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联合保留灌肠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治疗效果的影响及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与心理情绪评分分析
2020-05-15邓玲玲
邓玲玲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调查表明,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炎越来越城为困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而结肠炎的发病率高、迁延难治等特点也成为目前医学界高度关注的问题[1-2],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2月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RNTM)将其分成A、B组,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39.7±10.7)岁。
1.2 方法
1.2.1 灌肠法
1)药液准备与灌肠时间:A、B组均采用相同中药配方药液(150 ml/瓶,温度38~40℃,中药灌肠方剂组成为生米仁20 g,黄芩、黄柏、白芍、地榆、白芨各10 g,黄连、三七粉各6 g,炙甘草5 g,浓煎,150 ml/袋,冷却至适宜温度后进行保留灌肠。
1.2.2 护理方法
A组:在B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对性护理。
B组: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显效=腹痛、腹泻、便血浓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正常;有=显效中的各项症状显著缓解,结肠黏膜有假性息肉形成;无效=治疗前后腹痛、腹泻、便血浓等临床症状均未好转,甚至有加重病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138例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后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独立样本,正态分布,均数比较以及总体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A组总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B组(79.71%)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n(%)]
3 讨 论
结肠炎(colonitis)是常见、多发性肠道疾病。由于肠道中的大肠杆菌(colibacillus)会产生活血毒素(Activating blood toxin)和坏死毒素(necrotizing toxin)两种有害物质,而这两种有害物质基本上隐匿于肠道黏膜下层深处,故采用普通药物治疗虽能起到杀死肠道黏膜表层的少量病菌,而起到暂时缓解结肠炎症状的目的,但却无法有效根除肠道黏膜下层深处隐匿的活血毒素和坏死毒素[3]。
研究表明,对患有结肠炎及相关并发症患者,一旦食入含有刺激性或污染食物后,隐匿于肠道黏膜下层深处以上两种有害物质就会被大量激活,这也就是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根本因素。当然这两种有害物质同样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复制性)而不断的破坏肠粘膜组织细胞,从而引起各种结肠炎并发症,如肠水肿、肠充血以及黏性息肉等,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便血浓、肠穿孔以及癌变。从这个角度而言,要想根除结肠炎及相关并发症,其关键环节在于根治以上两种活血毒素和坏死毒素[4]。
综上所述,对结肠炎患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而言,要想给肠道创造洁净、健康的环境,唯一的途径就是将肠道粘膜下层深处的活血毒素和坏死毒素彻底的杀死、清除,才能有效的解决结肠炎患者的反复发作。但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中医护理联合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是可圈可点的,对腹痛、腹泻、便血浓等中医症状和降低心理负性情绪影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