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创新教学初探
2020-05-15严小斌
严小斌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打造成创新型的人才,既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又是社会的需求。教师应该在教学时,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进行创新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向新型人才的标准靠拢。在小学语文中,有很多创新教学可以结合的点,是创新教学好的平台。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创新教学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意识;语文教学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诸多领域的发展中,科技创新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始向创新型转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就要尽早准备。在小学阶段很多知识可能对人才的培养产生不了直接的作用,但是人的思维和思想比知识更具有延续性,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完全可以把人才培养的理念引进来,为学生们在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要培养符合“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的新型人才。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采取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不能再是常规的字词识读、课文解析等,要用创新型的教学措施,把创新的理念在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组织的创新
如果教学永远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会把对课堂的印象固化下来,他们会认为这就是课堂该有的样子,无形中会给他们一种“存在即合理”的呆板印象。那学生怎么会有打破传统、标新立异的意识,还有什么创新可言呢?要体现创新教学的理念,教师就要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不断改变、不断创新,让学生体会到创新带来的改变和乐趣。比如,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身份,让学生讲课,教师坐在下面听课。从备课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都是学生自己确定,教师不参与,只本分地做一个听讲者。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师看似不务正业,但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备课的时候必须深入了解课文,甚至还要查阅很多资料,才能把准备工作做好。在讲课的时候,还要考虑如何组织语言,如何安排调动课堂气氛,如何管理学生,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课文讲清楚。学生准备和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即便是原原本本模仿教师的教学,学生也能从中发现很多在学习中发现不了的事情。这样丰富的体验会让学生考虑问题更全面、更成熟,思维也会更开阔,这些都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形成。
另外,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不按常规形式进行,而是提前选几个和课文有关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在新课正式进行的时候不分析课文,就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对问题的思索本身就是一个全面调动思维的过程,要解答针对课文的问题,也必定会有对课文的深入了解。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有道理,还会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佐证。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下,一定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出现,这些新的想法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种子。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一提到新型的教学手段,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多媒体教学。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很多教师都比较推崇多媒体教学,加上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在当下,多媒体教学却成了最常规的教学手段。因此,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把多媒体教学从创新型的教学手段中“开除”。很多教师可能不太理解,已经集成很多先进技术的多媒体都不能称为新,那什么才叫新呢?其实“新”和“创新”本来就不是一个概念,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看,多媒体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新”,而不是思想理念的“新”。我们讲创新,当然不能仅仅是技术上、手段上等表象上的“新”,更要追求实质上的“新”和思想上的“新”。从创新的角度讲,只要能打破传统,能带来好的影响,就可以称之为“新”。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它是借助一些外在的事物促进教学效果的方法,因此,只要能有助于教学、新奇有趣的手法和教具,只要是为新的教学思想服务的,都可以引入课堂,都可以称之为“新”。
比如,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没去过故宫的学生很难通过文字和简单的平面图感受到皇家宫殿的庄严宏伟和布局的和谐统一,教师可以用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上的实景导览图让学生感受宫廷建筑恢宏的气势。这样的方式既解决了文字抽象性的问题,又让学生有置身其中之感,如身临其境般地体会文本表述的精确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再好的讲课技巧都无法比拟的,这就是创新的价值和作用。
三、教学语言的创新
语言是教学信息最重要的载体,课堂的导入、字词的诠释、文本的解读、师生时间的互动,都需要语言的辅助,因此可以说,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教学工具,是学生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另外,教学语言也是一个教师教学风格的展现和教学能力的体现,对教学语言的打磨和优化,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吸引力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语言上的创新,是教师内在创新意识的外化,它会在无形中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新的东西,并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教师意识不到语言创新的作用,以为理念和思想上的创新是高层次的教学策略下的产物。其实在课堂上,语言才是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它是有形的,是具体的,当然,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用“今天我們来学新课文……”“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这样千篇一律的语言,学生早就听腻了,由这样的语言构造的教学,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进行语言形式上的创新,从教学一开始,就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新鲜感刺激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学习《穷人》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说:“今天天气不错,我的心情也不错,但是有一个地方那就不一样了,寒风呼啸、波涛翻滚,并且那里有一个人心情也糟透了。是谁?她为什么不高兴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样经过教师创新的导语区别于常规的引入方式,有对比,有互动,还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不但用悬念引出了课文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多使用。
四、教学评价的创新
教学措施上创新性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在教学评价上的改变。要把创新教学的理念贯彻下去,那肯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也就是要完成教学评价的创新。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评价体系里,教师最常用的评价手段是分数、等级和小红花之类,这样的评价只能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好、坏、优、劣,并不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改变,也不能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也就是说,传统的评价方式下,学生只知道自己好与不好,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知道自己与“好”的差距在哪里,不知道如何做才能达到优秀的标准。因此,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由教师的评价形成的学习中的被动状态,就要创新教学评价,用好的评价策略,让学生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有更强的自主意识。
在新的评价体系里,不但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能帮学生改正问题;不但让学生知道如何改正存在的问题,还要知道自己应达成的目标;不但要让学生接受评价,还要让学生主动评价,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学习的进步,形成主动探究的观念。比如,“评分加评语”的形式,“等级加对策”的形式,等等,就是要让评价的目的变成纠正,而不是惩罚;还可以把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拍成照片,并用美图软件标注上相应的话语发到班级群里,让学生获得极大的认可,从而更加喜欢语文学习;还可以形成师生互评的评价模式,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评价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另外还可以对教师形成激励作用。
五、结语
创新是一种很强的软实力,是个人取得成就和社会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创新的重视,就是对学生未来的重视,就是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因此,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措施,营造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只有这样,才会在学生的心里种下创新的种子,才会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