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培养低年级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
2020-05-14周美林
摘 要:学会读题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关键。在小学低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题目的解读和认知,是学生感知数学魅力、学好数学这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重视数学读题能力的教学,并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特性,有目的、有计劃地进行读题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能够为以后更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有效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读题能力
提起数学读题,许多人会觉得数学读题教学没有重视的必要,数学课应该重视的是数式的演绎、空间的变换,是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的数学的魅力和美好,而不是如语文阅读理解一样抓紧每一个字词的读题教学,因此许多人没有重视数学读题教学。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无法理解题意,解题过程与题目要求南辕北辙,学生的做题水平和知识掌握能力不对等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问题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尤其常见。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题目练习中,不读题目,忽视题目要求进行数学运算,是小学生们常常会出现的问题。这种忽视数学题目的行为,让小学生们从一开始就曲解了题意,更有甚者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将题目中能够看得到的数字进行运算,可以说是从第一步就开始错了。那么,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让小学生理解题目,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数学运算呢?
一、 增添题目趣味性,引起学生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首先就要提高学生们阅读题目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阅读题目、了解题目,迈出解题的第一步。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题目教学是比较枯燥且单一的,教师们往往会通过大量题目的堆积来让小学生习惯读题,进而慢慢地学会读题。这种过程费时费力,成效慢,枯燥且乏味。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模式,对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就会觉得枯燥、不好玩,从而失去解读题目的兴趣。
这就要求教师们从学习内容入手,让小学生从题目中感受到趣味性,从而主动进行题目阅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一些充满童趣的教具,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用流行的卡通人物挂饰作为奖励,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读题的小竞赛、讨论会等等;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尽量减少枯燥乏味的数学题目,必要时可以对题目进行改进,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如小学生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玩的玩具等等,增强学生对数学题目的主动性。
例如,遇到一些和人物对话相关的数学题目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将题目展示给学生们。小学生正是处于展现自我、认识世界的年龄阶段,这种表演式的角色扮演,不仅能让参与扮演的小学生积极参与,还能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去观察情景,读懂题目。
在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手段已经不再如传统教学模式那样死板,教师可以在众多高科技教学工具的辅助下,来一堂生动的数学课,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掌握新的教学工具,为自己的教学工作增添助力。相应的,科技的发展对小学生们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小学生们被庞大的信息所包围,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加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也意味着小学生们喜欢的东西和教师们所以为的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们需要紧跟“潮流”,了解学生,摸准学生喜好,投其所好,建设有吸引力的课堂。
二、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增强学生自信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时候他们连题目中的字都不认识,理解题意自然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正是急于展现自我,有胜利欲望的年龄阶段,但与此同时,小学生的专注度和自制能力还不够高,一旦在学习和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出现失败,学生们会很容易受到影响,失去对数学题目的信心和学习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题目难度。
以数学题目中表示数量关系的重要词语为例,低年级阶段的数学题目都是比较简单的,比如“小红手中有4个苹果,小蓝手中有1个苹果,他们两人手中的苹果加起来总共有几个苹果?”简单的只涉及“加”这一个数量关系,小学生们很容易就会理解,但是当引入了“先”“再”“增加了”“增加到”这些词语后,学生们对于题目的理解就容易出现错误。
这时,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小学生先理解“增加”,再理解“增加到”。此过程中,辅以相应的鼓励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言语鼓励和班内表扬,不仅能增强进步学生的自信心,还能鼓励其他学生,让他们对理解数学题目是有信心的。对于一些暂时比较落后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激励、少批评,要从其他方面给予肯定,让学生保持对数学题目解读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就能迈出第一步、第二步,乃至更上一层楼。
三、 适当发挥教师领读作用,提高学生自主性
小学低年级的题目简单,出现的生词生字比较少,教师可以采用标注拼音和制作生字词小卡片的方式,辅以题目领读,让学生们进行一定数量的反复阅读,记住生字生词。这种教师领读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读懂数学题目,还能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他们语文学习中的认字识字也有鼓励作用,数学和语文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但是,教师的领读也要适当。在许多教学实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明明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平时的做题能力都不差,为什么偏偏独立读题、独立做题的时候却会频频出错呢?这自然是学生对教师或者家长的读题出现了依赖性。平时做题的时候,有教师领读题目,分析题意,学生自然就懈怠了,自己不愿思考,失去了自主性。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注重让小学生自行读题、独立分析理解题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将题目真正地读出来。在读题时,小学生们不仅只是看一眼题目,更要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将题目一字一句地读出声音来。这种眼、耳、口、心并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有意识地关注需要注意的地方,发现关键词语,能够更好地理解题目。这个时候,我们同样可以采取多种鼓励形式,比如让学生们小组比赛,大家依次读题,然后表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教师从中选择最优秀的、读题最棒的小学生来做小老师,为大家读题,带领大家理解题目,当小老师是小学生们觉得非常荣耀的一件事,在激励作用下,学生们会努力读题,希望自己是领读的那个。
同时,不管是在教师领读还是小学生读题的时候,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去质疑,这是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第一步。只有提出了质疑,才能去探索,最终释疑,锻炼思维的独创性。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学的了解太少,也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无法提出有效的质疑,所以教师应该发挥作用,指导提出一定质疑,引导学生去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发现、解答疑惑。等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数学知识,就能够模仿教师,对数学题目提出自己的疑惑,从而真正地在质疑中进步。
四、 培养良好读题习惯,提高读题自觉性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明明有计算能力、也有读题能力,但是偏偏总是会错误理解题目的意思。这其实是由小学生一些不好的读题习惯造成的,小学生精力不集中,读题时候三心二意,或者容易被情绪影响,“不想读”“不愿意读”,都是常见的小学生数学读题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出现这种现象,除了数学学习比较枯燥不够有趣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小学生没有培养出良好的读题习惯,没有读题自觉性,这是必然的,但却不是不可改变的。读题习惯无法快速养成,数学能力也不可能转眼间提高,两者都需要长时间的锻炼,而良好的数学读题习惯,则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们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首先,要让小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读题,激励政策永远不会过时,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开展数学的读题活动,让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还可以布置一些读题方面的作业,与学生家长沟通,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再次,在遇到一些字数较多的数学题目时,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不要被过长的题目吓到,更不要急于求成,没有读懂题目就动笔解答,而是要仔细阅读题目,分析已知条件,形成解题思路。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一些读题技巧,让小学生在认识到读题重要性的同时,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应对各种题目,真正实现自觉读题。
五、 结语
读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只有正确的理解题意,才能去抓住题目关键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和教学手段,增加数学读题教学的乐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增强小学生自信心的同时,逐步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屠燕琼.“读”具慧眼 “题”意自现:浅谈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与读题习惯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1):23-24.
[2]廖雨馨.巧读题明真知:谈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138.
[3]佟自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读题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146-147.
[4]梁圣玉.读题:数学解题的关键[J].学周刊,2018(25):83-84.
[5]张风杰.培养小学生数学读题能力的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學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637-638.
[6]梁圣玉.读题:数学解题的关键[J].学周刊,2018(25):83-84.
作者简介:
周美林,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集美区新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