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和观察
2020-05-14孙丽杰
孙丽杰
【摘 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抑郁症合并糖尿病;生活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1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Ⅱ型糖尿病占90%。2010年国家卫生部倡导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情绪,提升医院的形象。新近研究表明各种应激心理创伤等社会心理因素可致使糖尿病发生,糖尿病本身也可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或加重,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功能恢复。因此,我科对9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0例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社会阶层、生活条件等不同角度观察,并统计抑郁症的发病率。其中年龄 30~40岁者36例,占40%;40~70岁者54例,占60% ;男性34例,占38%;女性56例,占62%。男性中已婚 14例,未婚20例;女性中已婚32例,未婚24例。社会经济地位优越者40例,社会地位不太理想者50例。与负性生活事件如婚姻、职业、财产、邻里关系等有关的62例,占1 I临床资料 90例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社会阶层、生活条件等不同角度观察,并统计抑郁症的发病率。其中年龄30~40岁者36例,占40%;40~70岁者54例,占60% ;男性34例,占38%;女性56例,占62%。男性中已婚14例,未婚20例;女性中已婚32例,未婚24例。社会经济地位优越者40例,社会地位不太理想者50例。与负性生活事件如婚姻、职业、财产、邻里关系等有关的62例,占68%。[2]
2 优质护理措施
2.1 提高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
转变服务思想,以达到“三好三满意”,即质量好,服务好,医德好;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加强对护理礼仪、着装规范、标准化语言、人性化管理服务、健康知识等护理服务的配套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患者要我服务”到“我要为患者服务”,将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主动关怀患者,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咨询[5]。
2.2 落实责任制护理
综合考虑护士的学历、职称、年资和工作经验,实行层级管理[1]。在层级管理的基础上,将全科的护士分为2个专业小组,责任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下设 2名专业组长,每名专业组长带领4名责任护士,每名责任护士负责6~8位患者,每日排班充分体现“责任到护”的排班理念,根據患者的疾病需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组长负责制订优质护理护理计划、方案,并督促和组织实施,小组成员负责完成患者病情观察记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糖尿病治疗及饮食护理等,为患者提供从人院手续的办理、治疗、护理、宣教、检查指导、营养、到出院手续及出院后的宣教与指导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无缝隙优质服务[3]。
2.3 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对患者的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文化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内容,有的放矢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期间鼓励患者进行情感倾诉,情绪宣泄,护士给予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辅导患者进行自我的身心调养,避免大喜大悲和情绪过分激动,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借助个体化交流的形式,向患者讲解遵医行为、饮食控制以及心理调节在病情康复中的重要性。对患者的任何努力和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其感觉到自我价值的体现,提高自我效能感。
2.4 特色护理
①增加社会支持度:鼓励患者的家属多关心、安慰、照顾患者,监督患者的治疗。介绍住院环境、同病室病友、管床医生等,鼓励同室病友相互交流,帮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分享康复治疗经验,相互鼓励、相互支持, 减轻心理压力;②行为综合疗法,通过患者的人院评估,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兴趣爱好,让患者听一些清新典雅、节奏平稳、悠扬动听、宽广柔慢的音乐或歌曲,分贝控制在40~50左右,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首先从双手开始,吸气时握紧双拳,呼吸时缓缓放松,通过吸气和呼气时感受紧张和放松的感觉,③运动干预:可组织患者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运动,运动强度以不感觉明显 疲劳,心率达到160次/min为宜,运动前做准备活动3~5min,中间可穿插休息。运动的时间选择在每日上午的9:00~10:00进行,可随意抽选2个运动项目,运动结束后做5~10min整理活动。在住院期间,90例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孤独感,甚至有自杀念头等抑郁症的表现。我们根据其不同情感障碍不同分别给予不同护理 ,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解除其心理压力效果显著,使他们能主动配合治疗,并参与自我护理,情绪乐观稳定,血糖控制较好,未发生不良事件,满意出院,并能定期复查。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机率虽然越来越高,其危害性也不可低估,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早期发现并及时护理可以防患于未然。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发病率较高的终身性疾病,就目前而言,临床上尚缺乏对糖尿病的根治方法,该类患者需要终身治疗[6]。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步伐的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中国目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心理因素,特别是抑郁症状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糖尿病的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及合并症多等是诱发糖尿病患者并抑郁的重要因素[4]。由于糖尿病本身不可根治,许多患者不能正确面对疾病,从而导致性格的改变,沮丧、敏感、焦虑、紧张、抑郁等情感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又会反过来加重患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行为。因此,必须重视起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
优质护理不仅改善了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而且提高了血糖控制水平、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患者有了自己固定的护士,责任护士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护理,更容易了解患者的实际需要,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从患者的角度而言,加深了对责任护士了解和信任程度,增进了护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理压力。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够促进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能力恢复,还能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程连心.糖尿病的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9(08):239-240.
王大海,施耀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08):445-446.
郑玉玲,梅锦荣.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04):24-27.
范丽凤.糖尿病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7(10):613-617.
尹玲玲.国外糖尿病社区护理新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8(13):49-51.
王惠萍,高韩宁,何晴.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陕西医学杂志,2005(07):129-130.
揣文娟.糖尿病护理门诊患者失访原因和赋能教育应用效果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