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于奉献 创造出彩的人生

2020-05-14

北广人物 2020年17期
关键词:杨善洲潘建伟量子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杨善洲院辛勤耕耘荒山披绿

他30岁起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几十年如一日,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一身泥巴一身土,走遍每一个村庄、踏遍每一道山梁,被人们亲切地称作“草鞋书记”;60岁退休后,他谢绝到省会城市养老的机会,回到家乡专心植树造林,一种就是22年,在光秃秃的荒山上建起了数万亩人工林,被人们亲切地称作“种树书记”。

他就是杨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

沉到第一线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是杨善洲一贯的工作作风。1982年,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以后,杨善洲到施甸县了解情况。到了保场公社后,他对驾驶员赵从德说:“我到处看一看,你如果天黑不见我回来,就自己去找吃住。”说完下了车,向田里走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木老元公社给县委打来电话,赵从德才知道老书记在他们那里。木老元在偏远的山区,距离县城20余公里,杨善洲究竟走了多少户人家,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只有他自己知道。

保山地区山区面积大,土壤贫瘠、种植方式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杨善洲专门在保场乡种了半亩粳稻试验田,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1978年,京国92杂交水稻试验成功,杨善洲马上向全保山推广,保山县、施甸县的水稻单产历史性地跨越了千斤大关。1978年至1981年,随着地区水稻单产跃居全省第一,保山从此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1988年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家乡施甸县,选中距县城城东南50多公里、平均海拔2200多米的大亮山植树造林。山上没有路,他自己带领人修;山上没有住处,他用树杈和油毛毡搭起窝棚避寒;没有资金,他多次到省市相关部门跑项目;没有树苗,他亲自到各地买苗木。二十二载辛勤耕耘,大亮山重新披上了绿装:5.6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杂木林、700多亩茶叶、50亩澳洲坚果、100亩美国山核桃……

2009年4月,楊善洲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2010年10月10日,83岁的杨善洲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

王瑛院铁骨柔情敢于碰硬

“铁骨未必不柔情,诚到至真可化冰;回肠荡气办铁案,有为有位有威行……”这一首王瑛的挽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英雄”的不平凡人生。

王瑛出生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童年生活让她对人民群众有着质朴的爱。1982年,王瑛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巴中工作。

王瑛上任南江县纪委书记后不久,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2003年3月24日,四川省南江县发生一件震动全县的事:一名在“扫黄”行动中被拘留询查的年轻女子在县公安局某派出所留置室上吊自杀,案子经有关部门迅速了结;一个月后,一封举报信转到县纪委,举报派出所某民警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王瑛决定对此事立即开展调查。她和战友们一道日夜奋战,曾连续5天5夜几乎没有睡觉,吃住在办公室,与主要涉案人员反复谈话,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最终,10多名涉案人员全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法律制裁。在担任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的几年里,王瑛直接牵头查办各类疑难、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王瑛还始终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她为一个全家5口挤在30平方米房子里的抗美援朝老兵,上下奔波,购置了一套90平方米的新房;她为住房与耕地被河隔在两岸、每天只能赤脚过河到对岸种田的洋滩村村民,建了一座铁索桥;她用自己荣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得到的2万元奖金,资助贫困的农村孩子读书;她为南江的“背二哥”们建起了宾馆和餐厅,让贫困的苦力人不再风餐露宿……

2006年7月,南江遭遇特大旱灾,王瑛冒着酷暑在抗旱一线连续奋战十多天,几次昏倒,随行的同志强行把她送进医院。检查结果震惊了所有的人:肺癌晚期。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正在重庆接受化疗的王瑛中断治疗赶回南江救灾一线。2008年11月,王瑛因过度劳累,病情恶化去世。

她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她一身正气、敢于碰硬,她关心群众、一心为民,她清正廉洁、克己奉公……“铁骨柔情”的王瑛,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本色。

赛福丁: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人

从一名农民到产业工人,从出炉组长到电石一车间值班长,赛福丁·伊斯热依力通过勤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钻研技术,一步步将自己的人生描绘得更加出彩。

初中毕业后就选择外出务工的赛福丁彼时的愿望就是能让和自己相依为命的爷爷过上好一点的生活。那时的他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全国劳动模范,成为爷爷最大的骄傲。初入公司不久,赛福丁成为托克逊能化公司的一名出炉工。当时,一个班组里只有他是少数民族员工,说不好普通话,这让他和同事交流起来很困难。“只有沟通顺畅了,才能快速掌握技术。”抱着这个信念,赛福丁勤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只要遇到问题就找老师傅请教,既练习了语言也解决了技术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成为出炉组组长。当上了组长的赛福丁并没有因此满足,组长意味着要技术过硬,还有更多的东西要去学习。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赛福丁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认可,201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在工作中,赛福丁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掌握了什么诀窍会毫不吝啬地告诉同事。多年来,不管电石炉出现什么问题,赛福丁总能想方设法解决。“帮助大家解决技术问题,才能促进我更努力地钻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可以帮助我成为技术更精湛的人。”赛福丁说。

如今,公司里的少数民族员工超过了40%,很多人初来乍到对工作流程不了解、对班组建设工作不理解,交流有些障碍,会觉得压力大,赛福丁知道了就会主动给新员工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成长历程。赛福丁告诉新员工,自己也是从新手开始的,也曾经迷茫过,但这些恰恰成为了他成长的动力。他希望自己的这些经历能够帮助新员工坚定信心,一步步走好人生路。

潘建伟:实现量子通信“领跑”

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首次实现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首次实验实现了八光子薛定谔猫态;利用八光子纠缠,首次实验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首次实验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被英国物理学会评为“2015年度十大物理学突破”;2016年成功发射升空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并被写入十九大报告;2017年9月,中国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也是世界首条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开通……这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首次”背后,都能看到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项目和中国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

1996年,潘建伟,这个从浙江东阳走出的农家子弟,在获得中國科技大学理论物理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来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量子力学世界级大师塞林格。也正是在这里,潘建伟许下了“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的愿望,而这之后的每一步,都让他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

2001年,潘建伟回到中国科大,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等主管部门的经费支持下,开始筹建实验室,组建研究团队。2011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正式立项,2013年“京沪干线”立项。量子保密通信在中国如火如荼发展。“我们的科研团队已经是国际牵头的第一方阵。”潘建伟底气十足地说。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潘建伟团队的科研能力与实力也在快速提升,从最初实现多个光量子纠缠,到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随后,“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三大科学目标,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跻身国际领先地位。潘建伟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已经代表中国实现了由“跟跑”向“并跑”和“领跑”的跨越。

与此同时,潘建伟还时刻把人才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截至目前,潘建伟团队已经累计培养了140多名博士,进一步壮大了中国的量子科学研究的后备力量。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京沪干线”正在为探索量子通信干线业务运营模式进行技术验证,已在金融、电力等领域初步开展了应用示范并为量子通信的标准制定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9年1月,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潘建伟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这是克利夫兰奖设立90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获得这一荣誉。

不久前,潘建伟团队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验观察到量子点单光子和太阳光之间的双光子干涉、量子纠缠以及非定域性。这被业界称作“里程碑式的实验”,第一次探索了来自星光的量子现象。“不久的将来,技术验证和安全攻防检测逐步完成,并形成量子保密通信标准之后,量子保密通信的产业化应用应该会很快,全球量子通信时代也将到来。”潘建伟预测。

猜你喜欢

杨善洲潘建伟量子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量子之父”潘建伟的拳拳孝心
“量子之父”潘建伟的拳拳孝心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量子之父”拳拳孝心:此生已许国豪情天地知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量子力学催生第三次产业变革
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及启示
一种简便的超声分散法制备碳量子点及表征
杨善洲精神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栽树人——致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