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养老敬孝新话题

2020-05-15◆嘉/

上海质量 2020年2期
关键词:子女养老

◆嘉 怿 / 文

新年到了,子女们纷纷归巢,与父母团聚。与父母同住的,也纷纷想方设法,与长辈同乐。

近几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进一步扩大。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2.55亿人,8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0.29亿人;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71亿人,8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0.43亿人。如何更好地奉养老人,寻找到一套满足自身需求的养老敬孝模式,是新时代交给我们的新课题。等细节,宛如盘亘于头上的魔鬼,随时可能成为导火索;对于后者,无论同城照护还是远距离奉养,一旦年迈的父母有个头疼脑热或意外,无法第一时间赶到身边,让人情何以堪!

关于“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结果均显示,65岁以上长辈与子女同住比例虽有下降趋势,仍超过半数。但同住一个屋檐下,纠结不少。

接老人同住,至少要“闯四关”

陪伴是最好的孝道

步入老龄化社会,有一种幸福,叫“上有老下有小”;有一种压力,叫“上有老下有小”;更有一种责任,叫“上有老下有小”。既要上孝父母、下育儿女,又要夫妻恩爱、努力工作,如何做到周全完备、家庭幸福,既考验情商和智慧,也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

与父母相处,无非两种:同堂居住或者分开独处。对于前者,代沟问题、照护问题、生活习惯、关系处理

一是心理关,要不要用青春来接收赡养的重任?如果老人身体不错、没有失能,接过来同住,做好必要的沟通和磨合,共享天伦之乐,确实很美、很幸福。但如果老人身体有碍甚至失能,就会给原本安宁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因为,必然得有人扛起照护的责任,做出牺牲和奉献,那意味着得有人要用自己的光阴与失能老人进行了一场无可奈何的“命运交换”,用自己的青春去换取老人生命的延续。尤其是如果还有下一代需要抚育,这种选择将变得更为艰难,极其考验人性与“三观”。这个心理关,我们过的去吗?如果我们能过去,我们的家人能过的去吗?

二是磨合关,要不要用三口之家原本的平静去赌三代同堂之后的更加幸福?父母康健是福,但同在屋檐下,仍免不了生活理念、性格习惯的诸多差异,矛盾始终隐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稍不留意就爆发出来,从而失去三代同堂、赡养敬孝的本意。比如,老人的生物钟与我们“永远”不一样。老人习惯早睡早起,我们9点才上班;老人习惯晚上五六点吃晚饭,我们晚6点才下班;老人习惯晚9点睡觉,我们有时不得不加班到凌晨。一旦老人失能,我们还常常需要在夜间多次起床照护。长期睡眠不足带来的身心疲惫,就算是至亲,也免不了各种负面情绪的飙升。

三是能力关,我们有能力照顾父母吗?照护老人,尤其是失能老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夫妻同心协力就万事大吉,还需要匹配相应的能力,如管理老人的起居、饮食、护理、健康等。我们做好了相关的准备了吗?不得不说,大部分人对养老的核心问题——健康问题,却知之甚少。要知道,大部分老人都身患各类疾病,这些疾病极大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对慢病我们知道多少?老人身患哪些疾病?病情发展到哪一阶段?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更别说老人的精神需求了。只有当这些功课做足,我们的孝心才能贴心。

四是网络关,我们背后有足够的支援体系吗?事实上,为了生病的父母辞去工作、抛家弃子的牺牲奉献,未必是最好的选择。要知道,父母在意子女是否过得好,远超过他们自己。因此照顾父母绝非不顾一切地自己“跳下去”或者将父母绑在身边,必须更聪明地运用各种资源,将照顾的压力分摊。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是最好的后盾,社会网络是最好的支持。打个比方,老人罹患老年痴呆症,平时接过来与同住,但所有关于就医事宜,包括用药、检查、陪母亲看病等外出行程,能否请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或社区服务人员协调陪护。这样分工明确,能够减轻彼此的负担。

同在屋檐下,顺利度过磨合期

善待父母,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人,从我们尚在襁褓到咿呀学语再到长大成人,他们放弃了容颜、青春、自由甚至梦想,用爱将我们抚养长大。我们长大的代价,是父母的渐渐老去。如今,他们站不稳、走不动,需要有人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慢慢地,陪着走,就像当年的他们,陪着我们一步一步地走。

孝心是不能等待的,因为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如果已经决定和年迈的父母同住,那就应该相互陪伴、相互沟通、相互体谅,也唯有如此,才能安度“磨合期”,真正做到奉老敬孝、团团圆圆。

1.沟通是和睦之钥: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同住,免不了磕磕绊绊。比如:老人会看不惯我们起床后被子都不叠;看不惯我们好吃懒做订外卖;看不惯我们“乱花钱”……我们看不惯老人溺爱孙子孙女;看不惯他们吃剩菜剩饭;看不惯他们“不花钱”……其实,世间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阖家团圆是“福”,能有人争吵是“福上加福”。既如此,何不容纳彼此差异,珍惜眼前拥有,通过加强沟通,消弥差异、增进理解。不妨一起坐下来,有商有量、制订家规,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庭更加和睦、融洽。

2.独立是幸福之源:年轻人要做到经济独立,不能成为依赖父母的“啃老族”。老人也要精神独立,千万不要只围着“小家”转悠,而要保持自己的爱好,“走出去”拥有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社交圈。

3.难得糊涂,事事如意:父母辈与成年的晚辈相处,有一个诀窍,那就是“睁只眼闭只眼”。比如小夫妻吵吵闹闹,老人不要马上去批评、指责。如果实在要批评,只能批评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子女也要切记,既然已经接老人过来同住,不受“束缚”是不可能的,所以遇事要“糊涂”,多些理解、少谈对错。比如婆媳自古难相处,丈夫应该做好“三夹板”的心理准备,两头劝、两头哄,而不是两头传话或争论是非对错。

智慧养老,减轻养老成本

与父母同住时,最耗损的是陪护产生的“人力成本”,包括体力、时间、精力等。面对养老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新时代带来了新科技、新模式的探索。近几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集卫星导航定位、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智能设备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比如,与物联网相连、被精心放置在老年人活动关键地点的传感器和随时监测老人健康状况的移动智能穿戴设备,以及面向老年人、可作为通信支援系统终端使用的机器人等,都使得智慧养老成为可能。

设想一下,老人感到身体不适,在家里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显示屏与社区或家庭医生进行远程就诊,家庭医生通过大数据掌握老人的所有健康数据;当行动不便的老人摔倒在地或昏迷,智能腕表等终端能向家人或平台报警呼救;卫星导航定位可以防止老人走失、迷路;而老人卧病在床时,机器人管家会为他定时换药,伺候他的起居;老人独自在家,有智能机器人读报、陪聊、听歌、看剧……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快速发展,“智慧养老”的功能将越发完善、服务将更加贴心,从而走入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养老公寓、养老社区中,减轻家人负担,成为养老的中坚力量。可以预想,照护老人将不再是一件困难事,选择也不会如当下这般艰难,老人更不会因为害怕麻烦子女而背上心理包袱。

孝心没有距离

随着父母日渐衰老,难以应付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虽说陪伴是最大的孝心,但当我们无法放手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父母又不愿意搬离熟悉的环境时,我们又该怎么做,让孝心没有距离?

如果身体康健,老人独立生活也有益

无法贴身照顾年迈的父母,是多少人内心里不可承受之重,也曾让多少人在深夜里饮泣。但从科学角度来说,如果父母身体康健,远距离照顾父母也未必是坏事。

故土难离是人之本性。虽说“心安处即为家”,但也要看老人心安何处。有些老人心安于子女,也有些老人心安于故土、心安于熟悉的亲友街坊。让父母在熟悉的地方老去,让他们保有适当的活动、快乐的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的维持不失为一种助力。因此,养老领域的专家提出“鼓励长辈独立生活,才是新时代的孝道”。不过,前提条件是,年迈的父母能走能动,没有失能。因此,如果父母的健康状况尚可,也有经济条件维持自己的生活,那么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里养老,也不失为一种恰当的选择。但身为人子,也不能因此当起甩手掌柜,要尽可能地让父母掌握和延续独立生活的技能,想方设法延长他们的健康,压缩失能的概率和时间。

父母要独住,如何远程照护

1.打造适老的居家环境。适当改造父母的居家环境,增加辅助性设施。比如,在活动频繁的区域如洗漱间、厨房等加强防滑;在卫生间加装扶手;走道、床边增加小夜灯照明;使用无烟及熄火报警灶台;购置父母伸手就能触及的家具……这些小细节可以降低父母因跌倒、受伤而失能的意外风险,让他们生活得更安全,也让子女更加安心。

2.远程监测父母健康。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远距离监测老人健康,通过大数据平台能让远在异乡的子女即使掌握父母的身体情况,一旦老人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如心率失常、晕倒等突发状况,移动终端会自动向后台服务人员或亲人报警求救。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远程监测系统只会更加完善、更加周全,善用这些“新科技”,能让我们安心不少。

3.打造邻里关系网。平时要与父母的亲戚、邻里、朋友等建立良好的互动,一旦父母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帮助时,可以彼此照应。比如对门的老邻居,可以请他帮忙留意。甚至可以准备一套钥匙给可信赖的邻居,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破门援手。

4.善用社会资源。随着养老需求的增加,成熟社区大多建有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电话接通平台,老人足不出户就可获得购物、送餐、家电维修、洗衣、理发、定期探望、生活照料、亲情陪伴等服务。子女可在平时多加留意,到正规机构、社区、邻里、家政服务等处寻找援兵,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为远在家乡的父母量身定制相关服务。比如,可以聘请家政服务、清洁公司的员工协助父母做一些粗重的家务,同时还可以定期帮忙探视父母的状况。

以上所有资源都只是协助,没有人能替代亲情的角色。虽然身在异乡,经常打电话聊聊彼此的近况,让父母有安全感、存在感和价值感。现在的手机资源如此丰富,教会父母使用微信、视频、短信等,即时互动、经常闲聊,也是一种孝道。

另外,在照顾父母的同时,别忘了照顾自己。累了,就要寻求帮助。要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在作战。

猜你喜欢

子女养老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将房产过户给子女,为什么会被判决撤销?
子女能做的比医师多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