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抗疫按下加速键

2020-05-14

中国石油石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无纺布医用加油站

文/本刊记者 赵 玥

作为央企,中国石化成为最勇敢的抗疫突击队。

▲为抗疫加油,石化人当仁不让。

2020 年不同寻常。

开启新年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1949 年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冲击,作为央企,中国石化勇敢地承担了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成为抗击疫情的保障者、经济复原的带动者、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放心!”一次又一次,中国石化为抗疫按下了加速键;一次又一次,以惊人的速度交出圆满答卷。这背后,是中国石化60 余万名员工的争分夺秒,是60 余万名员工的齐心协力,是中国石化作为中国制造业500 强榜首的企业担当,是历经苦难负重前行的中华民族永不服输的自强与坚韧。

这种自强与坚韧,使得我们经历的包括这次在内的血与火的考验不会把我们打败。我们相信,春蚕破茧,必将生生不息。

“红帽子”加速器

2020 年最火的直播,非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莫属。上千万网友“云监工”,热搜频频登顶……每分每秒,都牵动着14 亿人民的心。

与火神山医院一墙之隔的中国石化销售湖北石油武汉知音加油站,同样不平静。

挖掘机、推土机机械轰鸣。“有开水吗?有方便面吗?”工程紧张、细雨绵绵,时不时有又饥又渴的施工人员前来求援。

站长李郑军和加油站员工李连九二话不说,整夜不停地为施工人员烧开水、泡方便面。“一晚上烧了40 多壶水,几天下来加油站烧坏了6 个水壶。”

水壶能“停工”,但施工人员不能,加油站的员工不能。

武汉石油的蒋峥辉受命紧急调配泡面、即食食品,一听说是支援火神山医院,其他加油站纷纷拿出仅剩的库存。

一夜之间,59 箱泡面、100 箱卓玛泉、50 件茶饮料,还有其他日化物资全部备齐。

几天下来,在4000 多名施工人员中传开了:中国石化加油站是我们的“红帽子港湾”。

在这里,不光车能加油,人也能“加油”。

2 月2 日,离火神山医院接诊仅有一天。看着80吨油品,李郑军心里并不踏实:4 台加油机已经用了多年,一旦出现故障就会直接影响油品保供。

上午10 时,3 名加油机维修人员绕行3 小时,赶到知音加油站。“只要能为火神山医院救护车油品保供做一点贡献,跑再远的路都值了。”加油机维修人员章贵山说。

2 月3 日凌晨,知音加油站正式成为火神山医院定点保供站。

为了防疫,加油站员工和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一样,要做全套防护,少吃少喝成了不成文的规矩。“最长一次我穿着防护服24 小时没有脱,就怕穿脱的几分钟有救护车来加油。”加油站女员工董进荣说。

现在,知音加油站除了李郑军及3 名员工外,公司每天派出2 名党员及一名带班领导到加油站增援,确保24 小时为救护车及应急救援车辆提供加油服务。

“全天候保障、全品种供应、全救护免费。”这是中国石化的承诺。

知音大道加油站对所有进站加油的120 救护车提供免费加油服务,为转运患者的救护车司乘人员提供免费简餐、速食服务。

雷神山医院,同样牵动着大家的心。

“中国石化武南站为救护车免费加油”“中国石化为雷神山战‘疫’加油”……在离雷神山医院最近的武南加油站,这样的横幅格外醒目。

站长朱自清打印了200 张服务卡,送给救护车和应急救援车的司机。“他们随时可以拨打服务卡上的电话,我们24 小时提供服务。”

2 月4 日上午10 时40 分,随着雷神山医院26 台热水炉开机,中国石化开始免费向雷神山医院供气,供应天然气500~800 立方米/日。

从四川盆地千米地下开采出的优质天然气,沿着中国石化川气东送管道奔腾800 余公里,源源不断。

为了更好地供气,中国石化成立了雷神山医院专项供气小组。“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供气方案,由专人跟踪医院建设情况,协调推进天然气供应事宜,确保雷神山医院用气安全平稳供应到位。”中国石化天然气公司川气东送销售中心经理汪鑫说。

据统计,中国石化天然气公司为湖北省日均供应天然气500 万立方米;重点跟踪供应区域内医用物资、医用药品、防控应急物资企业用气需求,为湖北地区奥美医疗等9 家医药、材料企业日均供应天然气3.5万立方米,及时充分足额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2 月8 日,雷神山医院投用。中国石化同步宣布,对所有进站加油的120 救护车提供免费加油服务,并为救护车司乘人员提供免费快餐包。

分秒必争,中国石化为生命救援开启了绿色通道。

攻关提速

口罩难求。

此前,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天津调研时透露:“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 多万只。”

杯水车薪。

在医用口罩、熔喷布、熔喷布专用料、原材料这个链条里,专用料是最重要的环节。而生产熔喷布专用料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材料供给主要来自中国石化。

熔喷布专用料与其他无纺布原料在生产工艺和性能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尽管目前国内无纺布厂较多,但由于熔喷布专用料利润低、技术要求高,能生产专用料的厂家并不多。业内一般把熔喷布称为口罩的“心脏”。因为它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能过滤细菌,阻止病菌传播,纤维直径只有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

没有“心脏”,一切为零。

中国石化迎难而上,用最短的时间科研攻关。

上海石化充分发挥聚丙烯产能、技术、团队以及产业链优势,立即启动紧急技术攻关,联合地方政府和有资质的厂家,加快熔喷布专用料的研发。

“熔喷布专用料,就是高熔融指数的聚丙烯。”上海石化金昌公司生产部经理陆军介绍说。聚丙烯的熔融指数越高,熔喷出的纤维就越细,制作成的熔喷布过滤性就越好。为了解决高熔融指数难题,上海石化抽调力量组建了研发团队开展配方研究、测试分析和放大试验等工作,努力克服设备、技术等种种困难,终于成功攻克高熔融指数聚丙烯改性生产难题。

2 月23 日,上海石化紧急研发转产的熔喷无纺布专用料试产成功,每天可生产6 吨,可助力新增一次性医用口罩近600 万片/天。而通过工艺优化,上海石化有望短期内每天再增产约2 吨,达到日产8 吨熔喷布专用料。

在中国石化整体部署下,同样加速行动的还有燕山石化。

他们组织精干力量开展配方研究、测试分析和放大试验等工作,先后开展10 余个熔喷料配方的小试试验,筛选助剂配方,优化产品性能,成功拿出产品配方。

2 月10 日,燕山石化试产出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专用料。而后,他们不断强化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已分4 批次向下游熔喷无纺布厂家发送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专用料产品,总量超过2.9 吨,积极推动专用料用于医用口罩生产。

作为国内最大的医卫原料供应商,中国石化做出承诺,口罩原料绝不涨价。

有了原料就会有产能,就能控制成本,就能筑造防护的第一道关卡。对于抗疫,这个承诺值千金!

产业链提速

12 天能建起一座厂,一个月能打通口罩产业链,在中国石化一切皆有可能。

在位于延庆的纳通公司,簇新的中国石化口罩机正在紧张运转,一只只蓝色口罩像子弹般一个个弹出。

2 月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专程到纳通公司视察口罩生产,并点赞了中国石化作为央企与民企的合作模式。

此前,纳通公司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仅用10 天时间就在延庆地区落实了一处1000 平方米生产车间。但由于春节假期和疫情因素,招工成了大难题。

关键时刻,中国石化的员工再一次站了出来。

物资装备部负责口罩机采购的10 名员工驻守现场,确保口罩机运输、交货、组装等工作;维保方面,燕山石化运保中心6 名技术骨干抽调现场,负责设备调试与维护;生产方面,北京石油西北公司发动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每天30 人次到车间协助生产。

据统计,目前,延庆工厂30%的人员来自中国石化。

“24 小时的坚守,没有人抱怨。戴着口罩,虽然看不到他们的脸,但他们眼神中透出的坚定,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石化人的担当。”纳通公司小骨科事业群总经理李仁耀说。

合作者的赞赏是最高形式的肯定!

3 月3 日,中国石化北京石油公司已在50 座加油站销售一次性防护口罩。目前,每日口罩供应量在3 万只,每只售价3.5 元

让老百姓买得到口罩,买得起口罩,是中国石化对大众的承诺。

步履不停。

2 月24 日,中国石化党组决定,与国机恒天集团迅速合作,以建设“火神山”的速度,筹建10 条熔喷无纺布生产线,要求燕山石化在半个月内建成一座熔喷无纺布生产厂,打通口罩生产全产业链。

正常情况下 完成这么一座万吨级熔喷布生产 厂 建设,需要半年时间。董事长张玉卓要求,务必将该项目当成“头号工程”来做。

闻令而动。

燕山石化连夜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6 个专业小组,组织指挥协调熔喷布施工建设。施工现场迅速组建临时党支部,4 支党员突击队冲在最前线。

半个月内,燕山石化要把一座3600 平米旧库房改造成合格的熔喷布生产厂房。

“为了口罩,我们拼了!”施工场所挂着火红的标语,犹如军令状。停人不停机,施工人员要一天完成正常情况下3 天到5 天的作业量。白天,马达轰鸣,人声鼎沸;入夜,焊花四溅,灯光如昼。大家知道,这是一场与病魔抢时间的赛跑,为人民生命和健康抢机遇的竞赛。

2 月29 日,主厂房设备基础浇筑完成,项目建设转入设备安装阶段。

600 名参建人员轮番上阵,捷报频传:

3 月1日,4 台风机就位;

3 月2 日,升降平台就位;

3 月3 日,生产线核心设备熔喷头安装成功;

3 月4 日傍晚,最后一车大型设备——两台驻极机运到现场,包括成网机、卷绕机、分切机、驻极机在内的后处理系统连夜完成安装施工;

3 月5 日早3 时30 分,熔喷布项目设备安装工作圆满结束。

3 月6 日23 点59 分56 秒,北京西郊,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厂区,硕大的熔喷头源源不断地喷出白色纤维,瞬间凝结成雪白的布匹。

熔喷无纺布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

说是“会战”毫不夸张。在参战各方密切合作和顽强拼搏下,熔喷布生产线建设抢出了宝贵的48 小时,意味着可以多生产出12 吨产品,可用于加工成1200 万只医用平面口罩。

中国石化、国机恒天集团联手,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这场“史无前例”的工程背后,是中国石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无数设计者、建设者不讲条件的努力付出。

一个月,中国石化从口罩生产产业链上游的上游走到终端。

“口罩能多快生产就多快生产,能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董事长张玉卓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了客户。 摄影/胡庆明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着力推动口罩企业复工达产,引导支持企业扩能、增产、转产,我国口罩日产能产量连续快速增长,双双突破1 亿只。

保供提速

“夏经理,黄陂区一中体育馆方舱医院马上投入运行,每天需要2000 升左右柴油用于供暖供电,首批用油今天就要到位,请中国石化一定支持。”2 月11 日中午,中国石化销售湖北武汉黄陂石油公司经理夏俊接到武汉市黄陂区商务局打来的电话。

“晚上温度只有2 摄氏度,不能让病人挨冻,今天我们必须把油品和供油设备配送到位!”中国石化销售湖北武汉黄陂石油公司党支部书记杨迅立马开始部署,“公司的党员突击队分成二支。一支负责组织准备车辆配送油品,准时送达指定地点;另一支负责解决输油、储油设备,确保‘方舱医院’安全用油。”

克服了交通管制带来的困难,晚上7点,两支党员突击队队员先后抵达卸油点,将10000 升柴油紧急送到黄陂一中体育馆“方舱医院”。

晚上10 点,黄陂一中体育馆“方舱医院”迎来了第一批病人。有暖气,有光亮,是最好的慰藉。

千方百计为“方舱医院”送油,已经成为武汉石油党员突击队近期的工作常态。目前,中国石化累计为该“方舱医院”配送柴油20000 升。

“缺氧”同样困扰着各大医院。疫情发生以来,武汉的医用氧需求量连连攀升,医院用量已达到日常用量峰值的10 倍以上。

位于湖南的长岭炼化快速落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部署,优化生产运行,提高装置负荷,加快生产疫情防控所需的医用氧。目前,长岭炼化每天可产出医用氧120 吨,较平时产能提高约20%。

他们想尽办法,开通了至武汉市的医用氧专供运输线。疫情暴发以来,长岭炼化已为武汉市及其他地区医疗机构输送氧气1000 余吨。

此外,在江苏南京,扬子石化比欧西公司今年已累计为医院提供医用氧约226 吨,有效满足了医院的用氧需求。

“最后一车氯乙烯装车完毕,可以出发。”2 月27日,伴随着当日氯乙烯的汽运出厂,齐鲁石化已累计为蓝帆集团供应氯乙烯3343 吨。

民营企业蓝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一次性PVC 手套生产厂家。受疫情影响,蓝帆集团生产医疗防护手套的氯乙烯原料面临短缺困境。

2 月初,接到蓝帆集团的求援后,齐鲁石化立即组织协调,调整装置负荷,优化物料平衡,压缩自身聚氯乙烯产品产量,保证蓝帆集团生产所需。

随着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蓝帆集团提升了医用手套生产量。齐鲁石化不计损失,再次调整优化生产,将2 号聚氯乙烯装置停车,全力以赴保障蓝帆原料供应。2 月14 日起,齐鲁石化每天供应蓝帆医疗的氯乙烯从100 吨增加到了180 吨。

“齐鲁石化送货及时、效率高,使我们能够满负荷生产,为我们防疫用品正常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主管乔时龙说。

在微博上,有网友感叹,看着一条条新闻,才知道中国石化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它又在抗疫的方方面面身先士卒,恪尽职守,用最坚强的石油精神、最硬核的方式,加速着抗疫的步伐。

猜你喜欢

无纺布医用加油站
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周末加油站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周末加油站(Ⅲ)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加油站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超级加油站