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向着明亮那方

2020-05-14王小兰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采老师孩子

王小兰

“寒夜里的飞虫啊,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住在都会的孩子们啊。”读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的短诗《向着明亮那方》,当时也是似懂非懂。今天,读了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我豁然开朗,那首小诗在心中一下子亮堂起来。我读懂了诗歌,也好像悟得了一些关于教师和教育的真谛。

我们都曾经以为,世界上最辛苦的事莫过于当老师了。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堂;开不好的班会,管不了的家长,劝不了的上网,解不了的年少轻狂……教育,美吗?美在何处?教育的光亮在哪里?

郑英老师在书中给了我们生动的回答。读她的书,您看到的是诗意的田园和蓬勃的生命;听到是花开的声音和拔节的成长;嗅到的是扑鼻的芬芳和涌动的暗香,感受到的是一半诗心一半匠心的大美的力量。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吧,无论是在日光熹微的清晨,还是在和风正醺的午后,抑或是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你都可以静下心来去读一读,寻一寻,想一想,也许,不经意间,你就会寻找到教育最美、最明亮的模样。

各美其美:美在三重境界

教師要率先垂范,做一个追求美好的人。郑老师说,“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就是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美在风姿

我们要做一个有风姿的教师。诚如郑老师所说“当我们把自己打扮得得体且富有品味时,我们不仅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连自己也会更加爱自己”。不修边幅不是敬业爱岗的代名词,随意邋遢也不是自由洒脱的借口。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细心的打理自己,让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美在风采

我们要做一个有风采的教师。风采,就是郑老师所说的“一个人的精神长相”。精神粗糙,气质鄙陋的人无论衣着如何考究,也终显俗不可耐;精神丰富,品味高雅的人即使素衣清颜,也难掩清灵脱俗之美。风采里藏着一个人的书卷气,因书香而明媚动人;风采里藏着一个人的品味,身居陋室有鲜花相伴,身处浮尘有温暖相依;风采里藏着一种生活的趣味,“鸡蛋壳上的笑脸”“香气四溢的下午茶”“和最爱的人耍宝玩闹”……一切有趣最后皆成有情,汇聚成满满的幸福。

美在风度

我们要做一个有风度的教师。风度是一种灵魂的高贵,所以,我们像郑老师一样,“在追求上,不断探索,做教育的行者;在学识上,不断精进,做教育的学者;在思想上,学会思考,做教育的智者;在灵魂上,提高修为,做教育的仁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臻完美,过上理想的生活。

美其所美:美在成人之美

教育的美好在于成人之美。作为一名教师,成就学生,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美在关心“每一个”

一个女孩因为家境艰难,在寒冷的冬天买不起手套和围巾,郑老师专门带领大家去打雪仗,并布置家庭作业,描写今天的活动,第二天要评奖。最后,女孩得奖了,奖品就是一条漂亮的围巾和一双厚厚的手套。一个孩子因为遭遇家庭变故,变得沉默不语。学校春游那天,恰巧是她的生日。于是,在春游回来之后,郑老师带领同学们拉上窗帘,和大家打开手机中的手电,挥舞着“荧光棒”,为她唱起《生日快乐》。

郑老师说:无论是科任教师还是学生生日,她都要举行小小的仪式,让他(她)的一天充满蛋糕般的甜美和芳香;每学年结束,都要花半天时间拍各种纪念照,为每一个孩子留下时光里的自己;用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创作藏头诗,并作为奖品送给他们…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有像郑老师这样的教育情怀。要在平凡的日子里,用点点滴滴的关心,让每一天都熠熠生辉,富有意义。

美在悦纳“每一个”

郑英老师说,成人之美的老师,能以自己“毫无保留的悦纳唤醒那些懵懂的孩子”。那个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经常脏兮兮的男孩,想要送郑老师一个苹果,三次相遇三次退缩,最后勇敢地掏出来的时候,郑老师没有任何的犹豫,当着他的面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哪里是吃掉一个苹果,这是接纳一个自卑的孩子对老师温情。那个中途转学的女孩,上课自顾自画漫画,不与人交流。郑老师找到女孩,极力夸赞,并建议她给班上同学画一幅画作为见面礼。送出画作的女孩收获了友谊,获得了自信,自此打开心扉,最后考上了一所美术特色高中。这份接纳,成就了一个孩子的梦想。

“霸道的学生,坚持每天送他回家,坚持每天为他买好早餐,坚持每天给他讲一个哲理小故事;喜欢拿别人东西的学生,赠与他一只钢笔,寄语他写好人生的每一步;一位爱说脏话的学生,送他一面镜子,并告诉他:心灵也是一面镜子,需要随时擦拭,才能勿惹尘埃……”郑英老师坚守自己的理想,悦纳着每一个不完美的生命,最终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可是我们总是以完美去要求别人——尤其是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充满个性而独特的生命,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的背后都有复杂的家庭背景,作为教师,学会悦纳学生,就是要让自己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和善而坚定,多用一些打动人心的细节去浸润学生、唤醒学生,静待学生的成长。

美在引领“每一个”

郑老师说,“成人之美的老师,还需要智慧”,智慧引领学生的思想。

课间看到同学们玩纸飞机,于是,郑老师利用活动课时间开展一次纸飞机比赛,激励孩子们的好奇心,最后还邀请科学老师来指导做动力飞机。一个小小的活动点燃了一个个创造的火花。讲述明朝的农业,让孩子回家完成“秦始皇虽然坐拥江山,遍尝山珍海味,但是他不能吃____(玉米烙、椒盐土豆丝、烤肉、干炸响铃 )”。孩子们热情高涨,查阅各种资料,跑进菜市场考证,下厨房实践。一个小小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求知的窗口。

面对抱怨食堂饭菜不好吃的孩子们,郑老师没有一味训斥,而是找来食堂余师傅充当班级百家讲坛的嘉宾。余师傅精彩的“变脸”表演让孩子们叹为观止,“提记者问”则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食堂师傅的职业、收入、生活等,体会到了食堂师傅辛苦的付出。自此,教育不漏痕迹,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

教师的智慧首先在于要善于发现教育的契机,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处处皆教育之地、时时皆教育之时”,在事件中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师的智慧还在于要寻找教育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直截了当的教育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润物无声;教师的智慧还在于给每一个学生“被看见”的机会,让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为班级制作小工艺,让不善言辞的男孩给大家介绍他最拿手的昆虫,班级每月一次的百家讲坛,嘉宾有名家、有老师、有家长也有班级有特长的同学,让孩子们感受“被看见”,他们就不会躲在黑暗里,这就如同要拔掉田里的野草,只需要我们种上庄稼一样。

美美与共:美在教育大同

最美的教育是相互成全。“孩子们与我在校园里相遇,彼此目光真诚热切;当我身体不适,马上有人搬来一张凳子,顺手掸干净上面的粉笔灰;一次我抬手写粉笔时,右手的衬衫一角也跟着往上拉,马上有孩子上来帮我拉住,维护我的形象;去香港学校学习,回来后孩子们都说,郑老师,几天没见你的字迹,很不习惯很不开心……”

我想,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像郑老师这样,带领孩子们,不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然后各自成为一个个独立的、自由的、丰富的人,那我们就走向了最明亮的教育。

(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

猜你喜欢

风采老师孩子
关注知识贯通 再现三角风采
庆丰收 展风采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琴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