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上的宋仁宗赵祯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2020-05-14木匠

北广人物 2020年17期
关键词:吕夷简仁宗宋仁宗

木匠

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公元1010年5月12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七年封庆国公,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封升王。同年九月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真宗驾崩,遗诏:太子赵祯即皇帝位(是为仁宗),尊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名不详,不过在民间戏曲中,都称之为刘娥)为皇太后,代行处理军国事务(也就是垂帘听政)。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刘氏去世,仁宗始亲政。从1022年到1063年,宋仁宗在位42年间,是两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很多史家都认为宋仁宗一朝,不但是宋朝的巅峰,也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巅峰。他们为什么会这么以为?因为这个时代,虽没有强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万丈豪情,也没有盛唐“万国来朝”的恢宏气度,但它政治的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的昌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却都达到了一个远高于其前朝和后世的高度。

有道是纲举目张,那仁宗一朝的“纲”又是什么呢?就是政治清明。也只有举起了这个“纲”,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进步、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这些“目”才能一个个地张开。历朝历代,概莫能外。

我们就先来看下仁宗一朝政治的清明:

我们都知道,武人出身的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他原是后周负责执掌禁军的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兼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北汉与契丹联兵向后周发起进攻,赵匡胤受命统军赶往后周的北境御敌。初三晚上,大军于汴京东北40里处的陈桥,发生了哗变,将士们将一件黄袍加在了“酒醉”的匡胤身上,强行让他当了皇帝。之后,大军开回汴京。周恭帝在诸将的胁迫下,只好禅位给了匡胤)登基后,为防止武人掠政的悲剧重演,就确定了以文治天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且还规定不许杀言官(当然,如果言官犯了罪,打板子、削职、流放、判入大牢还是可以的)。

因为是“共治”,所以宋朝的士大夫在国事上是有很大的话语权的,很多时候,皇帝也不能一手遮天。

而宋仁宗又生性宽容、仁厚,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懦弱,但是他的善待大臣、体恤民生、不事奢华、不矜虚名,特别是在纳谏一事上,做的可以说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要好得多得多,就连以“从谏如流”而著称的唐太宗也难望其项背。

比如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就曾屡屡犯颜直谏,唾沫星子都飞到了仁宗脸上,但仁宗却能一边用衣袖擦脸,一边接受他的建议。一次,包公坚持要拿掉三司使(计相,地位仅次于相当于宰相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张尧佐的职务,其实,张并没有犯什么错误,就是包公觉得他有些平庸。而张是仁宗的一个宠妃(大约就是《清平乐》的张妼晗)的伯父,仁宗有点为难,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想让张去当个节度使,谁知包公仍不满意,言辞更加激烈,竟带领7名言官与仁宗理论,仁宗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谁知7名言官中排名最后的唐介也不客气顶撞道:“节度使,太祖、太宗皆曾为之,恐非粗官。”最终,仁宗也只好依了他们,给了张一个河阳通判的小官。仁宗回到后宫后,张妃问给她伯父安排了一个什么官,仁宗说了,张妃一听就炸了,说:“官家早前不是已答应了臣妾,要我伯父去做宣徽使的吗?奈何就只给了一个河阳通判!”仁宗被她唠叨烦了,不由丧气地说道:“今天包拯上了殿,唾沫星子都溅到我脸上了,汝只管要宣徽使,岂知包拯为御史乎?”再比如:仁宗本就不待见太后强塞给他的生性忌妒、蛮横的郭皇后,早有废后之心。但毕竟皇后是一国之母,废后绝不仅仅是皇帝的家事,要取得大臣们的同意,然后诏告天下。

一日,仁宗正与他喜欢的尚美人待在一起闲话,郭皇后突然闯了进来。她一进来,就对着尚美人横加指责,说她是个狐狸精,整天就知道媚惑皇上。尚美人平时就受郭皇后的气,不敢反抗,现在仗着有仁宗在侧,就分辩了几句。不料,郭皇后大怒,竟抬起手臂朝尚美人脸上扇了过去!

仁宗向来温和,反对暴力,见状急忙挡在尚美人身前,郭皇后收手不及,一巴掌扇在了仁宗的脖子上。这还了得!皇后打皇上,绝对是以下犯上,罪无可恕!仁宗也算终于找到了一个废后的理由。即命同中书门下省平章事吕夷简马上起草诏书,准备废后。

吕夷简立即起草了废后诏书,并在诏书中点出了郭皇后的三大过错:

一是不育。即在平常人家,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况是在皇家?皇后无子,因事关皇族的延续,乃是天大的事情,也是皇后的严重过错;

二是妒忌。妒忌本就是属于“七出”之列,所谓“七出”,是封建时代,男子要休弃妻子,当有以下七种理由之一:一曰无子,二曰淫佚,三曰不事舅姑,四曰口舌,也就是没事儿老是多嘴多舌的,五曰盗窃,六曰妒忌,七曰恶疾。不过,为保护处在弱势的女方的权利,还规定了在三种情况下,即便她犯了“七出”,你也不能把她休了,是所谓“三不去”:一曰尝更三年丧不去,也就是她曾为你的父母服过三年丧的,不能休;二曰贱取贵不去,也就是她嫁给你时,你还很贫贱,现在你不能因为你发达了、富贵了,就把她休了;三曰有所受无所归不去,也就是你将她娶进门时,她是有她父母的家庭的,而你要休了她时,如果她的父母及兄弟都已经不在人世了,你也不也把她休了。后宫佳丽三千,都是皇上的合法女人,皇后见皇上亲近其他宫中的女人,就心生嫉妒,更要橫加干涉,就是失德;

三是犯上,居然扇了皇上一巴掌,虽属无心之过,但毕竟也形成了事实,是可宽恕,孰不可宽恕?

但仁宗终究还是十分仁厚的。隔天,他心中的怨气稍微平复了一些,便又不忍心对郭皇后进行过重的处罚了。这一来是看在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分上,二来也是不想家丑外扬,有失皇家的体面。于是,当吕夷简将起草好的废后诏书交给他过目时,他便提笔删去了后面两条,只保了“无子”一条,并特意注明了是郭皇后“自己请辞”。他可能是觉得经过这样的修改,既能让郭皇后比较好接受,也能让大臣们无话可说。

谁知,诏书发布后,仍遭到了一帮台谏官的激烈反对。

这些台谏官是怎么想的呢?如此重大的决定,事先竟没有与他们商议,更没有经过朝议,皇上自己就做主了,这就有违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如果这个口子一开,以后的朝堂岂不就成了皇帝的“一言堂”?

一时间,反对废后的奏章就如同雪片一样飞进了承进司。但一直与郭皇后有隙的吕夷简(他是刘太后一手提拔上来的人,所以十分忠于刘太后,不过他对仁宗一向也是很好的。当年,仁宗刚刚亲政时,曾想将朝中刘太后的人都赶走,换一批自己的人上来。这也不难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于是,仁宗就让时任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的吕,拟定了一个准备外放官员名单。但让吕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一手拟定的这个官员调动方案公布时,他自己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原来,仁宗在拿着他拟定这个名单后,非常满意,抑制不住心中兴奋,回到后宫以后,就给郭皇后透了些口风。不料,郭皇后听了,就说:“难道吕夷简不是依附太后的吗?只不过这个人多权谋、善机辩,隐藏的比较深罢了。”就是郭皇后的这句话提醒了仁宗。结果仁宗就把吕的名字也加了上去,将吕外放到了澶州任知府了)扣下了。这些台谏官奏章呈上去后,几天不见回音,就以为仁宗这次是铁了心不想回头了。

那他们就要面见皇帝,于是,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孔道辅便率了包括范仲淹、宋郊在内的数十个大臣,一起来到皇城,要求面见皇帝。但皇城大门始终紧闭,这帮人急了,一边猛拍皇城的大门,一边高声叫道:“皇后乃天下之母,怎么轻易废黜!为什么不让台谏说话?”他们的这种行为往轻了说,是无礼;往重了说,就是“僭越”。但是仁宗到底也没把他们怎么样。之前,我在给大家讲明朝的第一才子杨慎的故事时,曾经提到过一个“大礼议事件”,两相对照,你就会发现仁宗皇帝的仁厚了。

唐太宗的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开创了贞观盛世,而比他做的更好的宋仁宗,当然也开创了属于他的“仁宗盛治”。

历史上,庙号为仁宗一共有四位皇帝,他们分别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不客气地说,真正能称得上“仁”的,其实只有宋仁宗一个。

说到他的仁,还有两个小故事:一次,宋仁宗在御花园里散步,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身边的人发现他一直频频地回头像是在找什么,问他却又不说。等他回到宫里,一进门就急匆匆地对宫女说:“好渴啊,快去给朕倒碗水来。”宫女奇怪地问:“官家刚才在外面,没有水喝吗?”仁宗边喝边回答说:“朕是想喝来着,可却发现管茶水的侍吏没有跟在朕的后面。”“那官家也可以让别人打水来喝呀?”“这使不得,因为如朕那么做了,别人就会发现那管水的侍吏没在,那他必然会受到责罚。”还有一次,仁宗用餐,正吃饭,突然吃到一粒砂子,牙齿一阵巨痛,但就是这样,他还不忘嘱咐陪侍的宫女:“此事,千万不要声张,免得有人会为这一粒砂子,被打一顿板子。”

由此可见,在对待下人的过失上,宋仁宗首先考虑到的不是自己作为皇帝的不适与难受,而是下人可能会因此而受到严厉的责罚,宋仁宗还真不是一般的仁慈。

诚如《宋史》所说:“《传》曰:‘为人君者,止于仁。帝(指仁宗)诚无愧焉。”

说完仁宗朝的政治清明,我们再来说一说仁宗朝的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昌盛:

中国封建时代,十有八九都是重农轻商的。但在仁宗朝,却对商业十分重视,当时的汴京及一些大城市,都是集市兴旺、店铺林立、民间贸易风生水起,特别是服务业的快速崛起,使城市功能得到极大的拓展。当时,汴京的人口超过了200万,而被欧洲人称为一世纪“世界上最大城市”的大马士革,人口不过才50万而已。

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但废除了宵禁(唐《宫卫令》:除上元节三日外,住在京城里的老百姓,天黑以后都是禁止出门的,否则,就“犯夜”了,如果被抓住,轻则挨20板子,重则会被充监。但如果是因为公事,如为官府送信之类,须执官府发放的通行证,才可上街,又或者是因为家里有人得了急病,必须马上去请医、买药的,也可出门,但须得到巡街卫士的同意。这种市坊制度,一直延续了仁宗亲政之前),让普通百姓也有了夜生活,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又,宋朝一直十分重视商税的征收。在全国各地都设有专门征收商税场、务等机构。宋朝的商税分两种:一种是主要征收对象为行商的“过税”,每关“值百抽二”;一种主要征收对象为坐贾的“住税”,每户“值百抽三”。真宗景德年间,全国一年的商税收入大约是450万贯,但到仁宗时,就一下子翻了近五倍,达到了2200万贯,占到了全国财政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有经济学家估算过:宋人的人均年收入为7.5两白银。7.5两,这说的还是两宋的平均人均年收入。而仁宗朝,无疑是两宋国力最强的一个时期,仁宗朝的人均年收入我想最少也不会低于9两,这可是远远超过了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晚明的2.88两,也超过了后來所谓“康乾盛世”的6.5两。

再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除造纸术外,其余三项———火药、活字印刷技术和指南针,皆是出现在仁宗朝。

最后,还须补充一点的是:仁宗朝,绝对是个牛人辈出的时代。其时,政治上,有吕夷简、晏殊、范仲淹(以上二人,同时也是文学大家)、韩琦、富弼、文彦博、杜衍、包拯、狄青、孔道辅和王德用等人,而且,后来活跃在神宗、哲宗,乃至徽宗朝的范镇、王安石(同时也是文学巨公)、司马光(同时也是史学大家)、吕公著、吕大防、吕惠卿、曾布、章惇、韩维、韩忠彦、范纯仁、王岩叟等一大批人才,实际上也都是在仁宗朝养育而成的;文学界,有张先、柳永、晏殊、宋庠、宋祁、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苏轼、苏洵、黄庭坚、蔡襄(以上四人同时也是书法大家)、赵昌、郭熙、王诜(以上画家)等人。思想界,有孙奭、刘敞(以上经学)、胡瑗、孙复、石介、李觏(以上哲学)、张载、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吕大临(以上理学)、宋敏求、范祖禹、刘恕、刘攽(以上史学)等人;科技界,有王惟一、钱乙、燕肃、毕昇、沈括等人。诚如苏轼所说:“仁宗之世,号为多士,三世子孙,赖以为用。”而明代的李贽更是认为:仁宗一朝,“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宋仁宗在位一共42年,嘉佑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公元1063年4月30日),54岁的宋仁宗驾崩了,举国上下一片痛哭之声,“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亦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有些地方的悼念活动,竟一直持续了三个月之久;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没想到辽国君臣亦皆垂泪,时为辽君的耶律洪基还一边哭,一边抓住宋使的手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咱家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这实在是一个罕见的现象。

猜你喜欢

吕夷简仁宗宋仁宗
宋代名臣吕夷简和陈尧佐交往补证
以民为本,千古一帝
宋仁宗好色
心中有天平
宋仁宗的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