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5-14张小奕

法制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市民化流动人口少数民族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存在状况 市民化

作者简介:张小奕,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法学。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05

一、研究区域及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步入了城市化稳定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引起的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在影响城市城镇化水平的诸多因素中,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不容忽视。在城市的治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问题,这既关系着城市工作的大局,也关系着民族团结与稳定。相较于流入地的居民来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文化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都导致了该群体在城市的生产生活遇到很多障碍,再加上,城市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城市居民对他们的认同度低等原因,共同导致了其虽然生活在城市中,但市民化程度不高。2017年,湖北城镇化水平居中部地区第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城镇化水平高,洪山区又是人口流动量较大,少数民族居住较多的地方①,此次调研,选取洪山区为主要分析对象,这对于研究武汉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进程问题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从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市民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以及带给城市治理的挑战入手,通过采取采取文本分析、田野调查、类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式方法展开研究。基于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总结归纳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及其原因,从而探索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为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程提供可行性依据。

二、武汉市洪山区少数民族市民化现状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状况存在的问题之描述

近年来,大量少数民族人口涌入城市,其能否很好的融入城市生活取决于其生活状况好坏,同时,不论是发展城市经济还是开展民族工作都与少数民族的市民化程度息息相关。目前,洪山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状况的问题集中于以下几点:

1.住房问题亟待解决

洪山区是外来人口流动集中地,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住房问题日益凸显,即使是来汉务工长达数十年的人员,也没有经济能力在武汉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不少人口由于经济收入微薄,选择居住在工作店铺来节约租金,也有一些选择在工作地点的附近租房子,但大多数都不能保证一人一个房间,通常是一个拉面馆内的四、五个人同租一個屋子,住房条件普遍偏差,例如,面积少,多人合租等。住房环境差,导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归属感不强,幸福感弱,市民化程度不高。

案例一:马xx,男,23岁,撒拉族,青海循化人,初中学历,随父亲来武汉已经14年,现在帮助父亲经营一家店铺面积不足50 平米的拉面馆。居住地就在餐馆厨房楼下的阁楼中,卫生环境条件较差,每月收入除去成本、房租和各项税目后也只能维持生活,解决在武汉的住房问题对他来说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2.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工作环境差

洪山区就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服务行业,从事最为基础的体力劳动,如餐饮、个体经营。拿经营拉面馆来说,除去工作环境不好外,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等问题也很突出。

案例二:M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旁从事一家新疆特色餐厅,店内有六个人,在武汉炎热的夏天,他们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早上九点开门营业,到晚上十一点才关门,生活现状令人堪忧。

3.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在语言、文化、信仰、饮食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进入高校后不能很好地融入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生活中。

案例三:李xx,男,33岁,回族,青海湟中人,现在洪山区对面经营一家拉面馆,来武汉务公已经十几年,儿子今年洪山一小毕业,但由于在老家那边的档案一直没有给转过来,学校一直不给办初中入学手续,现在全家都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努力,是目前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最棘手的事前。

(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状况存在的问题之原因

1.取得城市户籍的门槛过高

户籍制度是中国特殊国情下产生的一项制度,想要真正融入城市首先必须要取得城市户籍。当前,我国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没有改变,但国家对区域人口流动采取了越来越宽松的态度,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自主化和自由式的。②而且,随着我国收容制度的撤销,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为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虽然流动人口生活在城市当中,但是,作为“外来户”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即使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贡献,由于身份不明等原因,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

2.流动人口文化素养

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素养普遍不高是导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少数民族大都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物质相对于落后,其薄弱的经济基础难以维持对教育的足够投入,因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再加上,观念、习惯等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成长环境的影响下,很难在短时间接受新鲜事物,导致相较于城市居民来说,其文化水平不高。

3.不同文化传统间存在着冲突

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所在的地区通常都是以汉族聚居为主,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分散居住在其中,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以及宗教信仰上难免会有所不同③。这就导致了,在生产生活中,对于某一件事的看法存在分歧,容易引发矛盾甚至冲突。

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主要结论

通过研究,可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其中之意,城市治理者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创造条件。

2. 城市管理制度方面的因素是产生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的外在原因,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缺失与不足是问题出现的内在因素,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是根本原因。

(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1.加快制度创新以完善适合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机制

制度创新,减少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为此,要明确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保障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促进城乡一体化。基于户籍制度带来的一系列福利措施要逐渐取消;科学改革户籍管理体制,恢复其人口管理的功能;对于流动人口较为关心的就业、住房、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2.加强教育培训以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

要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归根结底要提高其文化素养,这就要求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根据实践经验,针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和培训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不论是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综合素养还是推动其市民化进程都离不开教育和培训。④具体而言:

第一,建立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第二,采用实用有效的教育和培训方式。

3.加强宣传教育以营造适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环境

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人口的法治意识,促进其更好的融入城市。

第一,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要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文字习惯,要采用其能接受的方式宣传。

第二,各级政府要承当起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努力营造适合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存的城市环境,科学合理规划,在管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城市经济,让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注释:

①武汉市民委网站.http://mzw.wuhan.gov.cn,访问日期:2020年3月6日.

②邱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活状况分析——基于武汉市青山区的个案调查[J].民族论壇,2014(1).

③汤夺先.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论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④焦开山.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及其发展趋势[J].民族研究,2014(4).

猜你喜欢

市民化流动人口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促进农民市民化的成功探索及启示——以湖北省为例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
“回流式”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机制及其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