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效房:99岁眼科泰斗的“不老人生”

2020-05-14

北广人物 2020年17期
关键词:异物眼科医学

张效房堪称我国眼科医学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年轻人眼里,他却是一枚“萌萌哒”的“新青年”。

自1945年毕业,张效房就任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眼科,至今,99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工作在眼科事业一线。

张效房从事眼科专业医疗、教学、科研工作70余年,在眼外伤、眼内异物定位与摘出方面具有较深造诣,为我国眼科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自1955年开始,张效房教授经过连续50余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完成了35项革新和发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法,其中薄骨定位法、方格定位摘出法等,眼科界曾称为“张效房法”,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优秀成果奖”,是全国眼科获奖的两个项目之一,并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眼科学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

对事业认真负责

年近期颐的张效房身体硬朗,虽然只有右耳能听到声音,但是只要有人提出问题,他都认真倾听。如果有人问他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99岁的张效房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工作。

对于已经99岁的张效房来说,每次门诊其实更像是一次大考,他顾不上喝水,没时间上厕所,长时间保持着一种姿势,精神高度集中。由于年事已高,最近几年,医院安排张效房每次出诊只挂十个号,患者不时挤满了诊室,面对每个患者,他总是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在面对一些没有挂上号的患者时,他常常像年轻医生一样加班加点。在张效房身体力行的带动下,眼科门诊还有不少退休多年仍然在坐诊的医生,其中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近几个月,张效房在专心编写《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他说:“我现在每天没有2点前睡觉的。有人说,你这样不行啊,你睡觉少等于慢性自杀啊,你最少少活两年啊。我说我少活多少年都没关系,我已经活了99年了,还在乎这两年吗?只要把这本书编起来,交出一个合格的稿子,我少活多少年都没关系。”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背后,是张效房对学术、对事业的认真与负责。

在医院不少年轻人眼里,这位眼科泰斗却是一枚“萌萌哒”的“新青年”。青少年时,他是著名爱国音乐家冼星海“黄河歌咏队”队员、学校话剧社社长、篮球队队长。他坚持和学生用英语交流,是因为他认为医学的国际交流非常重要,不可局限于国内,医学专业英语中还有眼科专业词汇,需要不断钻研。“杂志用的英语容不得一点差错,要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这是张效房教授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学医为国家服务

1978年,张效房等人白手起家,筹备创办《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经过40多年的发展,该杂志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随着年岁渐长,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杂志的编审上。改一篇稿子,短则需要一两个小时,长则六七个小时。在扶持眼科新生力量方面,张效房一直都非常有耐心。“有的文章,我在上边写的字数跟作者写的都差不多了。”张效房笑道。

张效房出生于医学世家,六七岁时,“当医生”这个念头已经在他心中萌芽。“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不能到前线去打仗,那就学好医学,为国家服务。”张效房说,上学时,一位眼科教授展示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为他开启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让他立志做一名眼科医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张效房就来到河南大学附属医院(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当时我被分到外科,后来医院要开眼科,我就自告奋勇去了眼科。当时国内眼外科治疗基础薄弱,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张效房说。

1955年,张效房开始攻克眼内异物这个世界性难题,他夜以继日地对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进行系统研究。没有合适的手术器械,就自己设计;没有手术案例可以借鉴,就一点一点结合实际摸索。经过不懈努力,張效房改进、创新发明了30多项眼内异物手术专用的器械以及手术方法,而这些发明他并没有申请专利。“没必要,经验是从病人身上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方法推广开来。”后来,张效房所编写的《眼内异物的定位与摘出》出版,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探讨眼内异物的专著。这些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大量患者免于失明。

和蔼可亲的医生

在病人眼里,张教授是一位周到细致、和蔼可亲的医生。经他诊治的病人何止百万,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从医之初的热忱,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位病人。早年间,一位来自黑龙江的病人慕名找到张效房,手术前一天,患者的爱人好不容易打听到了他的家,送上一个800元的红包。张效房严肃地说:“我是一名医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来就不收这个的!”术后第二天,当纱布打开后,这位东北大汉第一眼就看见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50多岁的汉子,当场感动万分,失声痛哭。张效房曾感慨地说,我一直认为,就没有退不回去的红包!穿上白大褂,就要让白衣裹着红心,绝不能让白衣裹着黑心。如果让红包装进了白大褂,就玷污了这身神圣的白大褂!他还常对学生说,手术刀重量很轻,但拿手术刀的人要举轻若重。因为这把刀寄托了病人的希望,甚至生命。在手术台上,医生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要将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在那个时候,医生眼里应该只有病人。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不配当医生。

生活上一向俭朴的张效房教授先后将自己节省的100多万元人民币无偿捐献出,用于成立“张效房医学学术基金”,资助年轻的眼科医生出国深造、购买眼科仪器设备发展眼科学事业。有人对张教授的做法不理解,说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留点钱自己用呢?可张教授淡然地说:“很多人为我们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捐献点儿钱,就算对医学事业的一点心意吧。”

邢大军据《恋爱婚姻家庭》王烁/文整理

猜你喜欢

异物眼科医学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医学的进步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