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蜂蜇伤患者急救中护理分析

2020-05-14黄改玲韩愈

健康大视野 2020年8期
关键词:护理分析

黄改玲 韩愈

【摘 要】:目的 分析蜂蜇伤患者急救中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就诊的蜂蜇伤患者40例,其中急危重病人20例作为研讨组,另20例病人作为参照组,全部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分析总结其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研讨组血液浓度指标较参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液浓度指标接近,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上所述,蜂蜇伤患者急救中护理效果确切,能够明显降低炎症反应,特别是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蜂蜇伤;急救中;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8--02

蜂蜇伤作为夏秋季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伤害,通常指的是蜂尾部毒刺刺入人体皮肤之后,由于其中的毒素迅速扩散入血液,损害组织、脏器,轻则出现局部皮肤症状,重则会导致全身变态反应,甚至产生多器官损伤或衰竭[1]。患者损伤部位多集中于头、面部,上、下肢,皮肤外露等处,该病病情发展比较迅猛,如未得到有效、及时的急救,死亡率较高[2]。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蜂蜇伤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干预,分析总结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于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就诊的蜂蜇伤患者40例,其中急危重病人20例作为研讨组,另20例病人作为参照组,全部实施急救护理流程。

参照组:男女比例12:8,年龄12.1-61.4岁,均龄(31.21±9.19)岁,蜂蜇伤部位分头面部、躯干部、上肢、下肢各有患者8例,3例,6例,3例;研讨组:男女比例13:7,年龄11.6-60.8岁,均龄(30.76±9.54)岁,蜂蜇伤部位分头面部、躯干部、上肢、下肢各有患者9例,2例,8例,1例。两组患者除病情严重程度之外,其他基础性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急救

在患者一入院即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对于颈部动脉搏动已消失的急危重患者予以急救,采用面罩吸氧方式,将气道开放。有必要时可将气管切开,进行人工辅助通气,确保氧分压达到一定水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可采取多人多部位进行,快速扩容股静脉等深静脉,进一步稳定血压。为患者静脉推注10mg地塞米松,同时联合缩血管等药物。用药3分钟后再次进行评估。此时患者的颈部动脉搏动已恢复则停止复苏,处理伤口将毒刺拔出,将镇痛解毒药物涂抹于创口周围。

1.2.2 实时监护患者的病情

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之后,置入ICU病房,动态监测其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密切关注其心电图变化,每半小时评估1次患者的神志、瞳孔、面容、意识状态等一般情况。当患者的尿量急剧减少时,应判断其是否存在急性肾衰竭,对其24小时尿量仔细记录,如在100ml以下可判定为无尿,此时应当提高警惕,可采取血液透析方式予以治疗,每间隔4小时对患者的脑钠肽、白细胞、谷草转氨酶等血液浓度指标进行检测。

1.2.3 血液净化

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能够将蜂毒及其代谢产物有效滤除,从而降低毒液进一步损害患者的组织与脏器,治疗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应当定时检查深静脉留置管是否出现血栓或感染,如有必要可使用适当的抗生素与溶栓药物。对于中心静脉压、血流量等指标运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同时安排专人定期巡查,对患者体温进行记录,并观察其是否有寒颤表现。

1.2.4 其他护理干预

加强病房的环境保护,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病房内空气清新,地面洁净,让患者感受到舒适、安静、卫生、整洁。叮嘱患者保持衣物柔软、宽松与洁净,因其恢复期间,病灶處皮肤可能会有瘙痒感,切记不可抓挠,防止二次感染。必要时可涂抹止痒药。

1.3 观察指标

对于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脑钠肽、白细胞、谷草转氨酶等血液浓度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本项研究产生数据借助SPSS19.0软件作分析,计量资料(血液浓度指标)以()表示,t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血液浓度指标对比

对于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脑钠肽、白细胞、谷草转氨酶等血液浓度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下表数据表明护理干预前研讨组血液浓度指标较参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液浓度指标接近,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蜂蜇伤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因具有复杂成分的毒液进入到人体内而出现的一系列变态反应[3]。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直接损害多个脏器,可能累及肾脏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治与护理干预对于蜂蜇伤患者而言极为关键[4]。本研究采用的急救护理措施最大程度的节约了救治时间,为患者争取治疗机会,能够迅速、有效的稳定患者病情,确保其尽快得到救治,促进早日康复[5]。

护理干预前研讨组血液浓度指标较参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液浓度指标接近,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蜂蜇伤患者急救中护理效果确切,能够明显降低炎症反应,特别是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护理分析
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心理护理对减轻空腹抽血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
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