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语“X小哥”的类型、意义及其流行原因
2020-05-14姚玉迎
姚玉迎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哥”作为典型的亲属称谓词,大多用在面称,称呼比自己年纪稍大的男性。夏历、张鸿艳(2014)[1]提出根据词典上“哥”一词的基本义项,可以总结出其语义特征大致有[+人类]、[+男性]、[+年长]、[+同辈]、[±血亲]。“小”作为半虚半实的类前缀语素,放在“哥”前面表示一定程度上的亲近色彩。新媒体的发展,“小哥”开始泛化成社会不同领域的代称,类似“快递小哥、外卖小哥、跑腿小哥”等多类称服务行业工作者的称呼层出不穷,表示对被指称者的尊重礼貌。大多时候含有书面语色彩,说话者不当面称呼听话者,多泛化为社会背称。
本文通过收集的若干网络语料中,总结出“X小哥”泛化的几种典型的标记类型,并分析由此带来的表达功用,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称谓语泛化的主要原因。
一、“X小哥”的类型
在“X小哥”的泛化构式中可以归纳分类出五种代表性的标记,从语义角度,对“X”修饰语的类型描写分析。可以发现,“小哥”在当代社会称谓语中,词义不断泛化,并且在旧有词义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义项,使用对象的范围不断延伸、使用频率不断提高。
(一)“职业名称+小哥”
泛化指称中“X”是用不同行业的名词直接修饰“小哥”,没有特指对象,多类称某一行业兢兢业业的男性工作者,能产性较强,从快递行业语义感染到不同行业。如“保安小哥、邮政小哥、武警小哥、中介小哥”等。其中“X”多数情况下都是双音节名词,语言表述清晰简明,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同时,“X”与“小哥”结合具有偶发性,“X”可以是述宾短语,如“卖豆腐小哥、人像摄影小哥、健身房小哥”等,能够有效传递充足信息量。如:
(人民网,2013-09-21)
(人民网-中国新闻网,2015-05-06)
(人民网,2018-10-29)
(二)“地点名词+小哥”
“X”修饰语也可以是地点名词,音节数目不限,表示来自某个地方的富有代表性的男性。指称对象通常是特定的,如:英国小哥司徒建国、西安小哥秦凯、非洲小哥阿合曼等。“小哥”语义泛化,只保留了[+男性]语义特征,语义重心也转移到了地点名词上。比如:
④白洋淀锅贴饼子炖杂鱼、内蒙古锅茶、马奶酒、烤羊腿......美景之外,网红英国小哥司徒带来的各地特色美食则引发网友思乡之情。
(人民网,2018-10-10)
⑤……苏州昆山小哥小赵在足彩14 场胜负游戏18114期小试牛刀,一举擒获108万大奖。
(人民网,2018-09-29)
⑥绿树成荫的道路、窗明几净的宿舍、舒适智能的自习室,是印刻在学生心中的美好记忆;温暖的宿管阿姨、和善的食堂小哥、高效的维修师傅,让学生懂得尊重、关爱与理解。
(人民网,2018-04-26)
(三)“数量成分+小哥”
这是一类特殊的泛化标记,“X”由时间名词短语充当。通常,时间短语修饰称谓语,需要加上定语标记“的”构成一个偏正短语结构,如“80多岁的老奶奶、00 后的弟弟、18 岁的大姑娘”等,在没有特殊语境的情况下,“的”字无法省略。但随着“小哥”词义的泛化,[+年长]的语义特征也退居次要地位,就形成了“时间名词+小哥”的形式结构。如“80 后小哥、00 后小哥、33岁小哥”等,意为富有某个特定年龄段的人群。但这类用法不具有普遍性,因为“80 后、00 后”已经基本泛化成语言符号,可以单独使用,统称“在1980 年后和2000 年后出生的一批人”。“小哥”主要是传达了男性的性别意义,没有“80后、00后”指称广泛,使用场合相对较少。如:
⑦这位相貌平平的80 后小哥,因为多达800首的诗词储备量而在这一季大会中先后两次冲出百行团,最终在第九场攻擂成功。
(人民网,2018-04-05)
⑧十五年装空调一万余台,33 岁小哥成师父带出一个班。(人民网,2018-06-13)
(四)“具体人名+小哥”
具体人名放在“小哥”前做修饰语,主要来源于娱乐圈一些公众人物的外号,最早源于台湾歌手费玉清,曾与哥哥张菲主持一档节目,哥哥张菲被称作“菲哥”,他在家中排行最小,就开始被观众称为“小哥”。不仅因为他年纪小,还有一种亲切的语义色彩。著名歌手齐秦也被众粉丝亲切地称为“小哥”。这里的“小哥”语义特征已经完全泛化,类似一个名称符号,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具体人名连用,在具体的上下句问答中,具有专指性。类似的还有“张起灵小哥、佩琪小哥”等。如:
⑨明晚,是《跨界喜剧王》的首播秀,白凯南将携手费玉清同台表演喜剧作品。“酷口相声王子”白凯南碰上“金句段子手”的费玉清小哥,初次联手也是默契十足。(人民网,2016-09-03)
⑩……佩琪小哥面对4位百级老人皇的究极脏套路,只能无奈接受失败的现实。
(人民网,2018-06-20)
(五)“人物特征+小哥”
“X”是由体词性短语和谓词性短语构成,着重强调具有特殊品质或特长特色的男性。以体词性短语为主,直接修饰“小哥”。如“爱心小哥、神秘小哥、万能小哥”等,大多是偏褒义的形容词构成;“雨伞小哥、吉他小哥、电瓶车小哥”等,用具体名词代表典型事件发生的与事工具。比如“雨伞小哥”就是一名男同学在冒雨上课的路上,发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撑着伞帮老人,送到家才返回学校,而且做好事不留名,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雨伞小哥”。除此之外,谓词性短语也可在前充当修饰语,如“策划小哥、剧粉小哥、踏浪小哥”等。
大致看来,“X 小哥”主要有表示职业类型和年龄段的类指,有表示具体称呼对象的定指。以下是从“人民网”随机抽取的1000 条语料做出大致统计,“X”由职业名称、地点名词、时间名词、具体人名和特殊类型词语充当的使用频率。
表1 “X小哥”中“X”的不同类型使用频率统计
由表1 可知,“X 小哥”泛化成社会称谓语,使用频率差别较大。现阶段,仍以职业名称修饰语为主,特别是“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所占比例较大,明显高于其他形式的泛化标记。从使用频率上看,“小哥”的部分义素脱落,外延语义有所延伸,表达功能也随之扩展。
二、“X小哥”的语义特征
(一)表义侧重
“小哥”在古汉语中主要形容年轻力壮的男性,交际场合没有特殊限制。类前缀语素“小”意思与“少”接近,表示年纪小、排行最末,与之对应的就是“老”和“大”,表示对年长者的尊称,“小哥”在词典上的解释为“对年轻男子的称呼”,语义特征[+年轻]、[+男性]。但是,新媒体的更新换代,扩大了社会交际范围,一方面,“X 小哥”脱离了年龄的语义制约,可以表示不同年龄段的男性人群;另一方面,“X 小哥”多用于表示职业的修饰语后,不具体描述某一个体,而是类指一群人。“类指的核心语义是非个体性,即[-个体]”。[2]这是“X 小哥”表义重点改变的主要方向。当然,不同的修饰语蕴含的语义特征也有所差别。笔者选取了几个“X小哥”代表性的泛化标记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2。
表2 “X小哥”泛化的语义特征
(二)语义色彩
“实词的核心意义是理性意义,而除了理性意义,部分实词还具有附加义。评价义作为附加义之一指的是一个词所体现出来的反映了说话人对所指对象的评价和主观态度。”[3]“小哥”出现在青岛一带时,多指社会中闲散的不良青年,具有贬义色彩,使用范围有限,仅作为方言在青岛一带被使用。“小哥”在古代汉语中是一种中性的社会称谓语,不含有特殊的语义色彩,多用于日常交际。如:
⑪程老儿道:“你不说,我只不放你。”四儿道:“老人家休缠我,我自要去寻钱家小哥。”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下》)
⑫“今既有谢小哥作证,我们助他一臂之力,擒他兄弟两个送官,等他当官追究为是。”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上》)
⑬杨魁大喊道:“菊小哥,这河深得很,赤脚是没得过去的。”菊猛道:“不得过去,难道死掉就不得过吗?我还偏要过呢!”
(《续济公传下》)
例⑪中,“钱家小哥”是第三人称指称对象,上下句中没有包含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同样在例⑫和例⑬中,“谢小哥、菊小哥”也没有包含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是一种日常面称称呼。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小哥”多用于职业名称后面,而且大多是服务人员,开放平等的社会环境,语言使用者表现出对底层服务人员平等和尊重。如:
⑭而起火饭店,因为有这群快递小哥的主动救援,成功控制住火情,才避免了更大损失。
(人民网,2018-10-12)
⑮春节,无论身在何方,回家团圆都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在佛山却又这么一群人,为了你我的团圆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就是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
(大洋网,2018-02-19)
⑯哈尔滨外卖小哥街头救老太,垫5000 抢救费:人命重要,讹人的少!
(新浪网,2018-02-07)
可见,由于“快递/外卖小哥”的勤勉工作、乐于助人、有亲和力等优秀品质,树立了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这些称呼的共同特点都是一种积极褒义的称谓语,多用于书面报刊或新闻报道之类的文体。较为严肃的职业还不能放在“小哥”前做修饰语,比如“法官小哥、教授小哥”等是不存在的,“X 小哥”在语义色彩上还是偏于喜爱、亲近、日常口语的方向。同时,语言中总是存在一些例外情况,不排除“X小哥”用在贬义语境中的情况,比如:
⑰外卖小哥乱象调查:违规行驶撞人逃逸,还跑黑车赚外快。
(新浪网,2018-08-13)
⑱外卖小哥在驾驶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已经成为各地头疼的难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市民直呼“不安全”的同时也表示很无奈。
(人民网,2018-09-05)
⑲鄂州外卖小哥凌晨盗车藏废屋,半天之内被警察人赃俱获。
(荆楚网,2018-11-07)
由于从事“快递/外卖”的职业门槛较低,鱼龙混杂,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因此,少数情况下,“X 小哥”会在一些批判社会现象的新闻报道中出现,这时的语境赋予“小哥”一种贬义色彩。多数情况下,“X小哥”还是根据表达语境的需要,代表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总的来看,“X 小哥”有向中性色彩过渡到含有褒义色彩的语义特征的发展趋势。
三、“X小哥”流行原因探究
“小哥”从亲属称谓过渡到社会称谓,其意义的获得不是共时的认知过程,而是历时的演化途径。[4]当代“小哥”最初应用是一些歌迷称呼台湾歌手费玉清的雅号。费玉清出道多年,2011 年8月,他在广州体育馆举办他个人在广东的第一场演唱会,温暖的歌声唤起了无数歌迷曾经的回忆。随后,“小哥”的称呼不断扩散开来,“外卖小哥”的称呼似乎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随之不断扩散到其他行业。高频使用扩大了“小哥”的使用范围,也加深了亲切的称呼意味,由此产生“X 小哥”类似一种框填模式的固定搭配,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和偶发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语言自身作用
一方面,从词义角度分析,“哥”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三个解释,一是哥哥,二是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三是称呼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有亲热意味。[5]由此,衍生出“哥哥、小哥、哥们儿”一系列称谓。“小哥”是对年轻男子的称呼,本身可以称呼的对象范围较广,可以自由运用不受限制,也可以受各类修饰语修饰。如“进口小哥、回收小哥、吉他小哥”等。加之汉语讲究韵律协调一致,重叠词“哥哥”多用于亲属称谓,通常是年幼对年长较为亲昵的称呼,没有“小哥”使用广泛,交际过程中既拉近与听话者的距离,又含有尊重的意味。
另一方面,复杂多样的交际需求导致出现“社会称谓语的短缺和亲属称谓语的借用。此时,言语主体最简单、最得体的办法就是借用一个与交际对象情景、年龄等相适应的亲属称谓称呼对方。”[6]“小哥”从众多称谓语中脱颖而出,与不同的修饰语组合,从亲属称谓语借用为社会称谓,表示亲属称谓的部分语义特征被保留,类指一些新兴社会群体,且感情距离适中,弥补了社会称谓语的缺失,也满足了人们日常交际的需求。
(二)社会环境推动
“所谓一个语言结构的演变动因,是指促动一个语言单位发生演变的原因、引起变化的因素,它决定了一个语言单位为什么要发生变化,动因一般来自于语言系统之外。”[7]语言作为人们传播信息的工具和载体,本身是无法自行实现改变的,语言的消失与兴起都是在语用过程中不断打磨出来的。当代社会流行的“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京东小哥、美团小哥”等之所以没有在之前出现,是因为网购这些行业没有成为潮流,受制于科技发展和社会产业结构模式。现代经济发展、交通便利,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也为“X小哥”的应用提供契机。语言服务于人类社会,同时也与人类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新兴产业的出现自然需要语言称呼命名,是一种不可逆的语言现象。
语言发展本身具有经济性原则,力求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此前提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当下较为热门的产业包括外卖、快递、中介行业等,这些大量的从业人员需要一个公共的社会称谓来解决称呼问题。“X 小哥”就带来了一系列的类推效应,产生大量的相似构式称谓,并逐渐为大众所接受。
(三)传播媒介改变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8]人类的主要交流方式是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和指令,社会心理的变化对语言中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有巨大的影响。“X 小哥”作为一种中性称谓应用在新闻媒体中,背称代指某一类人或者某一个人,指称范围广泛,使用灵活,从而产生积极良好的表达效果。
另一方面,高效的传播速度带来各种语义延伸和换位框填,成为一种为大众普遍接受的称谓语。各种通讯工具的更新,推动了“X小哥”这一称谓语的传播速度,从“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一些职业延伸到“保安小哥、邮政小哥、卖楼小哥、武警小哥”等其他行业;从“NP+小哥”延伸到“VP/AP+小哥”;从“双音节词+小哥”延伸到“三音节词/多音节词+小哥”。语言传播工具的发展加快了语言传播速度,提高了语言的使用频率,为旧词新用带来了机遇。
四、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X小哥”这一流行的社会称谓语的泛化标记类型,通过一些网络语料和例句论述“小哥”语义的演变,在保留了旧有的语义基础上增加了新的语义特征。“小哥”的语义色彩也由中性意义偏向褒义转化的趋势,传播了一些积极的社会正能量事件。在语用上突破以往的限制,已经扩大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不同阶层,由个别行业的泛称感染到其他不同行业,填补了社会称谓语缺失的空白,方便人们日常生活交流和沟通,提高社会交流效率。它不断为语言发话者所接受,未来的发展也呈现出能产性较强和使用频率逐渐升高的趋势,对于研究其他称谓语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