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形式注入观念

2020-05-14本刊主编专访

工业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观念形式

本刊主编专访

本刊:随着中国高等院校设计教育的发展,中国的设计基础教学业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在目前强化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设计基础教学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刘:对于造型与设计专业的同学而言,艺术的开端往往要从他们的美术启蒙开始。不幸的是,中国现行的美术高考制度,是一个妥协的方案。这种消极的考核方式,促进了高考美术培训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却使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深受其害,至今仍未有解决的方案。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是以应试为主的,是以非常功利化的需求来学习艺术,这就意味着他们事实上还未体验到以形式为核心的美感经验。了解到这一现状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让每个同学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要轻视基础的学习。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现实困境表现在由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二三维设计基础组成的设计基础课程群,在教学实践中显得固化,在观念上逐渐概念化、碎片化,失去了作为一个大基础的完整性,使课程研究的对象变得模糊,存在“学”与“术”分离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观念与技术的分离,造成的结果则是课程教学缺乏实验性、探索性。另一个方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愈来愈远离直觉体验,主要依赖于教条的理论与程式化的法则,缺乏审美情境的有益补充。

本刊:设计基础教学如何超越审美层面的教育?如何体现其专业价值?

刘:现在许多高校都是大基础的教学格局,也就是以设计类大专业进行招生,基础课程教学不细分专业,这不仅符合实际也符合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实际上基础教学的确体现为非功利的趋向,专业认同的前提是学生需要对某一专业有深入的了解,除了未来的职业选择,更重要的还是学生个人的学术志趣。在学生还未建立专业认知的情况下突出专业性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是纯粹出于职业技能的训练。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基础阶段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訓练,更重要的还有对人的智性塑造,其实这一点蔡元培先生早就有深刻的洞见。

本刊:设计基础教学如何体现出实验性、探索性?

刘:实际上课程教学往往是滞后于学术的前沿探索,至于什么样的探索成果可以被引入设计教学,源自于教师的艺术判断。在课程设计上突出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任务导向是有必要的,强化课程结构的横向联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艺术认知基础,为形式构成意识、抽象美感的确立生成提供依据,重点还在于要为形式的理解注入观念基础。现代意义的设计基础教学本身始于西方的现代主义运动,而现代主义运动是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一次升级,代表着工业革命以来的文明成就与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当代设计教学也需要关心当代艺术的轨迹与动向,它体现了人类的智性思考,甚至触及到了当下时代的文化状况,也就是全球化、媒体化、后工业文明等带来的诸多问题,呈现为一种极为复杂、暧昧的文化样态。作为训练学生设计审美意识的基础课程,应该关注时代的表征与变化,具有面向当代文化问题的探索精神。以观念建构切入,最终落实于形式探索实践,从而体现设计基础教学的实验性与探索性。

本刊:对于中国设计基础教学来说,在审美教育层面直接面向当代文化问题的做法是否可行?

刘:设计是一个文化概念,它建立在现代主义的文化观念上。从普遍性来看,中国民众缺失现代主义的审美认同。中国设计基础教学缺乏像西方现代主义一样的文化传统。现代主义完成了现实世界向审美世界的转变,透过美术馆、博物馆、设计文化认同等这些影响民众精神生活的方式传承下来,成为设计教学生发的文化基础。而当代中国在普遍性的意义上还未充分消化现代主义传统,这个传统正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重要前提。在设计教学方面,因为缺乏这一审美认同,所以抽象的形式构成训练便显现出概念的一面,在理解形式构成方面缺失审美的直觉体验。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需要为设计基础教学导入当代性的观念与意识,使形式构成学习与当代性的艺术观念发生关系,从而获得直观的审美体验,建立设计文化意识。这并不是试图还原现代主义传统,而是在当代性艺术探索中寻求回应。实际上,面向当代也即是面向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有助于发现设计的问题,从而能够针对性地发现形式美感的现实基础、思考设计之于现实生活的意义。

本刊:如何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导入当代观念?

刘:我们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使形式的探索成为空中楼阁。从审美的角度比较容易切入对美感问题的研究,然而要建立创造性的形式观念,就要使形式探索处于特定的文化语境之中,使形式具有宏观的社会生活基础,使其与人生经验发生关联,这样的语意建构是必要的,它能够使形式产生更为深刻的文化效应。导入观念的意义在于可以使学生的问题随着学习的深入而深化,使其研究具有延续性,在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能够贯穿基础教学的成果,并延续至大学四年的探索实践当中。引导学生从个人的日常经验出发,建立个人化的表达途径。基于个人对日常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以达到形式语言的深刻性、锐利度、表现性。越过对物的表面形态模仿,在自然形态和材料体验中探求物性语言的关联性,使其与自我表述方式之间生成有机的关系。设计具有目标导向的课题是较为可行的办法,一方面它不影响教学的进程;另一方面它可以在课程的框架内以横向联系的方式使形式训练有观念的支撑。以课题为引导将当代性的文化观念引入教学,从验证形式美感到围绕观念生产形式语意,使形式构造能够与社会现实产生共振。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观念形式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健康观念治疗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