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小棒,演绎别样精彩

2020-05-15张笃军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操作学具数感

张笃军

[摘要]利用学具教学是常见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学具的有效使用,可以变“教师讲解”为“学生演示”,使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加快新知内化的历程,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探究、爱上数学,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学具;数感;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1-0095-02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数学上的抽象属于操作性质,其最初的来源是一些十分具体的行为。”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小棒是常用的学具,学生通过摆小棒,可以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助力思考、感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发展其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

一、摆小棒,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1年版)》提出:“要使学生经历并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就必须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感是对数的理解.数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不足,难以直接理解抽象的数,而摆小棒可以帮助学生认数,促进数感的形成,为后续学习数的运算乃至简便运算奠定扎实的基础。

“10的认识”是学生认数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拿出小棒,然后一根一根地数,当数到十时,教师让学生用橡皮筋将10根小棒捆起来,变成了一捆,也就是一个“十”。此时,教师抛出问题:“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摆的小棒说出“10个一是1个十”。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10个一=1个十”,学生因为有了先前摆小棒的经验,对这一过程并不感到困惑。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深度理解:10根小棒的单位是“根”,和它相对应的是10个“一”;1捆小棒的单位是捆,与之对应的是1个“十”。学生有了先前对计数单位“一”的理解,对新的计数单位“十”的理解就变得简单和容易得多,与此同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清晰明了。

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数小棒”和“捆小棒”的过程,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十”,用数学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二、摆小棒,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算理不同于其他公式、定义、规律有明确、规范的表示形式,小学教材中的计算算理都隐含在特定的情境中,表现在摆一摆、拿一拿、比一比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而小棒的运用伴随着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其后续学习做铺垫。

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尽管学生已经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知识基础,但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还是一个难点,于是教师借助小棒进行教学。教师出示例题“小明有33枚邮票,小梅有18枚邮票,小明比小梅多多少枚邮票?”后,学生列出算式“33-18”,教师让学生借助小棒计算结果。学生先摆3捆和3根小棒,3根小棒减去8根小棒,很明显不够减,于是学生只好拿出3捆中的1捆小棒,将其打开,变成10根与另外3根相加,从13根小棒里拿走8根,剩余5根,这一步的算法是个位上不够减时,应从十位上退1当10再减。现在只剩下2捆小棒,也就是2个十,再减去1个十,还剩下1个十,这一步的算法是十位上相减,应先少1再减。

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打开、取走小棒,并和算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算理。如果教师只是进行演示或者看小棒图讲解,学生必定难以理解其中的算理。

三、摆小棒,促进学生将概念内化

概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建构知识大厦的基石,是学生研究数学、掌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然而概念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透彻地理解。对此,在教学相关概念时,教师可以“请”小棒来帮忙,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與摆小棒结合起来,凸显概念的内涵。

在教学倍的概念时,教师让两个学生拿小棒,一个学生拿6根,另一个学生拿2根,然后两人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得出6根小棒比2根小棒多;2根小棒比6根小棒少。教师问道:“这两堆小棒除了多少关系之外,还有其他关系吗?如果把2根小棒看成1份,6根小棒有这样的几份?”学生回答说:“正好是这样的3份。”教师趁势揭示:“把2根小棒看成1份,6根小棒有3个这样的1份,即6根小棒是2根小棒的3倍。”随即,教师让学生进行下列操作:①从6根小棒里面取走2根,剩下的小棒还是2根小棒的3倍吗?为什么?②一位同学拿15根小棒,另一个同学拿3根小棒,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倍数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上述案例中,针对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将倍数问题通过变式问题,强化了学生对“倍”的理解,使概念知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既化解了教学难点,又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四、摆小棒,助力学生探寻解题策略

数学学习应当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生产生的很多策略意识都依赖于动手操作,而摆小棒就是帮助学生探寻解题策略的途径之一。摆小棒的过程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形成理性认知,探寻解题思路,扩大思维边界。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教师出示问题:“用2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所拼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列出算式为lx4=4(分米),2x4=8(分米)。当问及这样算的理由时,学生说出思路:“这个长方形是由2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所以可以先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再乘2。”可见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题意,如果教师直接指出错误,学生必定还会心存疑惑。于是教师让学生拿出小棒动手围一围,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将2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发现有2根小棒拼在里面,并且可以抽出,所以在计算周长时,就不能将重合的边长计算在内了。

上述案例中,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没有直接指出,而是让学生摆小棒,探寻正确的解题思路,用独特的数学思维方式,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棒是学生认识数的基础工具,也是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习领域的有效工具之一。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小棒的运用,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操作学具数感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