学困生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跟上教学步伐。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日志形式记录自身的学习进步,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和兴趣。
(三)科学评价,重塑学生信心
对于学生而言,其从内心深处必然渴望获得教师的认可,因此倘若其学习行为能获得教师的肯定,其必然愿意继续努力来获取下一次鼓励和赞扬。因此,教师应当多激励和赞扬学困生群体,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其树立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科学评价并非盲目肯定,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仔细观察,才能对其进行有的放矢赞扬式评价,才能获得学生情感层面的认可,对其产生有效的激励。学困生也同样具备自我思维意识,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时必须注重其自我思维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观察,找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赞扬和肯定,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善意,打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恐惧感和排斥,重振其学习信心。应当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表扬和肯定必须基于其实际情况,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表扬和肯定,否则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为长期、系统性工作,尤其是对于成长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困生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