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宰予昼寝”到波斯《史集》

2020-05-14孙虎

大学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舍友朱元璋老先生

孙虎

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历史求学道路上走了十几年。从刚开始踏入大学时对这个专业的懵懂无知,到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到选择历史研究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我经历了许多曲折。历史学总是希望能从前人的成败中汲取教训,来为当今和将来指明道路,在这里我把自己的“前车之辙”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生活有些许参考价值。

“宰予昼寝”新解

高考后,我的成绩不太理想,所以就报考了家乡的一所二本学校,并被调剂到历史学院。因为不是自己心仪的专业,我每天都把时间耗在爬山、网球和电脑游戏上,很少看专业书。这所本科院校虽然不大,但历史学的授课门类都很齐全,除了常有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外,还设有中国古代文献研读、考古学基础、检索目录学等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这些课程在当时的我看来都很枯燥。

教授我们中国古代文献研读的是一位严肃而儒雅的老先生,据说他的专长是研究甲骨文、金文。他讲课也是从甲骨文、金文开始,本就佶屈聱牙,难以明晓,再加上老先生操一口山东方言,听起来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反有催眠之效,因而在这门课上,往往是睡倒一片。一天正上课,我正欲眠而未得,舍友早已在梦乡遨游。突然这位老先生把舍友叫醒,但没有批评责备他,只是微微一笑,以“宰予昼寝”为蓝本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

“宰予昼寝”本是《论语》中的一节,大意是孔子听说学生宰予在白天睡觉,非常生气,就批评宰予说他像腐朽的木头不可以雕刻,像粪土的墙壁不可以粉刷。然而老先生却这样讲道:有一天老师正在讲“宰予昼寝”这节课文,发现有个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于是就叫醒他,问“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这位学生平时不好学,又未听讲,糊里糊涂中急忙答道:“这句话就是说,杀了我也要在白天睡觉。”老先生讲完后,大家哄堂大笑,睡意全无。我这位舍友也脸红到脖子,在这之后,再未见到他在这门课上睡觉。

这件事对我也很有影响。没想到孔子的学生原来也白天睡觉,还被老师批评。好笑之余,我发現原来历史书中记载的这些人物,也是像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这大大激发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开始读《论语》《史记》等书。读书过程中,我对宰予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宰予其实并非一个庸人,他作为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在“言语”门中排第一,力压大名鼎鼎的子贡,是个能言善辩的外交人才。这种不断探索发现的乐趣是引人入胜的,此后我逐渐喜欢上了读史书,并沉浸在此种乐趣之中。

大三时,我决定考研,报考的专业是魏晋南北朝史。这主要是因为我喜欢读《三国演义》,爱屋及乌,于是对三国史较为感兴趣。有兴趣,就会有动力。和别人复习考研的枯燥痛苦不同,我的考研过程虽有些紧张,却是轻松愉快的。当别人抱着考研提纲找一个角落死记硬背时,我在读通史书。几大本厚重的通史书一口气读完后,那些知识要点自然明了于胸,根本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家里有粮,心中也就不慌,考试答题自然也就轻松。经过笔试、面试,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院校,这里的魏晋南北朝史在当时是全国最好的。

朱元璋到底长啥样

然而,那一年报考魏晋南北朝史的学生非常多,许多人在录取后被调剂到其他断代史或专门史中,我也被调剂给了现在的导师,改学中国古代民族史、明清史。刚调整专业时,我很不适应,因为之前读的书大多是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对明清史比较陌生,加上开学后不久导师就出国访学,得不到具体的指导,使我有段时间比较迷茫,迟迟找不到学习的门径。直到导师回国后,情况才开始好转。我的导师很注重与学生的当面交流,也着重培养学生的亲身实践。他在专业课程之外,经常会给我们“开小灶”,也就是单独的交谈,在聊天中传授治学门径,并就专业论著进行具体讲解。这种聊天气氛是很自由轻松的,与课堂很不一样,更容易让人得到启发。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打下了明清史研究的初步基础。

转学明清史,也为我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与记载并不丰富、但精要简洁的魏晋南北朝史相比,史料浩如烟海的明清史可以为我们提供更翔实生动、更富有层次的历史画面,这两种截然有别的历史记载是各有魅力的。自从研读明清史之后,我阅读的就不止是那些大部头的通史史料了,还有大量描写细致、富有生活情趣的诗文集、小说笔记以及方志等。比如明代有《帝京景物略》、清代有《日下旧闻考》等,都是关于帝都北京的方志书,而我又在北京求学,因此在周末等闲暇时间,我会按照方志书籍去踏访一些历史遗迹。平时有事外出时,走在大街小巷,或风景名胜处,也经常会发现原来这里就是某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那里就是某位历史人物的宅邸。置身于这些历史遗迹中,会让人对历史有种特别的真实感,甚至好像可以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的气息。这种切实的体验,也是让人很有兴味的。

另一个乐趣是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我认识到历史研究的专业门槛是史料的考据,即在撰述论文时,必须先对所使用的史料进行校勘,发现有歧义的,还要考订真伪。这听起来似乎非常枯燥无聊,但对我来说却很有趣,就好比侦探在各种线索中抽丝破茧,寻找证据,最终审定案例。举个有趣的例子。最近,朱元璋的相貌问题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在姜文导演的《邪不压正》中,有一个桥段就是调侃朱元璋长了一张廖凡式的脸,影视剧《大明芳华》播出后,剧中朱元璋的丑恶形象,更是引起大家的热议。

我早就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很奇怪一个帝王怎么会长得这么丑?经过查证,我发现大家印象中朱元璋的丑恶形象是有依据的。在留存的大量明清画像中,朱元璋就多以这种丑恶形象出现,之前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里也采用了这种画像之一。然而不为大家熟知的是,朱元璋还有另外一种传世画像,比如故宫博物院中保存的帝王画像。在这些画像中,朱元璋大多以方头圆脸、魁伟英武的形象出现,与前一种画像中的形象截然不同。究竟哪一种是朱元璋的真面目?应该是后一种更可靠。因为据一些明代正史中记载,朱元璋的相貌英伟非常,还有一些笔记也记载,朱元璋的相貌和庙里的玉帝很像,自然是方头大耳。此外,从基因学的角度看,也是如此。因为目前保留的朱元璋子孙的画像中,几乎都是方头圆脸、英武非凡,那么可以推断,朱元璋自然也是这种形象。所以,最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已经把朱元璋的配图改换了。可惜的是,一些影视剧里还没有及时纠正。

猜你喜欢

舍友朱元璋老先生
同一条毛巾
绿洲里的老先生
100万只猫
朱元璋背后的女人
无债一身轻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朱元璋与叫花鸡
新技能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军中的治军方策
朱元璋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