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学视角下公益主题插画的设计研究

2020-05-14谭建梅

设计 2020年6期
关键词:图形设计公共危机插画

谭建梅

摘要:梳理2020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公益主题插画的设计案例,归纳公益主题插画的符号意义,充分发挥视觉设计的有效传播,服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作用。从符号语义学的视角,以公益主题插画与符号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基于观者的互动性解构公益主题插画中图形语义的结构。在公共危机语境下,新图形符号的建构,可以实现视觉设计的精神救助及对社会问题产生深层次的认知。公益主题的插画设计以视觉自发的形式,介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不仅引发真实的情感,而且有利于精神的重建。

关键词:公益主题 插画 图形设计 语义 公共危机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3-0108-03

引言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牵动着亿万民众的心,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上下掀起“防控感染,抗击疫情”的斗争。在万众一心,同心抗疫的重要时刻,设计工作者深有感触,一是思考如何在重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作用;二是如何直接、准确、有效地传递正能量以及指出正确的预防手段;三是如何在国家面对重大公共危机时自发性地介入社会实践,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全国各大美术院校、艺术组织及设计协会发起的公益设计活动中,插画以独特的视觉表现形式成为此次公益主题设计的硬核“网红”。

大量的设计作品用物化的创作手法将心中的公益概念再现出来[1],用设计力量抗击疫情,以合乎大众利益的视觉表现,讴歌抗疫精神、宣传防疫知识、鼓励勇敢战胜疫情,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概念提出

公益,从文字层面理解为公共的利益与福利,也就是说公益主题的对象是国家、社会与大众,区别于自由主题。百度百科中指出插画的概念,是世界都能通用的语言。现今众多公益主题的视觉设计中,插画成为硬核“网红”。文章提出公益主题的插画概念,是基于插画最普遍的特性为大众所接受,亲切的图形表现传递给观者教育意义,呼吁公众关注社会问题。

从符号语义学角度分析公益主题插画的设计特性及其表达的意义,即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也就是符号意义产生的来源。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提出符号的意义可分为三种:外延意义(功能性)、内涵意义(价值)和意识形态(文化)[2]。

二、公益主题插画的符号意义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认为,“一个符号只有被解释才可称为符号,它可以是符号所引发的思考,也可以是观者对符号的记忆、理解、反应进而产生的行为过程[3]。”插画作为视觉传播的媒介,起着沟通人图信息的作用,因此,公益主题插画的符号意义研究,有利于实现图形符号的功能、价值及文化的表达,从而进行准确与有效的传播。

(一)感知激发共情

感知性是能够使观者的感觉系统对刺激物产生感觉的能力,在公益主题插画设计中,感知是传达情感意义的基础。图形元素的创造成为公益主题插画的直观再现,它能够引起情绪上的反应与心理上的波动,进而寻求在行为层次与反思层次的价值Ⅲ。

湛江设计师李强的作品《多戴口罩,善待自己,传递善意》,见图1。汉字“善”与“善”的接连、“手”与“手”形的连接及相互扣连的“口罩”,三者又形成一个新的共同体。面对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重大公共危机,人类没有旁观者,在目睹他人的不幸时产生助人的冲动,激发出与身俱来的共情能力,从而激活共同承担责任的善意,使每个人都感知到共克时艰的真情表达与坚定的信念。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也曾提到,在危机情境下,除了引发个体层面的共情外,还会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通过社会联结和支持寻求,从而帮助部分个体在遭受创伤后进行积极的转变。

(二)认知引导生命的反思

感知是认知的基础,感知的目标是通过撕裂开产生认知,表层文化信息通过图形元素的感知传递给观者,更深层次的信息传达需要依靠认知性完成。所谓认知过程是在接受外界信息后进行加工处理,转化成内在的心理活动,然后完成支配人们行为的过程。公益主题插画因遵循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完成观者对公益主题插画的认知性理解。这种理解不只停留在本能层面,还可触及反思层面,引导观者对生命的思考。

重庆设计师赵玺的设计作品《守护百姓,抗击疫情》,见图2。借用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门神”形象,将戴着口罩的“门神”转化为助攻力、降吉祥的图形符号。“门神”作为中国民众约定俗成的视觉元素,不需要更多的教育成本就能引起观者的认知。万物有灵是中国人的普遍信仰,在传统年画中神灵被寄存了灵性,用理想化的象征物象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意。两张设计作品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兼备共同抗击疫情的标志性特色,在赋予了装饰审美功能的同时被赋予了文化标注的功能,进而引发了人类对生命的反思。

(三)创新附加文化

创新性是公益主题插画在社会价值之余的附加价值,以公益主题表达为切入点的创新方式是将习以为常的旧元素转化成新奇的图形元素,从而实现视觉元素多样化的转化[5]。

沈阳设计师王占柱的作品《全民抗议,共同体》,见图3。一只手绘的“口罩”与人脸嫁接,画面极其简洁干净。在全球公共危难之际,设计者以独特的视觉呈现,弘扬榜样精神,鼓舞民众信心,体现使命担当,印证全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借助设计的力量,文化的温度,提升设计作品“广而告之”的影响力,只要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对于积极抗击疫情的内容与精华,是与现今的时代要求相适应,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也是我们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

设计方法的创新可以实现主题插画独特的视觉表现,寓意丰富的图形元素不仅在视觉上给受众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同时在心理上增添深层次的乐趣。

三、基于符号语义重构公益主题插画的图形结构

沈阳设计师江绍华的设计作品《火线救援》,见图4。整个画面被无数只等待救援的“手”、火线支援的“手”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图形元素填充,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形符号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描述,鲜明地表达出在抗疫期间全国支援部队负重前行的主题。设计者用生动有趣的图形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插画的绘制,让普遍大众从晦涩难懂的文字、密集的数据、煽情的图片中得到清晰明确且易理解的图形化信息与内容。正如德国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斯说,“优秀的视觉设计,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而不是依靠文字来注解说明”,从中可以看出图形符号在视觉设计中的意义。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指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连接所产生的整体。能指指符号形象,所指可理解为符号所代表的思想、观念等,它们按照约定俗成的观念组成符号的表达和意义系统[6]。在公益主题插画中,图形符号的概念不清晰会导致传播有效性受到阻碍,由此得出,图形符号中“形”与“意”的相互转化是必要的[7]。

(一)相似形延伸的共生结构

视觉心理学指出,当我们观看物象时,视觉心理总会能动地寻找内在的组织关系,并将其归纳为一个整体[8]。共生正负的互通系统,使图形符号彼此相互依存,实现一语双关的视觉效果。

林永剑的设计作品《抗击疫情》,见图5。基于二者正负依存的相互关系,将简化的“新型冠状病毒”图形与无数只握拳的“手”图形共生组合。不只在视觉上达成连贯的符号关系,同时延伸其深层次的内涵意义。通过共生图形突破语言障碍,进行跨地域的交流,使受众快速准确、直观明了地掌握信息内容。在全球面对重大公共危机时,以视觉引发受众的心理认同,传递其小家大国的信念,始终将全国人民的心联接在一起,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道家的太极图中两条鱼首尾相连,黑白相对,巧妙的采用双鱼的边线为共用线,以相互依存的双鱼祈福多子多孙的精神象征,寄托万物生生不息繁盛的生命精神。再如敦煌莫高窟的藻井中“三兔共耳图”、明代的“一团和气图”及铸铜四喜娃等,都是采用共生的图形结构。直观地看出图形符号的共生结合比理性说教延伸的意义更加丰富,也比文字延伸的内涵更加迅速[9]。

(二)不同质衍生的同构结构

罗兰.巴尔特在《符号学理论》中指出“符号就是在‘意之间互相转化的一种关系”。当设计者面对设计主题时,如何使用精准且有效的图形语言进行诠释?是现今视觉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提出“异质同构论”,用一种符号的形重构、嫁接另一种符号的形,使两者之间产生冲突和连接,再形成新的视觉符号,削弱形的作用而强调意的存在。

中国美术学院刘美璇设计的作品《把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见图6。汉字“生”的每一笔画都与其他异质图形嫁接,有数字“1”、几何化的图标“手”、“风”、“口罩”图形元素,表达出三重防护作为重点,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贡献。巧妙地以客观、风趣的图形样式衍生出把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概念,以此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与保护。采用不同质的图形结构处理手法,会产生与头脑中以往的认识观念矛盾的物象,以此增强图形的吸引力,达到信息的传播与意义的表达。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罗兰,巴尔特指出“符号是隐喻的”[10]。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曾探索隐喻何以如此经常地吸引着人,是其能够意味深长地传达出很多东西,而同构图形的隐喻性为人类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性[11]。如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的意味,是“蝠”与“福”的谐音同构,以此表达纳福、受福之意。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将“蝙蝠”定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因此“蝙蝠”在眾多设计者的作品中以善与恶的角色转换成为鲜明的图形符号,不仅传达出入类与大自然和谐共融的关系,而且也体现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四、公共危机语境中公益主题插画的思考

法国语言学家吉罗·皮埃尔在《符号学概论》中提到“观者的‘参加”[12]。公益主题的插画设计把观者转变为事件的参加者时,从最初的局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到全球公共危机,每一个人都置身于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对抗之中,灾难面前,人类都有各自的情感反应和判断。

(一)介入社会实践的视觉自发

现今,设计院校倡导从被动向主动设计进行转换,强调设计介入社会、介入公共事件、推动社会创新的作用。在介入社会公共事件中,视觉设计以自发性来带动真实的情感,再转化成精神的重建。公益主题的插画设计不仅是单纯的“见证”与“记忆”,更多是对生命、因果及相关本质问题的思考,以视觉设计作品的构成进行阐述,图形符号存在的价值在于其对生命力量的释放。

(二)公共危机下的精神疗愈

人类文明进程中总会伴随一些灾难,每当灾难来临后,加剧人类对生存的危机感,促使其对生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期盼。视觉设计很难与现实救助画上等号,但并不代表视觉设计在灾难面前毫无意义。公益主题插画的魅力在于精神层面的救助,同时刺激大众麻木、单一的意识,使人类对社会问题重新认识,透过表相去挖掘背后更深层的东西。

结论

在公共危机语境下,新媒介似乎成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及移动媒体体现的参与性、公开性、交互性、信息传递的快速性,放大了视觉设计的传播。公益主题的插画设计以图形符号的象征性、隐喻性及信息的多元化[13],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公众参与危机救助活动的共情,使个人、社会与国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参考文献

[1]张阳.公益广告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设计新思维[J].设计 2019 (18):118-119

[2][法]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译罗兰·巴尔特文集-符号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美]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著,赵星值译皮尔斯:论符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4]王海风.平面公益广告设计中视觉符号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年6月

[5]沈鹤.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7 (04):48-49

[6][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0

[7]王兴彬.基于符号学下的图形设计形意关系研究[J]艺术科技,2015 (04):215

[8][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陈雪,黄友慧.视错觉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设计,2019 (17):154-155

[10][法]罗兰巴尔特著,汤明洁译罗兰巴尔特文集-符号帝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11]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2][法]吉罗·埃尔著,怀宇译符号学概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3]耿阳,毕瑶菲.视觉修辞视域下商业插画的符号化建构与信息传播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 (08):42-44

猜你喜欢

图形设计公共危机插画
插画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关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
浅析图形构成艺术在包装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城市主题招贴设计的几点心得
研究分析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包装设计中图形设计的表现特征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