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2020-05-15王蓉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检出率流行病学艾滋病

王蓉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5-026-0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而导致的系统性疾病总称。AIDS具有传播速度快、病情进展隐匿、病死率高等特点,现医学界普遍认为性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受限于知识层面有限、心理不成熟等因素影响,青少年对于AIDS的认知较为片面,且青少年处于性活跃期易发生高危性行为。近年来,随着医学观念及健康普查的广泛推进,艾滋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我国15-24岁年龄段青少年AIDS的检出率呈逐年升高的态势,但由于青少年时期AIDS总体病死率较低,故对于青少年AIDS防治的研究鲜有发表。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AIDS,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1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统受破坏后多种治病因素导致多系统疾病的综合表现,并非单一疾病,AIDS可通过直接接触的口腔、生殖器等黏膜组织或携带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传播,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性传播为其首要传播途径[2]。

2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3],我国AIDS的检出率呈逐年升高的态势,且由于青少年独特的生理、心理及知识结构,AIDS在青少年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可否改为逐年上升趋势)

3 艾滋病在青少年中传播的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基础及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国人对性观念的变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性观念受到严重冲击。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对性行为认知不足,从而导致艾滋病发生[4]。

4 青少年艾滋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4.1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HIV的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联合用药以对AIDS进行抗病毒治疗[5]。主要包括3类药物,①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6],典型药物包括拉夫米定,通过选择性介个HIV反转录酶,从而抑制HIV反转录与复制,起到治疗效果。②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HIV反转录酶部分位点,从而起到抑制HIV转录、复制作用,该类药物存在易产生耐药等缺点。③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IV反转录过程中必须的蛋白酶而起到治疗效果。

4.2 切断传播途径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控制AIDS的有效方式[7]。具体分为:①切断性传播途径并对感染暴露者进行有效控制,在HIV暴露后应及早服用HIV阻断药物并定期检测HIV抗体情况,对AIDS进行早期的诊断、治疗,有效控制AIDS传播。②拒绝毒品,养成健康行为习惯。避免共用注射器等,避免医源性AIDS传播,在医疗操作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血,减少AIDS传播风险。③切断母婴传播,在孕检时岁CD4+T细胞>200ul的孕妇应在产前予以ALT治疗,对预防AIDS传播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④加强献血管理和监督,在献血操作中对相关人员、设备进行严格监督、管理,规范献血环境,杜绝医源性传播[8]。

4.3 强化宣传教育和同伴教育

AIDS的防治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强化宣传教育。研究显示[9],目前多数人对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认知不足,部分人群尤其是青少年接触艾滋病相关知识极为匮乏,预防意识淡薄。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改变,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其处于性活跃期,在防艾观念淡薄的前提下其艾滋病防范较为匮乏,极易发生AIDS暴露。为此,在宣传教育中要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结合青少年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进行AIDS基础知识教育,使其正确认识AIDS并逐渐掌握防范技巧。

目前,国外已将同伴教育广泛应用于AIDS和青少年学生生殖、性健康教育领域,但其在国内应用尚未普及[10]。由于青少年独特的行为习惯和生存现状,对其应用同伴教育可发挥同伴间的角色影响作用,结合宣传资料发放、知识讲座、多媒体教学等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5 小结

综上所述,AIDS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青少年独特的行为习惯和生存现状,AIDS在青少年中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AIDS对于降低AIDS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伟彬,李顺铭,古羽舟, 等.广州市互联网型MSM使用“互联网+艾滋病综合预防服务体系”现状及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10):1206-1211.

[2] 姚琴琴,黄艳梅.某高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下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2):139-141.

[3] 赵蓉,翟飞飞,李锐, 等.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评价[J].医学动物防制,2019,35(5):452-454.

[4] 吴尊友.艾滋病预防技术进展与防治策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12):1204-1209.

[5] 杨慧颖,朱丽萍,秦敏, 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36):4658-4660,4664.

[6] 曹煜,万明,王崴, 等.中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4):388-391.

[7] 杨新宇.艾滋病暴露前预防与暴露后预防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4):425-428.

[8] 潘超平,黎燕宁,黎泽明, 等.广西艾滋病高危人群对艾滋病预防服务的满意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8):3339-3342,3351.

[9] 武俊珍,陈晶琦,馬爽, 等.北京市某职业学院女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及性行为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9,28(1):145-148.

[10] 黄丹,钟晓妮.对影响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依从性因素的思考[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2):131-134.

猜你喜欢

检出率流行病学艾滋病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